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校对应着重做好文字技术整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校对的产生 ,其直接原因是发生了复制 ,需要比照原件来审核复制件 ,以发现两者之异同。此即为编辑和校对耳熟能详的“校异同”。这在 1986年 12月出版的科技出版专业人员培训试用教材《校对工作》中 ,称之为校对的基本职责或本职工作 ;在同年同月出版的《编辑工作二十讲》中 ,称之为校对的主要任务。校对所发现的差错 ,主要因排字工人对汉字形、音、义发生误解进而误排所致。在以铅排为复制手段的年代 ,如果没有校对尽职尽责的工作 ,书稿的差错率将会居高不下。“校异同”是校对的主要职责 ,而“校是非”只是少数高级校对显示其能力的次要职…  相似文献   

2.
磁盘原稿包括其复印件,下同,对于校对者来说,因为它集原稿与校样于一体,无法把作者之“非”和录排之“异”分开来校正,只能采用读通校法,不能采用对校法;所以有人就认为,原稿磁盘化了,校异同作为校对功能,会因为没有出现在校样上不同于原稿的“异”而消失;校异同作为校对方法,也会因为没有校样与原稿两个文本的比照而自行消失。这就是说,在原稿磁盘化的条件下,“双校”只剩下校是非、没有校异同了。事实果真如此吗还是让我们作些具体分析吧。一、校异同作为校对功能,今后会消失吗校对功能,最简括地说就是“猎错”。校异同的…  相似文献   

3.
据现行某些书刊介绍,校对方法颇多。从微观上分辨,有点校、折校、顺校、倒校、唱校等。然而从宏观上分析,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校对者和被校物二者所具有的,仅仅是“二性”校对,即:校对的思维性、层次性。具体一点说,校对者所具备的是主观意识的“思维性校对”,被校物所据有的是客观的“层次性校对”。所谓“思维性校对”,就是校对者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校对。简言之,思维性校对就是校对者的主观意识在大脑中的深层反映,并在被校物上客观地表现出来。取形式为“读、默式校对法”,即:“读校法”和“默校法”。读校法,又名“唱校法”。一般,只要两个人同时进行就可以了。有时,在保证校对质量的前提下,为了加快校对速度,可由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出版工作中.作为报纸的编采人员必须具有新闻意识,而新闻校对人员同样也应具有新闻意识。众所周知,校对是编辑后、付印前最后一道报纸综合质量把关工序,因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新闻校对不仅是校字,更重要的在于把共有人说:“校对就是字对宇,比照原稿校异同,要求校对人员校原稿中的其他差错是不现实的。”这种说法对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在报纸出版过程中,编辑和校对虽然是任务不同、性质有别的两项工作,但又是一个共同的、紧密衔接的整体,二者唇齿相依,相辅相成。校对和编辑有着许许多多共同点,都应该成为博闻…  相似文献   

5.
一、提高校对质量,必须转变观念、端正认识。传统校对观念认为校对工作是对原稿、读校样,照猫画虎,是一种简单劳动,没有什么学问而言,充其量是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作,其实不然。校对实在是一门大学问,绝对不是“字对字”、“认得字就能干”的工作,而且,编辑代替不了校对。现代校对不仅仅要完成传统意义上的“校异同”,还要本着对原稿、对图书、对作者、对读者负责的精神来“校是非”。把好校对质量关是达到高质量、高目标出版的关键。通过校对,不仅可以消灭排版差错,确保全书体例、内容完整,而且还能校正原稿中的疏漏,确保图书的…  相似文献   

6.
校对,离不了“对”,要对照,对比,对证,对红,核对。校对,要“对”字打头阵;不论是排版错还是原稿错,大都是先经过“对”而后才发现、才挑出的。好一个“对”字,不知饱含着校对人多少的辛劳和智慧!这样的“对”,我们管它叫“校异同”。“校异同”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是,两相对照,辨其异同,重在“猎异”。不过,校出异同,并不是校对的目的;校对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7.
论校对工作的规范化□陈红燕校对工作规范化的内容,是按照校对工作客观规律,规定必要校对次数、必要校对时间和选定有效校对方法。一、校对的校次规范校次规范,首先是指校对必要的次数。《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第21条明确指出:“规定的校次,不要任意减少。”中国版...  相似文献   

8.
大凡从事出版工作的人都知道,校对就是在尊重原稿的基础上,消灭在排版中出现的与原稿不相符的文字、标点和符号,以及版式和图表等差错,使校样能更正确地、如实地反映原稿上书写和批注的内容。也就是说,校对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或主要任务是“校异同”。然而,最近一个时期,关于校对工作人员的职责问题出现了一种新的说法,认为发现原稿错误,也就是“校是非”,也是校对工作人员的一项主要职责。许多人,尤其是校对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校对人员不得不从事“校是非”的工作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校是非”这种现象或观点的提出,使人们对校对人员的职…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校”的解释为“订正”,“校对”则有三个义项,分别是1.核对是否符合标准;2.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3.做校对工作的人。古人有“校雠”一说。即“校勘”。“雠”就是“校对字”的意思。有意思的是,“雠”又同“仇”,颇有视出版物中的错误为仇敌之意,必要将其消灭。校对工作发展到现在,  相似文献   

10.
现在电脑的应用已渗透到我们工作、生活的许多方面,并改变了或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某些传统习惯及工作方法,用软盘稿代替纸质稿交给出版社的作者日渐增多,校对人员接触到的校样集原稿、校样于一体,校对变成了校读,校对功能从“校异同”向“校是非”转变,传统的校对方法已不适应新的要求。如何认识这种转变,现代校对的发展趋  相似文献   

11.
校对,顾名思义,是比较正确地订正错误。校对工作始终是新闻出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校对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出版物的质量。随着电子出版技术的广泛运用,校对工作理应加快变革,原始的机械校对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校对人员应该超越“校对错”的圈子,树立“校是非”的观念。 相对于理性校法而言,机械校法是指校对人员在力求忠于原稿内容和思想的基础上,对大小样认真检验和核查的过程。它具有缜密性,严肃性,而不是照葫芦画瓢。之所以称之为机械校对,缘于忠实原稿这一校对准则。原稿中的明显错字漏字应当改正,但是原稿中文字运用是否正确、逻辑是否清楚、时间是否准确、有无语病、有无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观点和内容,有无前后矛盾的现象等,就不是校对职责以内的事情了。但如果校对人员能及时发现这些  相似文献   

12.
由于实行了电脑操作,无原稿可做比较(即使有原稿,也只能参照比较),报纸校对工作不再以传统的“校异同”运作方式为主,而是以在新技术条件下实施“校是非”的校对方式为主。这一变化并不意味着可以取消校对,而是应强化校对工作,全面提高校刘人员的素质,由专一校对向校对编辑或校审方向发展。在提升和扩大校对功能基础上实行“编校合作”,形成更密切的“编校合力”,是报纸校对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根据自身的体会和观察,将电脑操作中可能或已经出现的主要差错作一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13.
近一个时期以来,随着编辑手段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校对软件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专业校对在出版过程中的地位提出了质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编校合一”和“校对主体社会化”,其核心是取消专业校对。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危险的偏见,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的探讨。1重新认识校对规律,适应校对角色功能的转变传统的校对模式为“三校一核红”。一般来说,前两个校次重点是校异同,校对者不加入自己的观点,称为“死校”;第三个校次重点是校是非,着眼于发现作者和编辑可能出现的疏漏或知识性差错,这一过程包含着校对者的主观意识…  相似文献   

14.
“三校一读”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为加强图书生产流程中校对环节的管理,确保图书编校质量而作出的规定。从这一量化了的规定中,我们不难看出,校对的次数被视为保证图书质量的关键之一。应该说,“三校”之规定综合考虑了图书编校质量、出版周期与成本以及市场等因素,在一般情况下,“三校”是可行的。但是,对于“重点图书、工具书等,应相应增加校次”,这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对“三校”之规定所作的补充,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校对次数不能简单地以“三”为限,应以质量论校对。遗憾的是,在执行上述规定过程中,不少出版…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闻网络化的发展和普及,就报纸校对环节而言,传统意义上的校对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趋势是朝着直接在网上校稿的方向转型,笔者姑且称之为“网络校对”。此时,校对的理念、对象、载体、方式和目的均发生了变化,其特点是从传统的对文字“校异同”转向更注重事实的“校是非”。面对这一新型的校对变革,校对者如何转型已是从业人员面临的新课题。本文拟就报纸网络时代新闻校对的特点及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略作探究。  相似文献   

16.
论校对定位     
校对定位的误区 校对如何定位?按传统的说法,“校对是出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编辑工作的继续”(《校对知识问答》),校对“起着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的作用”(《编辑、出版、印刷、发行知识大全》)。这些论述,虽然承认校对为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却又否认校对的独立地位,把校  相似文献   

17.
校对的功能有两个:一是"校异同",二是"校是非".在传统的校对工作中,校对面对的是一摞摞的手稿和根据手稿排印的校样,这样在原稿中由于作者的字迹潦草、不规范,或者由于排字员错捡字等原因,就会在校样中出现差错.另外,在一些书稿中,尤其是科技类、古籍类书稿中,常常会出现冷僻字、异形字等,因没有现成的铅字,在校样中就会出现"黑屁股".  相似文献   

18.
论校对知识的有限性与无限性●刘东力校对分为“校异同”和“校是非”。前者是比照原稿改正排版差错,需要校对员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特殊的心理素质;后者则是发现并改正原稿的差错,需要校对员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和比较广博的知识积累。校对工作的这种性质,决定了校对...  相似文献   

19.
这里所说的“三性”,指现代校对的三个属性。它们就是:技术性、文字性和博识性。关于现代校对主体能力的博识性,此前少有人提及;90年代中期,曾一度称之为学识性。今以博识性代之,似较学识性更确切些。“三性”问题,涉及出版管理者如何要求现代校对人和现代校对人...  相似文献   

20.
浅析校是非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印刷排版系统的更新,图书出版中的校对工作从以“校异同”为主的方式向以“校是非”为主的方式转变。校对的主要功能的转变,对校对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校是非”的特点、掌握“校是非”的规律、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水平,以确保图书的校对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