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英汉翻译中比喻的形象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的文学作品中都含有大量的鲜明生动、活动有力的比喻。尤其是成语和诗歌中比喻是重要的倏手段,从而构成这类作品语言艺术的灵魂。人们对比喻的翻译研究已有悠久的历史,从不同的观点进行了论述。本文试图从对比喻形象转换的方法作一玫析旨在对比喻圾研究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朱碧珊 《成才之路》2010,(18):44-45
本文从"比喻"的定义及来源入手,从较新的角度研究英汉两种语言的比喻形象在翻译过程中的可译性限度问题,并找出对应的转换方法。英汉比喻形象转换过程中的不可译性是相对的,译者应当尽量缩小可译性限度,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指为了更加深刻形象地说明事物,而将其比喻成具有相同鲜明特点的另一种事物。翻译则是通过对原文本的分析,将源语言向目标语言进行转化并重构的过程。从表面来看,隐喻与翻译是两个不同概念,但实质上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科改革的不断深入,使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越来越普遍,隐喻和翻译这两种认知过程和思维活动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交叉。隐喻与翻译在构建过程中的相似性也逐渐受到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4.
英汉翻译中的修辞格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增加用词,引申词意,转换修辞格,转换比喻形象四方面阐述了英汉翻译中需要处理的修辞格问题,通过不同化背景下的修辞格的对比使用,以免解译不同章时所产生的误解,以便更好地翻译章,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5.
王梅 《运城学院学报》2008,26(1):110-112
成语中包含了丰富的比喻及各种生动的形象,是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的象征.但成语的翻译却给翻译工作者带来了诸多麻烦,其原因主要是译者过多注意成语的比喻义却忽略了成语中包含的形象.本文提出了保留形象、移植形象、转换形象、舍弃形象及增添形象等五种汉语成语英译的形象处理方法,同时运用大量的例证对以上翻译方法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该文旨在探讨如何处理文学翻译英汉互译中出现的比喻语句。论文首先阐述了比喻语句的概念,接着通过对典型英汉、汉英文学翻译实例的详细评析讨论了不同情形的比喻语句应该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用译语中对等的喻体来代替原语中的比喻形象;通过直译保留原语中的比喻形象;用释义法进行意译。运用不同翻译方法的目的是帮助译文读者避免不必要的努力就能获取原文作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7.
胡敏燕 《海外英语》2014,(22):130-132
该文旨在探讨如何处理文学翻译英汉互译中出现的比喻语句。论文首先阐述了比喻语句的概念,接着通过对典型英汉、汉英文学翻译实例的详细评析讨论了不同情形的比喻语句应该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用译语中对等的喻体来代替原语中的比喻形象;通过直译保留原语中的比喻形象;用释义法进行意译。运用不同翻译方法的目的是帮助译文读者避免不必要的努力就能获取原文作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8.
比喻形象的保留与转换,是成功翻译一部文学作品的关键.基于此,以翻译的“目的论”为基础,以在英语译文中保留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为翻译目的,以《三国演义》的英译为例,分别采用了直译、隐喻/明喻加喻义、意译保留形象和舍弃形象的方法,详尽讨论了文学作品英译过程中,比喻形象如何穿过文化差异,得以保留和转换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在文化流日趋频繁的潮流下,翻译文学作品时,应多以传播中国特色文化为目的,尽量保留比喻形象的主张.  相似文献   

9.
于洁 《宜春学院学报》2003,25(3):97-100
英汉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 ,它们在表现语义和文化特征时 ,存在三种对应情况 :英汉无差异现象 (形象相同、比喻意义相同 ) ,差异现象或一般差异 (形象相同或相似 ,比喻意义不同 ) ,迥异现象 (形象不同、比喻意义不同 )。本文拟从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和语用含意理论角度 ,论述习语语用效果等值的实质 ;提出确保语用效果对等的翻译是习语翻译的重要原则。并根据英语习语的以上三种对应情况探讨在英语习语翻译实践中实现语用效果对等行之有效的变通手段 ,以求在忠实传达英汉语用效果对等的同时 ,努力再现英语习语的风格和形式。  相似文献   

10.
李喜珍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3):174-175,188
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习语比喻形象的对比研究,探讨英汉两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信息差异。从英汉动物比喻联想中有无对应翻译着手,表明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不仅要准确无误地传达语言信息,更要重视隐含在语言里的文化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11.
对英语习语的翻译,译者要忠实原文。不仅要保持原文的形象比喻、丰富联想、修辞效果等,还 要符合本国语言的要求。而理解是翻译的第一步,是表达的前提。理解首先要从语言现象入手,还要涉及文化 背景和具体语境。  相似文献   

12.
钱展 《考试周刊》2011,(28):41-42
平时阅读文学作品的译著时.对于如何处理原著中的比喻表达十分留意。由于中国和日本之间存在语言表达、语法、词汇等的不同,以及文化、历史认同、经验等各方面的差异,如何翻译比喻表达存在很大区别。因此,对文学翻译中比喻内容的处理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得到了高度评价。因此被翻译成了各种语言.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可以说,比喻是这部小说的特色所在。然而要将其翻译成他国语言却有极大困难,因为译作不仅需要表达原句的意思。而且要保证比喻整体的形象、表现力及读者脑中浮现的意象等。英国翻译家纽马克在吸收其他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法,从而将直译和意译统一起来。他指出.好的译文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此方法在英德、英法等翻译中的可行性已得到充分证明,而在中日之间比喻翻译的可行性却未得到证明。本文运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理论.以《围城》的日译本为例,对中日文学作品中比喻翻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比喻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是各种修辞中最常用的一种。比喻性词语则是达成比喻这一目的时所使用的词、词组或句子。英语和汉语都广泛地使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它可以使说话或文字生动活泼、形象鲜明、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但由于不用的民族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英汉两种语言对比喻性词语的使用也有所不同。本文从美学视角对英语比喻性词语的翻译原则、方法加以探讨,以期达到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理解、把握和运用比喻、促进中英文化融合和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比喻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是各种修辞中最常用的一种。比喻性词语则是达成比喻这一目的时所使用的词、词组或句子。英语和汉语都广泛地使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它可以使说话或文字生动活泼、形象鲜明、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但由于不用的民族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英汉两种语言对比喻性词语的使用也有所不同。本文从美学视角对英语比喻性词语的翻译原则、方法加以探讨,以期达到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理解、把握和运用比喻、促进中英文化融合和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文学翻译中文化"传真"的制约因素与形象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翻译要求译语从文化的角度准确再现原语所要传达的意义,文化"传真"是翻译的理想的目标。由于英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形象所承载的语义可能就不尽相同。为了唤起译语读者脑海里的直接的意象,翻译时应尽可能地保留原语形象,并根据译语的文化及语言习惯决定异化或归化,在再现形象、转换形象、增添形象与舍弃形象之间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16.
翻译活动自古存在,它在发展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关于对译者扮演的角色以及在翻译中的地位,中外都有过不少形象的比喻:演说家、画家、雕刻家、演员、中介人、媒婆、舌人、叛逆者、仆人等等。文章主要从演说家、画家、“美而不忠”的女人、仆人这四种比喻来分析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进一步分析人们对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所扮演角色的不同认识,并说明这些喻体背后所蕴含的翻译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汉族人的思维方式———具象思维入手,阐明汉语重整体、重形象化表达的特点,并论述汉英翻译中形象转换的不同策略,提出保留形象、转换形象、舍弃形象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比喻是汉语幽默中运用较多的一种修辞手段,它与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给幽默比喻的翻译造成了一些困难。本研究尝试以Attardo和Raskin提出的言语幽默概论(GTVH)为理论基础,研究老舍幽默小说《二马》中幽默比喻的翻译方法。研究采用汉英双语平行数据库的方法,旨在丰富修辞翻译研究及指导幽默翻译实践。研究发现,直译、意译、换译、合译和省略是幽默比喻翻译的五种方法,最佳翻译方法要视具体的语言和语境而定。  相似文献   

19.
比喻是古诗词中重要的修辞手法,它不仅是富有诗意的语言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形象思维的方法。在古诗词翻译中,应正确理解比喻的形象功能,并将原诗中具有美学价值的形象在译文中完美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王佳丽 《英语广场》2016,(12):27-28
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是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在文本内容的传递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何将汉语译成地道的英语,又不失原文的精髓与风韵,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之前的比喻翻译研究侧重于英汉翻译中的暗喻(metaphor)研究,而汉英比喻翻译研究更多地侧重于比喻这个共性概念的研究,忽视了三种基本类型的特性研究。本文在归纳总结前辈经验的基础上,分别从明喻(simile)、暗喻(metaphor)、借喻(metonymy)三个角度探析汉英比喻修辞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