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反省的过程。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要反省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中成功的原因.思考、解决所存在的问题的可能对策.以此改进教师的教.改善学生的学.促使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是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不是教师本身,而是课堂教学。具体地说,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及效果。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课堂教学评价的一级指标应该是二维的.一个维度是教师的教.另一个维度是学生的学。即教师的教要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赵金山 《农村教育》2005,(11):45-47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创新能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不是作家笔下被动的小说,不是画家笔下被动的图画.也不是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兴趣、知识、经验、思维参与学习活动,并成为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4.
有效教学是每一位教师每一天、每一节课所追求的目标.当我们每一次走进教室时,都会想这堂课我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会什么?课堂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主阵地,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高效利用45分钟,促使学生获得最大学习效益,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下面是笔者根据自己的体会,针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谈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几乎是各科教师所公认的。然而.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在祖国五千多年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泳.却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好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叶圣陶先生认为:“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理解就是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早已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教育理念,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的报告《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中指出:“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在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下策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谢玉英 《青海教育》2014,(11):36-36
在九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很累,但学习效果却不是很理想。为此,我们应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在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在“有效”二字上下功夫,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那么怎样实施有效教学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从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数学教学就要把学生的思维发展放在首位.好的教师不是在教学生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构建自己的学习框架时,才能真正地学好数学.作为老师当然应该下工夫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9.
变“以教论教”为“以学论教”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为参照,构建“以学论教”的评价参照体系。这意味着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一是学生的参与状态。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应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并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二是学生的交往状态。学生的交往状态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与互动的程度。交流、合作与互动,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拓宽思路,激发思维的火…  相似文献   

10.
正教师应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组织引导得好,学生就会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影响教学效果。笔者在一线工作多年,现谈几点自己在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一、活用教材,优化组合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按部就班地教教材。教师应认真备课,对教材做到明白、透彻、深化,领会设计意图。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教育理念提出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地实现“有效教学”.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物理教师,本人积极地投入到“有效教学”的课堂改革中去.在探索的过程中,进行不断地反思,有了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12.
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从“学”的方面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精确的知识,要求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接的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从“教”的方面要求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我们国家新的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对中小学课堂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收获知识和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目标.而不是之前简单的知识的传授.要树立使学生终身发展的意识.关注学生的成长,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4.
化学思维教学策略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教学,并不是教学生如何思维,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即学生自己教自己.要让学生自己教自己,最为关键的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讲究思维教学的策略,即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动手设计实验、注重一题多解和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相似文献   

15.
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构成课堂教学基本元素的是学生、教材和教师。对于教师来说,教材是其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面临的客体,只有经过一番钻研,才能由未知到已知;在实施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学生又成为教师新的客体,教者必须洞悉客体的个性心理并根据其变化及时调控,保证客体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对于学生来说,首先必须调整情绪,接纳教师这个客体;接着又要接触另一客体——教材,在教师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完成学习任务。可以看出,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客体;而教师与学生之间互为客体,这对矛盾成为课堂教学各种矛盾中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 ,营造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情绪 ,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改革课堂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关键性作用。只有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变教学生学为指导学生自己去学众所周知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如果教师的“教”不是落实到学生的“学”上 ,就无法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由于教师受片面追求智育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 ,往往在课堂上只凸显教师的“教” ,不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 ,不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进行观察、比较、归纳。…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作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因而不是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过程.因此在七年级科学课堂中,借助导学稿进行适当引导,培养学生:看得懂的自己看,讲得出的自己讲,想得明白的自己想,写得出的自己写,是非常有必要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总是胜于学生的“学”,教师总是不自觉的越俎代庖,把本该让学生自己做的事统统包办,殊不知,这样长此以往的“代劳”,不仅减弱了学生的学习的能力,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的锻炼,思考能力也会下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把本应属于学生的“读”“讲”“想”“写”的时间,留给学生,做到“会”可不教,还课堂于学生.  相似文献   

18.
周琼 《中学教学参考》2010,(17):32-32,75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斯也说过:“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这些专家、学者精辟地阐述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只有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学习中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发现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9.
赵燕杰 《天中学刊》2004,19(2):110-111
许多考入高中的学生,谈及自己的学习情况时,深感自己的自学能力差,后悔在初中阶段忽视了自学能力的培养,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他明确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  相似文献   

20.
一、课堂教学必须定位于学生 新课程的理念在于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把教材当作一种凭借,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而不仅仅是学会哪些文本知识。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定位于学生。课堂教学定位于学生,不是抛弃文本。通过文本的学习,学生的感情与文本融为一体,心潮随人物的命运而起伏,感情与人物的悲喜而共鸣。但这不是一堂课的终极目标,学习是为了应用,语文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本领,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去创造新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