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试论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李世林一、人对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文明日历上的最高问题1.对自然的思考,是东西方文化的源头人类生活在自然的怀抱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时无刻不和自然界打交道。因而,古代东西方的圣哲大多是从考察自然、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来展开他们各自的理...  相似文献   

2.
文化生成论     
文化是由自然生成的,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的出现,是文化生成的唯一、绝对、首要的基础。人类从自然走向文化的第一步,始于发现和利用天然的工具。地理环境对于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从而形成各种不同形态的自然文化。自然文化有许多不同于成熟文化的特性:构成自然文化基质的物质材料大都直接取自自然;从功能方面讲,自然文化主要是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自然文化作用于自然界的范围很小;自然文化没有给人带来严重异化。  相似文献   

3.
人类产生以来,经过世世代代的辛勤劳作,“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使外部自然界由混沌状态逐渐分化为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两个部分。所谓天然自然,指外部自然界中至今尚未被人类实践所作用或影响到的部分。所谓人工自然,指外部自然界中被人按照一定的价值目的,通过物质手段作用或影响到的,在形态、结构、性能等方面按人的意志发生变化的部分,也包括原为自然界所没有,纯由人类创造产生的物质形态。历史发展到今天,人工自然对人类发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但却末得到哲学家们的相应重视。本文试图对人工自然的认识论意义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自然资源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人口的膨胀、精神道德的退化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关心的焦点。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辩证关系(1)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自然的一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确定为“有生命的个人存在”和“他们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离不开自然界,必须依靠自然界来生活,离开了自然界,人类也就失去了自己。自然界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具有重要作用。首…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在人类改造自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人类面临与大自然尖锐对抗的社会危机。要解决这一巨大难题,不仅要诉之于其它社会实践的力量,还要发挥教育实践的作用。教育在人类改造自然中,一是要通过改造人的自身自然,使人更加超越自然界,更具有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从而使人在更大的规模上、更深的层次上改造身外的自然界;二是要通过发展文化及科学,使人从观念上以更加科学、更加系统、更加全面的方式,认识和把握身外自然,从而增强人类改造身外自然界的力量。在现时,教育应当积极参与解决当代“全球问题”,为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界会影响和制约人类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尊重自然,并以自然为基础谋求人的发展。人要按社会规则办事,也要按自然规律行事,与自然和谐相处。以自然为基础,是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新视角、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一、自然界先在性的含义乌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界先在性命题具有特定的内容,它包含着双重含义。一是指自然界先于人类的存在,人类在自然界演化、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二是指自然英先于人的现实活动的存在,自然界是入的现实活动的基础。自然界之于人类的先在和自然界之于人的现实活动的先在是自然界先在性的双重含义。这双重含义之间存在着区别。gD果说前肴强调的是得在于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是人类得以产生的物质基础,那后者强调的则是和人类并存的自然界是人类活动得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自然界的先在性是相对与其构成…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环境保护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受种种原因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长期为人们尤其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所忽视,甚至被西方不同立场的学者予以否定.事实上,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十分丰富.他们充分认识到人和自然界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关系密切,提出了人要尊重自然,与自然界和睦相处的观点,同时主张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合理地利用自然界,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的不同时期都对自然界造成了影响乃至破坏,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社会在取得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掠夺,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工业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并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对此,马克思恩格斯都作了深刻的讨论和严厉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人和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生态伦理作为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的“应当”,其价值建构和价值目标的落实都理当以“人”为中心,即以人类持久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要求为其价值系统确立的现实基础和本位,以“人类精神的自律”为其达成价值目标的主体基础和力量。这在实践上就意味着人类按照其在自然界持久生存和更好地生活的要求来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自下而上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树立大自然观。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看重自然。  相似文献   

11.
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都和人一样,是地球生命大家庭中的成员。每一物种都有其生存的权利和生态价值,每当人类剥夺了一个自然物种的生存权,就有可能失去一道维持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尊重其他生物,尊重生命,重视自然万物生存权,维持生物多样性。例如:我们在进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教育学生在做完实验后,  相似文献   

12.
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刘铁芳自然环境是指围绕人类社会的自然界,它包括地理空间以及作为生产生活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山脉、河流、矿藏、动植物等等。此外,人类生活中,还有大量“人类化的自然”,比如人工种养的动植物,采掘的标本等。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3.
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实践主体与实践对象的关系。人产生于自然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同时又是自然界的改造者和驾驭者,人和自然是对立面的统一体。人化自然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趋势,但是,人化自然又不断地破坏着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关系,即生态平衡关系。研究人和自然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推动人类社会协调稳定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人类对自身和自然界的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原始人不能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认为自然界就是人本身的世界,把主体和客体混为一谈,不能把人从自然整体中分化和独立出来。在他们看来,自然也和人一样,日月就是双目,四极、五岳就是四肢五体,把雨雪视为汗水,视风云为气、雷霆为声。自然不过是“人”的放大,人只是自然的缩影。但是,原始人要依赖于自然界,并且逐渐形成对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图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态学角度进行气象生态学初探,提出了气象生态学和气象生态环境的概念,进而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阐明了由于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人类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同时,也日益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使气象要素或者变化剧烈,或者失去平衡,导致气象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影响到人类生存环境的气候变迁。因此,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人类只有尊重和维护气象生态环境,才能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生态学角度进行气象生态学初探,提出了气象生态学和气象生态环境的概念,进而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阐明了由于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人类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同时,也日益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使气象要素或者变化剧烈,或者失去平衡,导致气象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影响到人类生存环境的气候变迁。因此,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人类只有尊重和维护气象生态环境,才能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6.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前提 ,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必须依赖自然界才能生存。进入工业社会以来 ,人类破坏生态平衡 ,造成环境污染。维持自然的稳定与和谐是人类幸福和繁荣的首要条件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只有正确解决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才能解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环境危机.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提出要重新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要坚持以自然为中心,把人看作是自然界中的一员。其实,不能简单地把人看作是自然界中的一员。也不能由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简单地推论出人是自然界中的一员。如果把人看作是自然界中的一员,就否定了人具有超越自我的本性.抹煞了人的社会性,反而不能解决环境危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自从地球上有人类以来,自然界就不再是按照缓慢节奏演化的纯天然自然系统,而是逐渐变成了人化了的自然系统;同时,也产生了人类行为所招致的负效应,即自然对人类向自然环境过度索取的严厉惩罚,从自然环境受到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自然资源日趋枯竭到人心不古、世民日下,这些地球“癌症化”症状已经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在人类行为干预自然的规模比较狭小的远古时代,这种负效应尚不明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行为作用于自然的力度、广度急速加剧,出现了人和自然关系的急剧恶化—一生态危机。生态危机是…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紧密的伦理关系。人是以文化的方式在自然中生存的,人类是自然界总体最先进的部分,代表着自然界总体向更高级的方向发展,其他物质群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人类对自然的保护是积极能动的,自然也以对文化的选择来实现对人类的制约,规范着人类发展的方向。维护自然是人类最高的自我实现,人类应该使自己的行动自觉遵从“天人合一”的法则,为科技注入伦理精神。这样才能解决人与自然的深层次矛盾,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性状态。  相似文献   

20.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的首要任务是端正自己的态度.自然界是人类生活的环境,人类生存和发展初期所需要的一切都是自然界慷慨赐予的,即使是后来人类社会发展了农业、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原材料和环境条件仍然是自然界提供的.但是,人不仅习惯了无限制地向自然索取,还在思想意识深处把自然界当作了敌人,动辄提倡向自然抗争.攀上一座高峻的山峰或穿越了一片起伏的沙丘,就宣称"征服"了这座山或这个沙漠;排干沼泽地暂时种出了庄稼,叫做"战胜"了沼泽;围海造田、围湖造田、滥垦河滩地等也被渲染为向自然开战的战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