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礼仪修养是一个人思想觉悟、文化教养、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社会风尚和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礼仪素质缺失现象屡见不鲜。针对当前社会和幼儿园的实际现状,要努力用传统礼仪文化打造和谐园所,弘扬传承优秀礼仪文化,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创新健康和谐教育方式,营造和谐宜人的园所环境,积极搭建家园共育平台,形成礼仪教育有效合力。  相似文献   

2.
优化生活化教育环境,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活化教育环境的创设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幼儿园课程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为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教育环境,教师和管理者要有一定的课程意识,能够通过不断丰富园所课程文化内涵来提升生活化教育环境的品质,通过完善园本课程构建制度来保障生活化教育环境的规范性,通过凸显园本课程的特色性来增强生活化教育环境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黄凡 《福建教育》2023,(5):13-14
闽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在环境创设中凸显“闽都文化”、在园所文化建设中渗透“闽都文化”、在园本活动中发扬“闽都文化”等方式,将“闽都文化”融入幼儿教育。  相似文献   

4.
教师良好的素养是构建和谐语文课堂的重要前提,洋溢着关爱的学习环境是构建和谐语文课堂的必要条件,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是构建和谐语文课堂的重要基础。总之,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师要有良好的素养,要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创设良好的、民主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教师自己的智慧和学生集体的智慧去反思、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去超越。  相似文献   

5.
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结合幼儿园的工作实际,论述园所环境创设与教师成长的关系,探寻创设怎样的环境有利于教师成长,提出要为教师创设优质的物质环境、和谐民主的管理环境和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通过管理者的不断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让教师在物质上安心,精神上舒心,发展上有信心,促进其身心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学校的主体构成是老师和学生,创设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必须围绕两大主体展开:首先是教师文化。一方面我们要优化、美化校园的外部环境,为教师提供舒心惬意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要突出人文环境的建设,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让教师感到"家"的温暖,不以行政命令压抑教师的个性,让教师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舒展。在教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5,(64):191-192
环境是传递幼儿园园所文化、教育内涵的主要窗口,是幼儿活动的最佳媒介。幼儿园环境创造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隐形教育课程。幼儿园环境创设承载着幼儿园的办园理念、领导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专业能力。本文主要通过对幼儿园环境创设新视角的分析提升幼儿园形象,旨在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特征,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精神。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必须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提升校园文化的和谐层次;必须牢固树立和谐理念,努力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9.
学校的主体构成是老师和学生,创设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必须围绕两大主体展开:首先是教师文化。一方面我们要优化、美化校园的外部环境,为教师提供舒心惬意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要突出人文环境的建设,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让教师感到“家”的温暖,不以行政命令压抑教师的个性,让教师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舒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创建和谐校园,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师和谐发展   一是学校要以教师发展为本,制定出校本教研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并围绕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教师积极参与,为教师发展筑路搭桥.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为每个教师发挥智慧和才能创造机会.要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要创设民主科学、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要支持教师学历进修和培训.通过这样的努力,为教师创造乐业的空间、创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有关幼儿园教师文化的研究得到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日益关注。幼儿园教师文化对幼儿园教师的成长有着较大的影响,而且对幼儿身心发展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在梳理我国幼儿园教师文化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调查、访谈、查阅相关资料,对河南省信阳市若干所幼儿园的教师文化现状作了分析,思索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问题的原因。之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幼儿园教师文化的途径和策略,目的是促进幼儿园良好教师文化氛围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升幼儿园教师素养,推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研究在明确乡土文化和幼儿园乡土课程文化及其关系的基础上,借助A园田野日志的梳理而建构了A园园所志,深入挖掘了A园乡土课程文化建构的三个层次及其必备能力,以日常生活、社会和文化互动理论阐述了这一过程,进而探讨了推动乡土课程文化持续发展的社会、幼儿园及家庭等各因素,其中园所因素内涵着园所课程传统、园长及其管理团队、教师的文化自信三个子因素;社会组织、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结成的"共同体"是幼儿园乡土课程文化发展之本,园长和教师是共同体的核心,由此而形成"一核多元"的共同体结构。  相似文献   

13.
江油是伟大诗人李白的故里,李白文化是江油的本土特色资源,是江油本土幼儿园利用和开发本地文化资源作为园本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李白文化进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对推动幼儿园课程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培育幼儿人文精神,传承地方优秀文化、提升地方文化品位,形成和巩固幼儿园办园特色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加强本土文化教育是当前时代发展对幼儿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为促进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与认同,培养幼儿的民族气质与世界胸怀,幼儿园应遵循全面性、兴趣性、整合性、发展性等原则,建构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本土文化教育园本课程,既要有包括语言、工艺、表演艺术、游艺、民俗等内容在内的显性课程体系,又要有支持本土文化教育的隐性环境支持,同时应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方式,以促使幼儿的认知、情感、意志与个性品质等得到全面和谐、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reflects a naturalistic, interpretive 5-month study in a public school morning kindergarten regarding the children’s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reation of a peer culture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months into public education. The main focus of the research was the children’s perspectives on these transitions and their evolving classroom community and peer culture in response to the teacher, classroom and school environment. This study captures the dynamic and complex flow of activity that occurs in classrooms, the give and take of relationships, and the agency that children take in developing peer culture as one piece of community. Elements of the peer culture that are foregrounded include secondary adjustments as realized in clean-up strategies, protecting play materials over time, and hypothetical competition with the afternoon kindergarten class.  相似文献   

16.
园本课程建设是近两年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主要体现形式,能够彰显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也能够体现出不同地区幼儿园的育儿特色.基于本土文化视域建设幼儿园园本课程,本质上就是深入发掘本地区本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灵活利用本土人文文化资源、本土自然文化资源及社会文化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园本课程,形成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与保障机制,提升幼儿...  相似文献   

17.
校外教育功能的载体包括家庭、幼儿园、各类社会文化机构及其活动。对于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要吸收西方教育的先进理念与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整合他们与学校教育的功能。同时,在终生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整合各类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功能,逐步推进教育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和田市嘉兴双语幼儿园为例提出了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在幼儿园建立“宝宝博物馆”,不仅对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与实施途径有着积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感知、探索和体验家乡本土优秀文化的机会与场所.笔者所在幼儿园在充分了解和利用闽南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创设了突显闽南美食文化的“闽南炊具馆”、突显闽南民间艺术文化的“闽南说唱馆”以及突显闽南民间工艺文化的“德化陶瓷馆”.“宝宝博物馆”成为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的重要教育空间.教师也更为注重儿童的经验与需要,更为关注儿童的发展特征与规律,实现了“宝宝博物馆”与幼儿园课程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0.
让民间传统游戏回归幼儿的生活与教育是幼儿成长的内在之需,也是提升幼儿发展品质和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幼儿园应基于正确的游戏观,着眼于文化传承,创造性地开发和建设民间传统游戏资源。依据其发展价值的不同,可以把民间传统游戏分为运动类、语言类、益智类、表演类等类型,从而与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育目标相融合。在内容选择上,民间传统游戏应与幼儿的发展需要、游戏的文化性及其发生时序相契合。在实施途径上,应善于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区角活动、集体教学活动、户外活动、亲子活动等中渗透民间传统游戏。在组织形式上,应注意整合和改编游戏内容,调整和创新游戏玩法,改革和丰富游戏材料,以更好地满足幼儿对民间传统游戏的兴趣,维持幼儿的游戏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