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阅读与鉴赏》2009,(5):33-34,55
楚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  相似文献   

2.
【原文】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孔子家语子路初见篇》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句出自《礼记·檀弓下》,原文如下: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相似文献   

4.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也哉?”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  相似文献   

5.
《列子·说符篇》有云 :“白公问孔子曰 :‘人可与微言乎 ?’孔子不应。白公问曰 :‘若以石投水 ,何如 ?’孔子曰 :‘吴之善没者能取之。’曰 :‘若以水投水 ,何如 ?’孔子曰 :‘淄渑之合 ,易牙尝而知之。’白公曰 :‘人固不可与微言乎 ?’孔子曰 :‘何为不可 ?唯知言之谓者乎。夫知言之谓者 ,不以言言也。争鱼者濡 ,逐兽者趋 ,非乐之也。故至言去言 ,至为无为。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白公不得已 ,遂死于浴室。”张湛于“争鱼者濡 ,逐兽者趋 ,非乐之也”下注云 :“自然之势 ,自应濡走。”杨伯峻先生《列子集释》云 :“伯峻按 :《吕览·举难…  相似文献   

6.
寻根溯源将登高与文学联系起来,始于孔子。“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韩诗外传》卷七)  相似文献   

7.
恶人为邻     
韩非 《现代语文》2004,(3):10-10
韩非有与悍者邻,欲卖宅而避之,人曰: “是其贯将满矣,子姑待之!”答曰: “吾恐其以我满贯也。”遂去之。故曰: “物之几者,非所靡也。”——先秦《韩非子》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问说》一文有这样的话:“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注释如下:“《史记·淮阴侯列传》:‘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圣人,或指孔子。”接下来,注释又引《论语·微子》介绍这一典故,兹录如下:“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  相似文献   

9.
<正>节选文段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节选自《论语·述而》)注释(1)陈司败:陈国主管司法的官司败,即司寇,古代掌管司法和纠察的长官。一说司败为人名。  相似文献   

10.
陈世东 《新读写》2022,(4):38-41
<正>【新命题】依据下列材料,如果当代也有情境一至三的三位问政于孔子,孔子该如何指教?请你以孔子的身份一一回答(文言、白话均可),每一种情景作文,字数为100字左右。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论语·子路》)  相似文献   

11.
[原文] 孔子之楚,有渔者献鱼甚强,孔子不受。献鱼者曰:“天暑远市,卖之不售,思欲弃之,不若献之君子。”孔子再拜受。使弟子扫除,将祭之。弟子曰:“夫人将弃之,令吾子将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之,务施而不腐余财者,圣人也。今圣人之赐,可无祭乎?”(选自《说苑·贵德》)  相似文献   

12.
孔子管理思想极其丰富,但概括起来不外“修已”和“安人”两个方面.修已是讲求自我修养,即提高个人道德、文化方面的素养;安人则是治国安民之道.修已和安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自身修养提高了,有道德、有能力,就有了治国安民的条件和本领.因此孔子把“修已”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条件.孔子认为管理工作的成败关键在领导,他引用古圣王的话说:“百姓有过,在于一人”,“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论语·尧曰》下引《论语》只注篇名).由此可见领导者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领导者要实现管理目标、担当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必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领导的道德修养水平与领导威信密切相关,只有道德修养水平高的人才能赢得威信.所谓领导威信,  相似文献   

13.
艾子教孙     
正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①不学,每加榎楚②而不·悛。其父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一旦,雪作,孙抟③雪而嬉,艾子见之,褫④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⑤。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  相似文献   

14.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隐”字常被释为“隐瞒”,但从哲学层面进行分析,会发现这种说法有悖于孔子的一贯思想,因而是错误的;同时通过训诂考据,得知这个“隐”字应释为“审度”。训“隐”为“审度”既有哲学上的依据,又有训诂学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论语·八脩》:“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这段孔子与子夏的对白颇为后人疑议。究其原因,乃在于其有多重阐释,实为解释学之经典范例,试刍议之,以为引玉之砖,引为学者们所注意。子夏被孔子认为是弟子中可以与之“言诗”的,孔门四科中,子夏被列为“文学”之属。《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朱氏彝尊《文水县十子祠堂》记曰:“徐防之言:‘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  相似文献   

16.
原文愈与李贺书①,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②:“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徵’不称‘在’,言‘在’不称‘徵’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蓲’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③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  相似文献   

17.
一、“冉有、季路见于孔子”冉有季路是被孔子召见而非主动拜见《论语·季氏》(高语三册)中“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横线处《教参》译为“冉有、季路去见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下列文言短文,回答文后问题。论语辩柳宗元或问曰:“儒者称《论语》,孔子弟子所记,信乎?”曰(A):“未然也,孔子弟子,曾参最少,少孔子四十六岁。曾子老而死,是书记曾子之死,则去孔子也远矣。曾子之死,孔子弟子略无存者矣。吾意曾子弟子之为之也。何哉?且是书载弟子必以字,独曾子、有  相似文献   

19.
上博简《诗论》第21-22号简有孔子曰“‘[文]王在上,於卲于天’,吾美之”一句。沿着这条线索,考察《诗.大雅.文王》等古代典籍,可知,以“帝”为中心的“天国”建构是周人的创造。文王之所以受命称王,是因为在周人看来,他能够由人间而上达天庭,并在天上侍奉上帝,因此得天眷顾。孔子相信天的伟大与神威,相信文王有上天下地的神力。他对《文王》之诗的赞美,对文王的崇敬,实在是出于对天命、帝命的信仰和崇拜。长期以来,学术界流行这样的观点,以为孔子不太关心天命问题,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20.
1.《史记》记载:“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日:‘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这反映了孔子A.恪守中庸之道治理朝政B.重视教化使人向善C.强调礼制稳定社会秩序D.推行“仁政”缓和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