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确处理国内的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保持政治上的安定,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毛泽东曾经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周恩来也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各族人民团结的共同基础”,“我们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共同目的,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大家庭,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的社会主义国家。”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我们国家始终以民族平等,  相似文献   

2.
王春珍 《班主任》2014,(9):55-55
阳是一个被老师和同学“判了死刑”的学生,我早有耳闻,没想到他升人四年级后被分到了我们班。我暗叹倒霉,心想:既然别人都无计可施,我也不可能创造什么奇迹。于是,他成了我们班的“隐形人”,上课没有老师提问他,下课没有同学和他玩,也没有人催他交作业,我和其他学生常常忘记他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陈鹏 《小学生》2007,(1):26-27
陈鹏老师是我所见过的睿智的人之一,他是一个策划名人,尤其是在和儿童打成一片这件事情上,那是相当的厉害,他给他和他的儿子以及儿子的妈妈开的网上家庭社区“中国小奔儿头”http://blog. sina.com.cn/m/xbt是我喜欢的地方。今天很高兴能拉他来做我们杂志的观察员,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多看他的奔儿头,敲他的奔儿头,总结出我们自己的生活来。  相似文献   

4.
姜荣(化名),个子不高,目光中总是流露出对人的不信任,全然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他任性,不团结同学,不思进取。我对他严厉批评后,他不但不改,反而与我唱起了“对台戏”。找他谈话时,他也总是高高地抬着头,宛然一名打了胜仗的“将军”。难道学生不怕老师?难道我的工作方法不正确……  相似文献   

5.
我们班里有一个传说,坐在我前面的那个男生,五次夺得了年级第一名,甚至远远甩开第二名二十多分.我们班每个同学都为他感到骄傲.班主任老师总会自豪地说一句:“年级第一是我的学生.” 渐渐地,他的名声传遍全校.同学们也不再称呼他的名字,而是喊他“学霸”“永远的第一”.每次同学这样喊他,他总会一笑而过.有同学问他有没有压力,他说:“没有,我从来不把自己当作第一,别人总有一方面做得比我好的.而且,我为什么非要当第一呢?”  相似文献   

6.
杨一鸣 《家教指南》2003,(10):11-13
父母权威不再 “儿子瞧不起我们太让我们伤心了!”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先生对儿子感到很无奈:“我们是一对比较开明的父母,从不无端干涉孩子。我们希望和孩子交朋友,但遗憾的是,他和同学有说有笑间总有意无意地认为我们什么也不懂。你想了解他,和他谈心,他敷衍你,说多了,他干脆回一句:“连上网都不会,你们没有我懂得多,还好意思教育我?”“以前我还能看看孩子的日记,现在孩子间流行‘伊妹儿’、ICQ、OICQ,我们一点儿也不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说,他曾试着没收孩子的鼠标、电线,可不知怎么,孩子总能变着法儿打开电脑上网,实在不…  相似文献   

7.
我的同学     
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张黑黝黝的脸蛋,一个塌塌的小鼻子,这是谁?噢!这就是我们班鼎鼎有名的“黑皮大王”——朱杨。谈起朱杨,我们班的同学都“怕”他,我对他的印象也不好,但自从那件事后,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那天上午,刚刚做完课间操,我们正回教室。突然,有人“哎哟”一声,摔倒在地,周围的同学都围过去,我也挤进了人群看热闹,只见一个同学坐在地上“呜呜”直哭。原来是朱杨飞快地往教室跑时不小心绊倒了这位一年级的小同学,我心想:小同学你别哭了,他是个蛮不讲理的人,天不怕,地不怕,老师都为他头痛,今天你就自认倒霉,回教室去上课吧!当我…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史在古代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就处理民族问题作了原则的叙述,对我们进行古代史教学有着指导意义.我以为在涉及古代民族关系问题上应有两个观点:一是历史的观点,即列宁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在分析任何一个问题时都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另一点是现实的观点,就是有利于“在共产党领导下,联合与团结各民族人民共同进行革命斗争.建立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并“充分调动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9.
我的同学肖洒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胖子。你瞧,圆圆的脸,圆圆的身子。走起路来一摔一摆的.鼻梁上还架着一副金边眼镜。颇有“学者风范”。他是我们班的团支书,平日里可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哪位同学有困难.他抢着帮助.哪位同学不舒服。他总是嘘寒问暖.凡是能管的他都管。我们私底下叫他“雷锋部长”。然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肖洒教我打蓝球的事。  相似文献   

10.
吴非 《中学语文教学》2007,(5):20-20,32
4年前,有个语文教学跨省交流会,邀我参加。那次交流主题是考察“网络作文教学”,我听了几节课,感到不太适应。据主办学校介绍:全校所有班级所有学生的所有作文,你想看哪一篇就能看到哪一篇,想写段评语也可以。我对此很惊讶。该校一位教师现场演示给我看,很快就调出了某年级某班某同学的全部作文。我问:“这位同学知道吗?”“不一定知道。”我问:“他会同意我们看他的作文吗?”教师奇怪地反问:“他为什么会不同意呢?”“那么同学之问也可以互相看吗?”“每个人都可以看全校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最近,我到了几所小学,看到几个老师给学生上学期写的评语,其中有这样两则:一是“顽皮,喜欢打架,屡教不改;不尊敬老师,读书最不用心;学校里的劳动,擅自不参加。”二是“能够向坏人坏事作斗争,思想开朗,学习努力,工作积极肯干;能团结同学,尊敬老师。真是一个好学生。”从这两则评语来看,这两个学生在教师的笔下就成了各走极端的人,这符合实际情况吗?毛主席教导我们,任何事物都有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两个方面,必须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对人对事应当有两点论的观点。一个最优秀的学生,优点、长处固然较多,但是,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总会有“美中不足”的;所谓“顽皮学生”也不是一切都坏,没有一点优点,没有一点积极因素的。绝对好和绝对坏的学生是不可能有的。既然如此,我们评价一个学生,就不能绝对化。对优秀学生,我们在看到其优点的同时,也要看到他的缺点,并及时指出来,进行教育,引导他继续进步;对后进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冼洁丽 《中学文科》2009,(2):131-132
一、什么是逆反心理 平时我们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你叫他往东他就偏偏往西.”“有时候你刚要说话他就非常烦躁,不愿意听你说下去.”曾听过一位家长伤心地说:“我的儿子学习很不用功,我痛骂了他一顿,他当时并没有过激的言行,谁知道他为此出走了一个星期,把我们家长急坏了,现在都不敢说他啦,我真想不通现在的孩子怎么啦?”在教学管理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个别“不听话的”学生,常与老师“顶牛”、“对着干”.有的学生明知自己做错了事,面对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的劝告,不但听不进,反而反感、抵触甚至采取过激的言行.这些就是平时我们说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3.
论张伯苓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伯苓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爱国主义是他一生立身建业的动力,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 自1899年张伯苓深感“国家积弱至此,苟不自强,奚以图存,而自强之道,端在教育,创办教育造就新人”,毅然弃武从教,至1951年临终前留下遗嘱,号召“凡我友好同学,尤宜竭尽能力,合群团结,为公为国,拥护人民政府,以建设富强康乐之新中国”,他的一生是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利益紧紧连在一起的。正因如此,他能毫无惧色地面对日本飞机对南开的狂轰乱炸向全国人民高  相似文献   

14.
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都要在第一次班会上表明我的观点:班集体是由全班所有同学共同组成的,对于班集体而言,每一个同学都重要,一个都不能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忠实践行这一“治班理念”,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班学生。班上有个小男生周一,父母离异,由“工作狂”爸爸抚养。父亲少与孩子交流,同学也不与他玩耍,他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缩手缩脚,沉默寡言。其父送他到我班时,对此也不避讳,直言交给我来转变。  相似文献   

15.
修理你     
《红领巾》2008,(5):24-24
同学高鹏的外号叫“恶之剧”,每天不冒点坏水儿就会憋得难受。很多同学都有点讨厌他。下课了,他凑到我身边,拍拍我的背:“去厕所不?”我说好啊,我们就前后下楼。好奇怪啊,很多同学都盯着我笑。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互相学习、交流、融合、汇集成共同的中华民族文化,体现了各民族相互学习、团结、共同繁荣的精神。小学历史上册中反映这一类性质的课文有:“秦始皇”、“大泽乡起义”、“官渡之战”、“淝水之战”、“魏孝文帝”、“唐太宗”、“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契丹  相似文献   

17.
读过《闻鞋事件》后,我的看法和想法如下:“A”的做法,错误在于不该横行霸道,这样会使班集体不团结!所有的同学都要想办法帮助他,使他能够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而“我”的错误在于缺乏责任感,作为一名班干部,在关键的时刻应该勇敢地站出  相似文献   

18.
“批”桌子     
课间操后,王明突然发现放在书包里的6元钱不见了。是谁拿走了呢?学生们纷纷向我告“黑状”:“是李壮吧,他刚和王明吵过架。”“是张丽吧,她二年级偷过我的钢笔。”……学生互相猜疑,互不信任,眼神都怪怪的。有的说:“老师,干脆翻翻书包,看到底是谁偷了钱。”其他学生也随声附和。怎样处理好这件事呢?放学前,我到了教室里,非常轻松地对学生说:“同学们,王明同学丢了钱,让我们很着急。但是大家不要互相猜疑,因为这是对同学的不信任、不尊重。这钱我知道是谁拿的。”教室里安静极了,都瞪大眼睛看着我,盼着我快点找出“元凶”。“老师想,我们都…  相似文献   

19.
张韡 《师道》2008,(9):51-52
课堂作为师生间直接交流的场所,包含着各种情感因素。这些情感中既有师生间的情感,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我曾经上过一节以加深同学间了解、促进同学间团结为目标的英语课。这堂课给了我许多感慨,让我懊悔又激动。这是一堂人教版小学英语第一册第六单元Part B对话部分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习“Happy birthday./How many…?/This is for you.”  相似文献   

20.
我曾到某小学的一个班级听课。这个班级的最后一排有张课桌,课桌边单独坐着一位男生,这个学生粗看衣服整洁,眉清目秀,但是上课了竟然有书不拿出来,有作业本不用,却旁若无人地玩着纸飞机。我就坐在他身边听课,忍不住提醒这位学生说:“上课了,快做好准备。”前面的同学马上转过头来对我说:“老师,他不算的。”我忙问“什么不算?”同学答:“我们老师都不去管的,只要他不影响上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