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初王时敏、王鉴、王(?)、王原祁的山水画风格接近,形成“四王”画派,当时以正统地位雄踞于画坛。但“五四”以来,“四王”被逐步扣上“崇古保守”的帽子。今天,我们站在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立场上,对其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他们对一千年来山水画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梳理,而创造出了另一种新风格,将中国画的笔墨水平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清初“四王”的山水画几乎主宰了当时的山水画坛,对后世山水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五四”以来“四王”被逐步扣上了“崇古保守”的帽子。今天,我们站在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立场上,对其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应该认识到“四王”的艺术成就和贡献,他们对一千年来山水画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梳理,把中国画语言从绘画的综合因素中分离出来,成为绘画的重要目的,使笔墨程式本身成为融入个性情感的抽象审美客体。  相似文献   

3.
在清代的中国传统山水画中 ,无不与“四王”联系在一起 ,四王为王时敏 (15 92 - 16 80 )、王鉴 (15 98- 16 17)、王(16 32 - 1717)、王原祁 (16 42 - 1715 )四人的合称 ,他们在绘画上以前代大师的遗法为准绳 ,有清晰的师承轨迹 ,在笔墨上以功力见胜 ,在精神上把高度的感情和高度的理智融合于“中和”状态 ,他们共同得益于董其昌的艺术理论 ,共同标立一个画派 ,除风格艺术主旨相同外 ,还有较深的朋友、师生、祖孙等渊源和亲缘关系。在清朝二百多年中一直被奉为画风正统 ,广泛尊崇师法 ,影响相当深远。一、王时敏 ,字逊之 ,号烟客 ,晚号西庐…  相似文献   

4.
山水画是中国画中一个独特的门类。自产生以来,历代画家层出不穷,风格流派纷呈不息。纵观古代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6个时期:装饰风格时期,重笔墨时期,求真期,写实与尚意结合时期,摹古期,人格化时期。  相似文献   

5.
“四项创新”促成“四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大学生“四成”教育的内涵和作为新的教育模式的重要性。贯彻“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服务为重”的“四为”原则,实施“德育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和实践创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  相似文献   

6.
作为晚清时期复古诗学的代表人物,王闿运在诗学的建构上是有其自身特点的。王闿运的复古诗学在不同于晚清既有复古诗学路径的前提下,不仅走了一条宗魏晋南北朝诗学的发展向度;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王闿运的复古诗学以通经为起点,进而引出对"情"的阐发,再外化为"文"的形式,形成了一条较为完善的以"治情"为核心的复古诗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不,我们班又换了一位新的语文老师,她可是很有“风范”的哦!  相似文献   

8.
9.
汉字发展到隶楷阶段,许多不同的偏旁都混同为一种了,如“肉”与“月”、“奚”与“又”、左右“阝”等。偏旁“王”也一样,有时并非“王”字的本意。因此在识宁教育中,根据这些字形的古文字形体来理解文字意义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11.
荀子同孔、孟一样都欲法先王,复三代之古,但其复古的方式却大不相同。他反对孟子的人性本善说,否定了孟子提出的以复人善性、行仁政为核心的社会拯救论。他认为在“先王”与“后王”之间存在着一个千年不变的“道贯”,即礼法、制度。因此,他提出了“法后王而一制度”的复古方案。将礼法、制度这些形而下之器与形而上的“王道”视为所欲恢复的“王者之制”的不可缺少的核心内容,这正是荀子复古论的特色。荀子的“王制”复古论建立在把三代之道、后王之法理想化的基础之上,其目标就是要实现以三代礼法为核心的等级制度的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12.
徐甜  刘进 《宜宾学院学报》2011,(9):33-35,39
王小波多篇小说中出现的同名主人公王二,身上均有大智若愚、淡漠叛逆、冷眼明世等特征,而这一特征受其创作者忧愁感的影响。"王二"这一人物群所折射出的反对媚俗、提倡平等人权、平衡忧愁感、构建乐感式的"王二精神",是思维革命时期所倡导的,也是现世社会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3.
王小波多篇小说中出现的同名主人公王二,身上均有大智若愚、淡漠叛逆、冷眼明世等特征,而这一特征受其创作者忧愁感的影响。"王二"这一人物群所折射出的反对媚俗、提倡平等人权、平衡忧愁感、构建乐感式的"王二精神",是思维革命时期所倡导的,也是现世社会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四王”与“四僧”山水画的产生,以及所处的时代,形成的相关因素,思想意识,审美取向,和存在的两种不同的个性特征进行了刍议。以引发我们在今天山水画的继承和发展中,启迪一份感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王"、"臣"二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文的字形演变、字义训释进行考释,探究二字的本义,证明此二字的本义并非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而许慎的解释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辞书释义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16.
“四基”与“四能”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文章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为例,分别从“情境创设,发现问题“”揭露课题,引发探究“”概括抽象,理解新知“”数形结合,实现迁移“”例题训练,巩固新知“”回顾总结,设计作业”六个方面展开培养学生“四基”与“四能”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分析.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我国数学"双基"教学应该与时俱进,并提出将"双基"发展为"四基",同时,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四能",由原来的"两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为"四能"。本文以两个教学案例为例,旨在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四基""四能",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许建国 《成才之路》2012,(32):74-76
"四法"研究指的是对教法、学法、训法和考法进行研究。"四法"研究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创新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开放式为主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9.
威廉.戈尔丁的《蝇王》是一部寓意深刻的小说,其重要主题之一就是人性本恶。文本主要用弗洛伊德关于"本我"、"自我"、"超我"的精神分析及其相关理论追寻《蝇王》中的"恶"在人性中显露并占据上风的过程。孩子们在从对"野兽"进行探寻,到涂抹"面具"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人性,从文明走向野蛮,最终丧失"超我"而几乎成为他们寻找的"野兽"——"恶"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威廉·戈尔丁的《蝇王》是一部寓意深刻的小说,其重要主题之一就是人性本恶。文本主要用弗洛伊德关于“本我”、“自我”、“超我”的精神分析及其相关理论追寻《蝇王》中的“恶”在人性中显露并占据上风的过程。孩子们在从对“野兽”进行探寻,到涂抹“面具”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人性,从文明走向野蛮,最终丧失“超我”而几乎成为他们寻找的“野兽”——“恶”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