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耳谈续纂》是茶山丁若镛结编撰的汉译谚语集。《耳谈续纂》的‘耳谈’直译为‘耳语相传’,是引用中国明朝时期王同轨的书名《耳谈》。《耳谈续纂》共有391章谚语,其中中国谚语177章,韩国(朝鲜-东谚)谚语214章。笔者对《耳谈续纂》收录的391章谚语进行分析,中国谚语和朝鲜谚语的共同点差异点以及传承过程中产生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树之隽语     
正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中国谚语不付诸行动的希望,犹如不结果实的大树。——阿拉伯谚语不是每一根弯曲的树枝都能做弓。——伊朗谚语  相似文献   

3.
《新作文》2007,(3)
经典名言1.人生的真正欢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是伟大的目标。——萧伯纳2.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中国谚语3.有些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  相似文献   

4.
《同学少年》2012,(11):42-43
没有一口吃饱的饭。——(朝鲜)谚语巴金背书著名作家巴金十二三岁时,就背会了好几部书,其中包括《古文观止》。后来他谈到自己的散文创作时说:"现在有二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  相似文献   

5.
智慧篇     
《小火炬》2002,(6)
躺着睡的聪明人,不如动手干的傻子i一?÷——_英国谚语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力量无边的人。0。_一·法国谚语水滴积聚则成深渊,知识积累则成智慧。0jj—每_日本谚语智慧篇~~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主张对别人要宽容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谚语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忿恨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西德尼·史密斯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宋)善棋道人《绝句》胸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谚语  相似文献   

7.
二、先进中国文化的外传 1.科学技术——唐朝时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宋朝时,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和欧洲,促进了文化传播与发展。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元朝时,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到欧洲。唐朝时建筑技术传到日本;数学专著《缀术》传入朝鲜和日本,成为其学校教材,明清之际.总结性的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流传国外。 2.生产技术——两汉时,冶铸技术东传朝鲜、日本,西传中亚、欧洲。制漆工艺传到朝鲜。水利技术远播中亚与欧洲。唐朝时,纺织技术传入朝鲜、阿拉伯。明朝时,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传入南洋地区。 3.文学、艺术、体育——屈原的诗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流传。唐诗传入朝鲜、门本、马球、足球、围棋等活动在唐朝时传入日本。 4.文字——汉朝时,许多朝鲜人使用汉字。唐朝时,日本参照汉字草书、楷书偏旁,创制了日本文字。 5.思想——中国的儒家经典、汉代佛教传到日本。  相似文献   

8.
名人名言     
《考试》2008,(11):64-64
金玉良言昨天是一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而今天则是你惟一拥有的现金——所以应当聪明地把握。—李昂斯把握住今天,胜过两个明天。——拉美谚语  相似文献   

9.
《同学少年》2009,(11):42-43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谚语追求自由的河水一天,河水对河岸咆哮起来:"谁让你给我规定道路?你怎么老像影子一样跟着我?你不让我随意流淌,限制我的自由发展,我要挣脱你的束缚,我要奔流,奔向原  相似文献   

10.
英语谚语是英国人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本文从英国人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等角度对英语谚语进行了分析,说明了英语谚语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1.
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格致余论》用进废退。——拉马克生命在于运动。——伏尔泰早晚常锻炼,百病不靠前。——民间谚语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民间谚语小编的话:这是一篇在加拿大的华人中学生写的关于运动和十运会的文章,看后对你是否会有一些启发和  相似文献   

12.
《新作文》2007,(3)
经典名言1.烦恼是拜错了神。——西方谚语2.你每发怒一分钟,便失去了60秒的幸福。——西方谚语3.我为失去一双鞋而懊恼,走到大街上,我发现有人失去了一双脚仍在拄着拐杖欢乐地歌唱。  相似文献   

13.
<正> 各民族人民在自己的文化宝库中都有一颗闪烁发光的宝珠——谚语。 “最干净的水是泉水,最精炼的语言是谚语”。谚语是“语言中的盐”。汉语中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等。同样,在英语中也有很多优美的谚语,例如:“Rome is not built in a day”(伟业非一日之功。)"Time is money"(一寸光阴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天气学、气候学的原理出发,收集并着重分析了部分群众测天谚语的成囚。意在说明测天谚语是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劳动实践得出的,应对其加以整理,给予理性阐释。同时还应注意这些测天谚语的地方性和时间性,不同的谚语其原理及实用范围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语海拾贝     
《华章》2004,(4)
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现代人的人生运算不会思考的人是白痴,不肯思考的人是懒汉,不敢思考的人是奴隶。——一句拉丁美洲谚语  相似文献   

16.
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观察积累总结出来的,它们特点是简单、通俗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有的谚语还蕴涵着物理知识,如同学们非常熟悉的谚语——开水不响,响水不开,就可以用沸腾的知识来解释.  相似文献   

17.
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们: 湖北省编小学六年级《自然》课本第二课《气象谚语》里有二条谚语: 一、「未蛰先蛰,四十五天阴湿。」其中「未蛰先蛰」是什么意思? 二、「西风入夜静,掼稻人高兴。」这条谚语是什么意  相似文献   

18.
《同学少年》2012,(12):42-43
爱儿不得爱儿怜,聪明反被聪明误。——俗语爱儿不得爱儿怜一个精明人要想不受欺骗,有时只需要不太精明就够了。——拉罗什富科画虎不成反类犬。——谚语运盐的驴子有一天,一只驴子驮着一袋盐过河,脚下一滑,跌倒在河水中。等他好不容易站起来,袋中盐已溶化大半。驴子顿感轻松,心里十分高兴。过了几天,这只驴子又驮着海绵过河,他想如果能像上次那  相似文献   

19.
刘樱 《学周刊C版》2014,(12):17-17
谚语是一国语言的精华,有着音律、大众、简洁等特性.日本人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影响,开始崇拜自然,因此在日语谚语中有很多和自然相关的谚语.本文拟从等价理论的视角出发,对日语谚语中含比喻修辞的谚语的汉译进行对等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曾经说过,谚语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德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一样都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经过千锤百炼丰富起来的.德语谚语不但内容意义非常含蓄,而且具有浓厚的民族风尚的特色.它既是德语语言文化宝库中的一笔可贵财富,也是德语语言词汇海洋中绚丽多采的瑰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