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教育和化研究中,我们始终没有澄清意识上的混同,这种混同在化定位上主要表现为三个问题:即把中国传统的士视同今天的知识分子,这样便混同了中西化的不同走向;将化定义为有价值的人工创造;以及视西方化为人类化的最高形式--甚至唯一形式的功利主义立场。只有澄清这三个问题,我们才能发掘中华民族化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成分,进而高举中国化中人主义的旗帜,为人类摆脱现代科技理性精神危机,做出我们民族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从"面子"是情理精神在中国人社会生活方面的体现,耻感是情理精神在中国人性格方面的体现,乐观精神是情理精神在中国人精神生活方面的体现三个方面,论述了孟子伦理的基本内容。认为孟子伦理不仅在理论上决定了中国文化的风格和发展方向,而且对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4.
弘扬中国精神要基于集合体认知,要认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缘起与现实转化,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旨蕴与基因底色的二维彰显中培育与践行中国精神;要发掘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要建立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机制,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群众性创建;要利用网络新媒体、典型示范、传统节日活动等,营造培育中国精神的环境氛围、生活氛围、实践氛围。  相似文献   

5.
《大山儿女》的两位本土作者以丰厚的生活体验使作品描绘的内容和塑造的人物形象都较贴近农村生活的真实,具有丰实的现实基础。作品中流露出的对我国传统伦理秩序、道德品格和情感模式的呼唤及其散文化的叙述和趋于诗化的表现风格都表现出对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寻唤和对传统审美精神的追随。作品虽在叙事技巧和表现手法上较陈旧与单调,却有如"一缕来自大山的清风",开启了我们了解、关注乌兰察布本土作家与作品的大门。  相似文献   

6.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1):F0002-F0002
湖南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与新闻传播系教授王田葵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外语部副教授何红斌合著的《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近日由上海三联书店正式出版发行了。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将舜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并考察其与中国文化关系的学术著作。作者从1992年至今,用了13年时间就舜文化研究方法、基本内涵殛现代性转换作了全面深入研究。它是一部学术新著,更像一部思考者的手记,充盈着对历史和现实的思索、辩难、质疑和关怀,被学术再认为“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7.
郭秀秀 《文教资料》2014,(21):55-56
《野火集》的文化和社会批判在政治体制内发难,认为人的精神建设在社会整体建设中处于根本地位,训示社会问题,刺激个体责己精神、抗争激情和力量觉醒,呼唤具有道德反省力与自信的现代公民意识,要求民主政治和思想自由。龙应台着眼于不容忽视的民间生命力,倡扬创构一种熔台湾本土经验和民主价值为一炉的自主性的文化心理空间,从现实危局、文化危机与历史境遇出发进行社会批判,始终与人和社会改造的理想相联系,试图追寻、复原一种沉落的文化与生命精神,其终极目的是对人的关怀。  相似文献   

8.
古代诗歌与传统节日都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语文课本对这些传统文化进行了精挑细选,供学生诵读、学习并从中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语文教学担负着传承文化、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这一重任。所以古诗文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感受古典诗文的博大精深,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9.
这部书浸透了一位学在中国古代学研究的园地中几十年辛勤耕耘的汗水,凝结了他在传统化的宝藏中不断探索、钻研的心血,反映了其在事业上追求的执着和思考的睿智与深刻。刘书成教授,这位在我省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作出了突出成绩的中年学,已经离我们而去,这部书便是他留给家人、朋友,留给学术界的礼物。  相似文献   

10.
大学精神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是我国社会发展转型及其触发的高等教育转型的一种表现。大学精神的传统在现代遭遇到严重挑战,必须重建大学精神。大学精神的重建,需要对现代大学进行准确定性与定位,需要守望大学的精神传统,需要注入时代精神的质素。知识分子在大学精神重建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提升人性、教化社会、泽被人类是现代大学文化使命的核心和根本。  相似文献   

11.
一文化之根的寻觅 关于文化寻根的问题,是一个已经兴盛了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性潮流,其现象纷繁复杂,寻根的目的也各不相同.在国外,主要表现有三:①在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为了给现代人找到一个精神家园,以救治工业化社会给人们所带来的"拔根"状态;②在拉美国家,主要是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发掘,以创作能与欧美文学相媲美的民族文学;③在阿拉伯世界,则主要是复归原教旨主义,试图以古老的宗教文化对抗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文化的挤压.  相似文献   

12.
唐传奇《无双传》的结局设置具有价值选择上的争议,本文通过分析儒家思想对士子阶层的影响,游侠精神与儒道思想的关系,以及中唐以来小说对现实的关注等因素来探讨“冤死者十余人”与“契阔会合”的交换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系列讲话中,将中华传统文化比喻成"精神基因",这明确了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把中华传统文化看成是"精神基因"虽然是一种形象比喻或隐喻,但具有合理性:"精神基因"观点的合理性根植于基因本身的特性;"精神基因"说具有很好的解释性;"精神基因"说更好地表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应充分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基因"的观点,主动、自觉、开放、创造性地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基因"功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4.
时下在中国学术界,正如中国有无哲学之讨论一样,中国古代有无科学,也是学界聚讼不已的一个大问题。乐爱国教授新近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一书,旗帜鲜明地主张中国古代有科学,直面现实,非常思辨而智慧地回答了这一问题,而且“这是不可否定”的,但其表现形式与呈现领域却有着中国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武侠化是中国传统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所内蕴的化心理在中国社会中具有不衰的精神影响,并渗透于中国化的深层结构中。王立教授在多年中国学主题学研究的基础上,由人民出版社于2005年3月出版的《武侠化通论》从主题学、民俗学、化人类学等角度对武侠化进行了观照,体现出广阔的研究视野和学术胸怀。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个体精神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东西方对立。鲁迅超越了传统,也很好地继承了传统,鲁迅完整地承传了儒道精神,也实践了佛教的修智,鲁迅也很西化。鲁迅尊重各种文化精神的自身特质,把它们作为一种完整的生命形态接受、承传下来。由此,鲁迅的精神是独特的、多元的。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一般认为民本思想起源于夏代.<尚书·五子之歌>借太康兄弟之口述大禹的训戒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春秋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继承了民本传统,将其弘扬到空前的高度,成为孔孟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提出的"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把人民放在首位,这是非常可贵的思想.王田葵教授、何红斌先生认为:"舜之所歌,情系于民.在如司马迁所言:‘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  相似文献   

18.
镇坪古盐道是盐道文化与盐道精神的物质载体.李春平的长篇小说《盐道》通过书写清末民初镇坪古盐道上盐背子们的生活境况,为读者描绘了一个人与万物平等共享、和谐共生的自然世界,展现了秦巴山民仁义为本、坚韧不拨的盐道精神,为秦巴大地矗立了一个特有的精神坐标,在开启新时代的征程上,将愈加凸显其持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不仅是作者李春平对生活在秦巴山区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故乡人民的讴歌和赞美,也是其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精神的坚守与传承.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精神。文化精神引领思想变革,思想变革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变革。其中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汇,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现代化观念、现代化精神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追求。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精神在中华大地上互动交融的过程中得到扬弃与发展,并逐渐融为一体,成为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精神。其中马克思主义是理念,中国传统文化是根脉,现代化精神是方向。  相似文献   

20.
对《所罗门之歌》的精神生态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生态批评理论中的精神生态思想来分析《所罗门之歌》中的生态思想,揭露了反映在小说中主要人物身上的精神疾病的症状,分析了精神疾病的深居原因,即物质主义、黑人文化传统的缺失和种族主义,并尝试在此基础上为解决精神疾病问题提出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