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抓“热门”中的冷点——就是要掌握好新闻报道工作中的“热”与“冷”的关系。 大千世界,有热就有冷,这是不可违拗的自然规则。新闻事业亦同此理。该热的不热,该冷的不冷,都将产生严重的负效应。在冷热适度上做文章,可从两方面谈: 一是新闻工作者自身在“热门”报道中要冷静、清醒、理智。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心要热,头脑要冷。报道热点时需要火一般的激情,需要职业本身所特有的敏锐、胆略,但也需要清醒、冷静的头脑。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越来越多。而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生活多元化特性,导致热点问题层出不穷,如何真实详尽的进行热点报道,而又不失体裁的关注度和感染力,起到正确的宣传效果和舆论导向作用,是摆在每个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这  相似文献   

3.
经济热点问题的报道,向来最能引起和激发记者的兴趣,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又是最难操作的,因为“热”现象的背后往往隐藏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你褒扬它,有可能会使热点问题热上加“热”而造成过“度”;你贬斥它,又有可能会激化矛盾,产生风波而适得其反。那么如何才能使经济热点问题报道产生较好的正面效应,起到好的宣传效果呢?我们的体会是要抓住热点,解决难点,使人们听了热点问题报道后能够释疑解难,明了事理,化解矛盾,稳定情绪,轻装上阵、安心生产和工作。现实生活告诉我们,经济“热点”往往也是经济工作的“难点”,是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4.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中,报纸深度经济报道因为特别解读者之渴而深受社会欢迎。在我国,目前正处于转轨时期,经济领域中出现了许多热点、难点问题。报刊媒体也需要经常推出有观点、有材料、有分析,思想性、说理性、战斗性较强的深度报道,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更是读者的迫切要求。作为地方的新闻工作者,如何才能源源不断地写出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报道热点已成为一种新闻现象。对这种现象如何认识?怎样才能搞好热点报道?这是我们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一、热点新闻产生的大背景当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各个阶层、各种社会集团的利益都处在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在这调整变化过程中必然出现一些引人注目,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一些政治、经济事件和社会问题,这些都是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对经济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等方面形成新的冲击,似乎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出现,这就为经济报道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同时也要求我们有一批懂行的记者、编辑能迅速把握这种变的趋向,发掘出具有巨大新闻价值的内容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都是新闻关注的热点。市场热点多,经商热、第二职业热、房地产热、开发区热、股票热,这一股股热需要懂行的记者和编辑冷静地去分析,去评价。如股票市场的兴起,必定要求新闻队伍中有一批  相似文献   

7.
浅谈记者的新闻敏感与热点报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新闻传播》2009,(9):123-123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所具备的一种发现新闻事实及其价值,判断最佳表现形式、报道时机和预测报道效果的能力,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而“热点”问题.是指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舆论强烈的涉及到多数人切身利益的问题。搞好“热点”问题的新闻报道与新闻敏感的培养是分不开的。“热点”是社会生活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它往往比较集中地体现一个地区、一个时期、一个问题上的政治得失.人民群众的要点.反应社会生活某一个方面矛盾的焦点。由于“热点”具有上述特征,它在各种新闻媒体中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也是势所必然的.  相似文献   

8.
代烈 《记者摇篮》2012,(11):21-22
所谓"热点",应当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而"热点"报道应当是最吸引受众,并产生"热效应"的新闻。可是在实际报道中,却常常出现观众对报道者的"热点"反应冷淡,产生"热点"不热的现象。其原因是:一、漠视受众,一头炕热",热点"不"热"作为大众传播的广播电视传播,已从过去的以传播  相似文献   

9.
长久以来,有个较深的感觉——处理好报道工作中的“冷”、“热”关系,对新闻工作者至关重要。火候就在于“热中有冷”、“冷热结合”、“冷热适度”。所谓“热中有冷”,是指一项新政策实施或中心工作展开;一股新潮形成或一个大典型出现的时候,常常形成一股宣传报道热。在这种热火头上,新闻工作者的头脑应该冷静,切忌盲目地跟形势、赶浪头、凑热闹。不可听见风就是雨。像什么“万元户”、“彩电村”、“选能人”、以及价格改革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新闻带来繁荣景象,每天翻开中央和地方报纸,都给人勃勃生机的感觉。但是,任何一个新的东西,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都会有波折,都会在某些方面暴露出偏激的因素,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这便要求新闻工作者在进行舆论宣传时,一定要注意掌握好分寸,对一些理论观点和客观事实认真进行思索、鉴别、分析、研究后再加以报道。 冷静不要狂热 新闻的客观真实性要求新闻工作者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丰富的百科知识、周密的逻辑思维和准确无误的判断。正在朝着一个新的体制迈进的现实生活,要求新闻工作者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恰当地进行舆论引导和监督。在新体制建立过程中,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涌现。一些新生事物都在探索、发展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高考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媒体关注的热点。然而,综观近几年的高考新闻,人们不难发现:在一些媒体的高考报道中,频频出现失误现象,有的甚至出现了相当严重的问题。新闻工作者应该遵循的真实、准确、客观、公正等原则,屡屡被践踏,媒体工作者专业素养缺失的现象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2.
热点报道已成为传媒引导舆论的一种重要手段。热点问题报道在整个舆论导向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日益显现出来。社会热点问题,一般具有时代性、挑战性、普遍性、敏感性、流变性的特征。搞好热点报道,要借助于唯物辩证法,以科学、辩证、客观的思维方式来正确把握,要处理好如下一些关系:热点问题,冷静思考;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共性着眼,个性着手;善于分析,解剖矛盾;力戒片面,把握好“度”;端正动机,讲究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地市报在经济新闻中要体现冷与热的辩证法。碰到热门货时需要冷静地思考;遇到冷峻题材时,要热心去反映。题材要热,考虑要冷。对于纷至沓来的经济信息、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以及纷繁复杂的经济事件,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在作经济报道时,必须瞻前顾后,冷静思考,留有余地。决不可只顾眼前,而不顾后事千变万化。有一篇经济新闻对我的教训十分深刻。1981年9月4曰《浙江日报》第2版的“市场一瞥”刊登了我的一篇稿子,题为《湖州市区小白菜供应好转》。文中说,  相似文献   

14.
怎样写好社会新闻在明确社会新闻的报道范围之后,我们就可以深入探讨如何搞好这方面的报道了。根据中、外新闻工作者的实践,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优秀的社会新闻作品应当是有较为深刻的思想性,它不应当仅仅是对事实的报道,而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全貌,使读者从一滴水反射的光芒中看到太阳。通过对某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和凡人小事的报道反映整个社会面貌,这正是社会新闻的主要特长。  相似文献   

15.
报纸上经济新闻的分量越来越重,这是好现象;同时,也给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课题,那就是怎样使经济报道富有社会效益。有位乡领导干部对我说:“我对新闻记者,只好敬而远之,得罪不得,也热情不得。”原来,他把自己的“家底”端了出来,记者写报道给“照本实发”了。结果给这个乡的工作造成了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与经济的关系愈来愈密切。自然,经济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情况便成了人们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经济报道也就当仁不让地在新闻报道中唱起了主角。这些经济报道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与此同时,经济报道中的偏差也时常显露出来。结果往往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如何尽可能防止经济报道中的偏差,缩小报道风险,就成为新闻工作者应当认真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历史的前进和社会的变革,一些“热”现象在社会上不断出现。 面对眼前诸多的热现象,是随波逐流,还是认真思考,冷静处理?有的记者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看正面影响,不看负面效应;只注意顺乎自然,而没有回眸静观。加劲宣传,推波助澜,造成不良影响。应该说不少社会现象的畸型发展,与新闻界的“炒”、“捧”、“推”是不无关系的。 那么,怎样才能对热现象做到认真思考冷静处理呢? 一是要用逆向思维方式对“热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逆向思维就是反向思维,与“热现象”反其道而思之。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小企业的开业庆典会,虽然该企业尽力描绘发展前景并热情款待前去参加庆典的领导、来宾及新闻记者,但我心里总不是滋味。看到该企业筹集资金的艰难和招待宾客的慷慨,联系到当时社会上出现的公款吃喝、购车攀比、  相似文献   

18.
热点,指引起广大群众关注、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人或事;教育新闻热点就是与教育有关的、新近发生的、引起群众关注或产生~定社会影响的人或事。热点报道已经成了各新闻媒体的重头戏之一,写好热点报道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能否推出成功的热点报道也是对新闻工作者政治、业务素质实力的一个考验。旗帜鲜明地报道热点作为专业新闻媒体的教育报,其职责是为与教育有关的一切群体服务。这种服务不能只满足于一般性“白开水式”的报道,道理很简单,群众不欢迎,社会效益无从谈起。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对群众感兴趣的“热点话题”不能视…  相似文献   

19.
改进经济宣传,搞活经济报道,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改进经济报道,首先要找好突破口。笔者认为借助非经济视角来采写经济新闻便是其中之一。所谓非经济视角,是指在报道经济新闻时,不局限于从经济角度报道经济活动,而是把经济活动放到整个社会背景中进行透视,观察经济活动中的非经济现象,把握影响经济的非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活动已渗透到政治、科技、文化等领域,反映并适应这种变化的经济报道也在起着深刻变化。同时,受众已不满足于就经济谈经济的报道,更多地需要从对社会、文化等非经济因素的了解中去把握经济现象,从经济活动中去观察了解社会。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应重视借助非经济视角采写经  相似文献   

20.
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新闻工作者怎样才能担当起经济宣传的历史重任? 答:新闻工作者首先应学点经济理论,因为新闻报道的本身,一是要掌握被报道事物的规律;二是要掌握新闻手段的规律,然后把这两个规律结合起来,才能搞好新闻报道。经济工作本身很复杂,记者、编辑如果没有经济理论,往往对一些经济现象看不清楚,看不明白,当然也看不深刻。我们国家经济处在变革时代,整个经济体制、运行机制是在变革的,如果没有理论指导,容易迷失方向,出现差错。目前,我们新闻工作者队伍中,有相当多的同志,没有学过经济理论,也没有做过经济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