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政策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到和平解决的根本性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奋斗,强调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突出强调和平发展是两岸关系的主题.同时,对于"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确保了两岸关系的稳定与发展.60年来,两岸由对峙走向和缓,由不接触走向对话,两岸关系已呈现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共同利益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两岸共同利益有着深厚的情感、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现实基础.认知和维护两岸共同利益须秉持"促进和平、平等互利、务实和平、机制保障"等原则,这样才能厚植两岸共同利益,实现两岸关系稳定发展,早日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相似文献   

3.
2012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巩固深化的一年。回顾2012年的两岸关系,呈现出以下几个亮点:"九二共识"获得了更多的台湾民众认同,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两岸各项合作取得新的进展;钓鱼岛争端拉近两岸关系距离;民进党谢长廷参访大陆为两岸新突破增添新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两岸和平发展新主张。展望两岸关系的前景,两岸各项交流继续深入开展,两岸互信度不断增强,政治接触有望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在两岸关系中,沟通、对话和协商,可以增进彼此的包容和理解,化解两岸的分歧和冲突,形成两岸的合作共识,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一国两制是港澳回归的宝贵经验,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指导原则.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是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通过两岸的民主协商,促进两岸之间政治上协商治理, 经济上共同繁荣,文化上一多兼容 ,军事上相互信任,最终实现"一国两制"下的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5.
2008-2009年,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步入了"和平发展的轨道".其特点是:国共两党在反对"台独"和坚持"九二共识"基础上开始建立并积累政治互信,初步形成了良性互动;两岸协商得以恢复并形成制度化安排;两岸经贸交流实现了重大突破;两岸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不断深入扩大,两岸民间往来日益频繁并形成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民意基础;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思路,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展望未来两岸关系,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我们要化不利为有利,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石勇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28(3):60-66,122
大陆学生赴台湾攻读学位,是两岸开放交流发展的必然结果,必将大大推动两岸文教交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台湾当局针对大陆学生的某些歧视性政策以及两岸政治、社会制度的不同将在一定程度上给赴台陆生造成困扰.两岸应携手应对、妥善处理陆生赴台可能衍生的各种问题,维护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  相似文献   

7.
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需要法治化的“两岸关系治理”.规范两岸交往关系的立法,成为实现两岸关系治理的必要条件.在两岸尚未统一的情况下,这种立法无非有两种方式:一是各自立法,各自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命令);二是签订两岸协议.这两种立法方式产生的规范性文件,都是中国的国内法.两岸协议是目前唯一在两岸均有法律效力的特殊国内法.在两岸和平发展的过程中,两岸协议应当成为两岸关系法治化的主要法律形式.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历史时期,胡锦涛提出了"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方针,极大地推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抓住机遇,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框架,把两岸关系继续推向一个新的更具发展前景的阶段,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历史和现实提出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应积极推进两岸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实现两岸经济上互利双赢,消除两岸交流的障碍和疑虑;建立两岸的政治互信,签定和平协议,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曾先后成功促成同国民党的两次合作,由于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它们各自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广泛性、复杂性和特殊性.进入21世纪的国共关系正处于历史的微妙时期,两党是否能再次合作直接关系到两岸和平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有必要对国共合作的前景做一些思考和分析,能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8年7月18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正式实施,开启了两岸双向旅游互动的新纪元。旅游作为一种低阶性政治活动,能够超越两岸关系结构性矛盾的边界,衍生出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等层面连动的大格局。两岸双方基于旅游发展所进行的合作与互动,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具有机制建构、利益联结、文化整合及社会融合等政治功能。正确认识观光旅游在两岸互动中的角色与功能,对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灵活的外交政策,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世界的和平发展和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1.新中国成立——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拓外交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作为新时期中央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纲领性文件,向全党指明了未来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任务。新时期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性质首先应当界定为,在"一个中国框架"之内,两岸双方如何通过加强和拓展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巩固和平、深化发展的一个系统性规划,其阶段性目标在于培育"两岸命运共同体"认同、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其现实路径包括夯实政治基础、明确主体逻辑、合理安排项目内容、创新制度与机制等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工会是服务职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层群众组织,它在提升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创造力以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确立和发展,两岸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两岸工会与职工的交流合作也开启了新篇章。厦门现有台资企业4000余家,从业职工16万余人;85%建立了工会组织。两岸工会和职工的广泛交流、深入合作,加深了工友谊、同胞情,两岸职工交流与融合已经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两岸工会交流合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两岸关系出现了一系列新特征和新趋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对岛内政治的影响力持续增加。年底台湾大规模的基层选举将集中检验国民党及民进党转型期的政策绩效,而两岸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内容。由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越来越多地触及台湾民众的具体生活,两岸关系因素会在台湾即将举办的地方公职选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选举的结果将左右两党今后的两岸政策,影响两岸关系走向。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2016,(4)
2015年11月7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习近平指出,66年来,不管两岸同胞经历过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我们今天坐在一起,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共享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几年来,在两岸各界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转折,出现了大合作、大交流、大发展的新局面,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在此局面下,国务院2009年5月4日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两岸经济合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外溢出政治、文化和社会效应。外溢政治效应主要表现为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巩固、两岸党际交流机制化、两岸经济关系步入制度化轨道;外溢文化效应主要表现为两岸执政双方对文化交流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重要性形成高度共识、两岸同属一个民族一个中国的政治文化认同不断凝聚、两岸文教交流不断深化、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开始启动;外溢社会效应主要表现为两岸同胞逐渐形成了以海峡论坛、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岸和平论坛、两岸双向旅游合作为核心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民间交流交往格局,对两岸同胞相互学习、加深理解、凝聚共识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热点综述】 1.2009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胡锦涛在2008年12月31日纪念《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会上讲话指出:我们应该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把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把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携手共进.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以来,台湾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主张"台独"的民进党曾登上"执政"舞台,为两岸关系发展投下新的变数。基于"台独"势力猖獗,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府结合岛内的反"独"力量,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独促统"斗争,有效地遏制了"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实践证明:两岸之间只有坚持和平发展,在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基础上发展两岸关系,继续深化两岸各项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之间的团结奋斗,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正确处理好中国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促进祖国的早日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一、国内。1.两岸经贸论坛于2006年4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4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前来参加论坛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和台湾各界人士,并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第三,深化互利共赢的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