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错位的母爱     
母爱,不应是孩子沉重的负担琴琴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全年级的前列。可令人意想不到地是,就在高考前的一段时间里,琴琴的成绩却直线下降。琴琴的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却毫无办法,只得求助于琴琴的班主任老师。班主任王老师从琴琴要好的朋友那里了解到,琴琴近来晚上经常失眠。是因为临近高考心理压力过大,还是功课太多让她应付不了,或是其他什么原因?班主任带着这个问题与琴琴谈了两个小时。与琴琴谈完话后,王老师对一直焦急地等在办公室外的琴琴妈说“:从今天开始,你就用不着一直守在城里陪着琴琴读…  相似文献   

2.
古琴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早在周代就已经在民间流传,但古琴在跨越其它普通的乐器而成为“八音之首”则主要依托士阶层的存在。在汉代,众多的士阶层视古琴为雅器,借用琴曲抒发他们的内心情感,琴学也成为文人精神之寄托而具有人文音乐的性质,因而从根本上将古琴从“艺术琴”提升到“人文琴”的地位。文章主要通过汉代琴学造谐、汉代古琴作品、汉代古琴技法及汉代琴学的“人文琴”特征、汉代琴学的乐教思想几方面来阐释汉代琴学在中国琴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3.
嵇康爱琴.善琴,摹与他的文学与思想紧密相连。琴成了嵇康的心灵寄托,他把琴人格化、对象化,通过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统治的不满和对友人的深挚感情。嵇康不仅仅是弹琴.谱曲,还写了不少的琴诗,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在嵇康特定的性格之下,他的琴声和琴诗必定是自己最真情自然的表述。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他最终以生命为代价,向人们展示出独特的人生风范。  相似文献   

4.
晚明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在其著作《焚书?琴赋》中提出了“琴者心也”的观点,这一命题对晚明及其后的琴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对儒家礼乐思想的反叛。然而,深层挖掘“琴者心也”之“心”的思想内涵并梳理历代琴论,可以发现,李贽此说并非空谷之音。“琴者心也”是顺着主流琴乐思想之外的注重古琴自身艺术特性的琴乐思想发展而来的,这种思想并非离经叛道,而是一种对僵化的琴论的内在批判,以引导琴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天琴文化作为流行于中越边境的传统仪式文化,经过政府和民间多年的通力打造,已经成为崇左乃至广西的标识文化之一。天琴作为天琴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在乡村振兴战略驱动下不断袪魅改良,已转变成为舞台表演的一种乐器。天琴改良是传统技艺活化的体现,是传承主体自觉自信地迎合市场需求、整合市场资源,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进行天琴专业化生产的结果。天琴改良促进了天琴艺术表演扩大化,有助于成功打造天琴文化品牌,促成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衔接。  相似文献   

6.
琴声     
我曾经学过半年琴。长时间地坐在琴登上,一遍又一遍练着指法,使我厌倦,可也没有了买琴时的兴奋——我的耐心被这架可恶的琴消磨光了。  相似文献   

7.
中有万古无穷音——欧阳修之琴趣与琴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一生不仅喜欢弹琴、听琴、藏琴,而且喜欢写琴诗琴文——以记琴声与琴事、以论琴意与琴理。从欧阳修现存有关音乐的诗文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作为琴人的欧阳修,而且可以看到一个作为琴论家的欧阳修。  相似文献   

8.
李欣 《教书育人》2013,(27):88-89
在学前教育专业琴法课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不足和学生练习与教学设备空间的矛盾是造成学生技能技巧不易掌握的一个难点。手风琴在琴法课中的应用,很好地弥补了这一不足,为学生掌握这门重要技能技巧开辟了一扇方便之门。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琴法技能技巧的掌握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受教学设备紧缺、练习时间不足而造成的。实践证明,仅限于短短两年在校琴法练习课是无法实现教学任务的。为了保证学生琴法课的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手风琴在琴法教学中的应用恰好弥补了学生琴法练习中时  相似文献   

9.
挫琴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创造出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笔者通过对挫琴进行实地的田野调查,对挫琴的形制、生存现状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挫琴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承史进行了一定的追溯,充分地发掘了挫琴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承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有着悠久文明的中国,古琴应该算是一件有着同样悠久文明的乐器。最早的琴甚至可以追溯到半信史时代的神龙伏羲氏。据东汉著名音乐家桓谭在《新论》中的记载:"神农之琴以纯丝为弦,刻桐木为琴。"也就是说,这最初的琴是神农氏用桐木和蚕丝做成的。只是这种琴跟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七弦古琴不  相似文献   

11.
斫琴在琴学的律、调、谱、曲、论中占据重要位置。古代斫琴,不仅工艺精湛,还寄寓了丰富的人文感悟和美学内涵。从先人对古琴起源与创制的想象,到斫琴工艺的各个环节,包括材质选辨、琴形构造、琴音设计等,都充分地表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琴在周人的生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是周人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中的琴用途颇多,体现在礼仪方面则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用于相处之礼,将琴作为交际工具;二是用于敬神之礼,将琴作为祭祀用具。  相似文献   

13.
《小朋友》2007,(Z1)
夏日里的一天,小丽和琴琴一起去郊外的农场玩。路上,小丽念了一首谜语诗,请琴琴猜猜她的朋友是谁。小朋友,你猜出来了吗?请在图上画圈。  相似文献   

14.
[一] 琴城琴城里的人们都热爱着各种琴:钢琴、小提琴、竖琴……琴城的创造者季尔高是个伟大的钢琴师,在琴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看见他的雕像:石头的,木头的,铁的。在市政府门口甚至有一座他的金雕像。几百年来这座雕像经历了风风雨雨。可至今仍是闪闪发光。琴城里的人们爱护这座金雕像就如同珍惜自己的生命。[二] 不合理的规定我叫琴幽幼,今年18岁,是一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蜀中琴馆、琴社为考察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蜀中琴馆、琴社相关史料,结合实地考察,从历史溯源、社团概况等方面来透视蜀中琴馆、琴社的成立背景及发展现状,同时提出思考建议,以期能为琴馆、琴社更全面发展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琴法教学已经成为幼儿教师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中职学校的学生往往大部分没有琴法教学的基础,要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学好专业的琴法教学知识,后半年进行实习。因此,将一个对琴法教学没有多少认识的学生培养成一个有一定音乐知识和能力的幼师,是提高幼师琴法教学质量面临的难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科学地从理论和实践上全面提高幼师琴法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琴人形象在明清琴乐小说中发生了诸多新变,其文人身份得到认同与凸显:琴人由超现实人物大量转为现实中人,在精神域场展现了文人气质和文人品格,神秘性逐渐隐退;琴人形象塑造出现意境化倾向;古琴作为雅化和衬托琴人品格的人文环境备受关注,是文人沟通天地的精神载体和文人身份的表征,“琴挑”也成为男性文人追求情爱的惯性模式.以上新变,是多种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工之侨献琴     
从前有个叫工之侨的人,偶尔得到了上好的桐木。他十分高兴,仔细将桐木刻削雕琢做成了琴,装上弦演奏,琴发出了金属般的声音,回音像玉磬一样优美。工之侨自认为这把琴是天下的极品,就把它献到了掌管祭祀礼乐的部门,官员派最优秀的工匠来看琴。工匠摇摇头说:"这把琴的声音虽好,可惜不够古老啊。"就退给了他。工之侨无奈地回了家,到家后他让漆匠在琴上伪造  相似文献   

19.
分析和探讨苏轼《杂书琴事》中的琴学观点,揭示其中体现的琴学思想对后世文人琴思想形成和古琴音乐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英语老师已经连续两个星期没有在课堂上提问小琴了,这让小琴非常忧虑,她觉得一定是英语老师对自己有意见了。更让小琴担心的是,此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的话,她的英语学习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她找到我,特别想改变英语老师不提问她的现状。"小琴,你从感觉到英语老师对你有意见到现在多长时间了?""一个星期吧。"小琴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