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99年度人民摄影报新闻摄影评选结束了。16类奖项的49个奖牌空缺15个,空缺幅度为30%,其中年度大奖空缺1个,金牌空缺5个,科技类和体育类全军覆没,无论单幅,还是组照,干脆连一个奖也没有,这个结果,在中国新闻摄影界自1981年以来的各种评选中,从来没有过。在人民摄影报连续10年的评选中也是空前的。这个结果,也是评选的主办者所没有料到的。 评选起点是否比以往提高了 这次评选,我被邀请为特约观察员。在评选前和评选中,主办单位负责人曾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这次好照片很多。”主办单位的评委也时不时指着屏…  相似文献   

2.
第17届"金镜头"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好图如云,竞争惨烈,组照图像质量和编排技巧较以往也有明显进步.经过初选,出现在评委面前的组照共有338组,最终获得奖项的有29组.  相似文献   

3.
《新闻三昧》2006,(9):F0004-F0004
这是获得突发性新闻类组照铜奖的作品《成功解救人质》之一:2005年12月19日下午2时左右,云南昆明,一名男子与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上班的女友发生感情纠纷,用匕首顶在女友脖子上劫持为人质,并将其拖到距该医院100米远的金碧路中央与警察对峙。大批警察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成功制服凶徒,安全解救出人质。今年3月24日,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评选结果在深圳揭晓。从77个国家和地区的2.7万多幅新闻摄影作品中挑选出的128幅(组)作品获奖,这是获得经济与科技类单幅金奖的作品《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中国国际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4.
《新闻战线》2015,(7):42
3月25日,第十一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结果在四川成都揭晓,盖蒂图片社的美国摄影师约翰·摩尔的作品《埃博拉席卷利比里亚首都》夺得年度新闻照片大奖。来自全世界26个国家和地区的摄影师获得本届比赛8个大项、16个类别的68个奖项,获奖国家和地区数量创华赛历年之最(第十一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获奖作品选见封三)。  相似文献   

5.
2006年和2007年,我曾连续两次赴荷兰阿姆斯特丹担任荷赛评委,尽管那两届比赛中先后有5位中国摄影师得奖,但新华社照片令人遗憾地与奖项无缘.之后的2008年,摄影部费茂华以一组《2007运动瞬间》夺得第51届荷赛体育动作类组照二等奖,实现新华社记者在该赛事上获奖“零的突破”.2009年,吴晓凌更以《血染赛场》夺得第52届荷赛体育特写类单幅一等奖,成为新华社荷赛夺金第一人.  相似文献   

6.
今年3月18日,我代表新疆新闻摄影学会参加了全国第12届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会,有机会了解全国新闻摄影的一些情况,下面谈点自己的感受。这届评选活动是在四川成都市举行的。全国各省市报送参评作品的题材较广泛,有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突发性新闻的,也有反映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新闻人物现场纪实和群众日常生活、社会热点问题等方面的。相比之下,我区选送的题材路子较窄,评优的机会减少,是个很大的遗憾。全国送来的参评作品共1758幅单照和511副组照,入选的只有300幅,其中组照70幅,只占13%,有不少组片由于表现层次不清,重复或简单化。有些组照用单张就能说明问题,作者却照了四五张。组片中有些单张很好,有入选的可能,只因为搞成了组照,被淘汰了,很可惜。鉴于此,今后我区在报道和选送  相似文献   

7.
2002年5月15日,《人民摄影报》一版刊登了《组照的困境》一文,提出新闻摄影目前出现的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好的深度报道越来越少了”。文中以刚刚结束的2001年新闻摄影评选为例,《人民摄影报》第十届新闻摄影作品评选空缺的9个单项奖,无一例外是组照,第十二届中国新闻摄影作品复评暨2001年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年赛的8个金奖全是单幅。 另外,中国第一家开辟专题摄影  相似文献   

8.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刚刚结束的第四十三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上 ,中国新闻社女摄影记者王瑶的作品《60岁的舞蹈家重返舞台》(组照 )获得艺术类一等奖。这是目前中国摄影记者在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WPP)中获得的组照最高奖。据中国新闻社摄影部主任赵伟介绍 ,王瑶199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同年任中国新闻社摄影记者。她思维敏捷 ,采访作风扎实 ,这组照片是她于1998、1999两年两次采访舞蹈家陈爱莲和她的舞蹈学校重新排演舞剧《红楼梦》时拍摄的 ,每次都用一周左右时间深入观察、跟踪拍摄(本期封二刊登了这组照片中的4幅…  相似文献   

9.
1 2008年3月25日,第四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结果在上海揭晓。盖蒂图片社摄影师尤里尔·赛奈的作品《乍得难民营》获得非战争灾难类重大新闻组照金奖。这是2007年4月19日,在乍得的戈兹贝达,一名营养不良的苏丹难民儿童从当地的卫生中心转移到一家医院。  相似文献   

10.
徐斌 《新闻实践》2012,(9):101-F0003
在第八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中,浙报集团图片中心记者储永志的一组《再生棉污染苍南,双刃剑过于沉重》(以上简称《再生棉》),在竞争激烈的经济及科技类新闻(组照)评选中获得铜奖。在参赛照片如过江之鲫、每张照片只停4秒的国际比赛评选中,这组照片能吸引评委眼球,过关斩将、最终获奖,得益于它娴熟地运用了最直观的、国际通用的摄影语言。  相似文献   

11.
10年前,参加中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角逐的系列组照凤毛麟角,而今,参加第15届中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的系列照片,铺天盖地,几乎占参评作品总数的一半以上。在41幅获最佳和金、银、铜奖作品中,系列照片占22幅(其中三组系列,定评评委只认可其中一幅);重大新闻与突发新闻类的金、银、铜4个奖,系列照片占3个;环境与大自然类金、银、铜4个奖,全都是系列照片(其中金牌奖作者提供的是系列照片,定评评委只认可其中一幅)。  相似文献   

12.
《军事记者》2011,(5):F0002-F0002,I0001
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3月底评选揭选。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3300多位摄影记者和摄影师选送的3.8万余幅摄影作品参赛,共评出8大类的单幅及组照金、银、铜奖和优秀奖。现选登其中部分获奖作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这是SND成立32年来中国党报第一次获此殊荣在刚刚公布的第32届SND国际新闻设计大赛评选结果中,辽宁日报《东北虎》2010年贺岁长卷荣获金奖,这是SND成立32年来中国党报获得的最高奖项。本次大赛全球共有10515幅作品参加评选,中文区送选223幅。此次比赛共评选出金奖3个,银奖50个,评委特别奖7个,优秀奖771个。  相似文献   

14.
时统宇 《视听界》2013,(3):122-122
不惑集POINT 这样的样态,在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中,在假日报道、主题报道中,都是开创性的。在中央电视台报送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会上,评委们一致同意将《新闻联播》作为优秀栏目送评,将《你幸福吗?》作为系列报道送评。按照游戏规则,每个奖项央视只有一个名额,不过我估计,在这两个奖项的争夺中,《新闻联播》和《你幸福吗?》有很强的竞争力。因为,“看《新闻联播》居然看哭了”,来自观众的这一反映,也一定会获得评委们的共鸣。  相似文献   

15.
《新闻采编》2007,(2):29-29
3月25日,第三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在上海揭晓,共评选出8类16个奖项的金、银、铜奖。获奖摄影作品中,中外摄影佳作平分秋色。作为中国主办的国际性摄影比赛,“华赛”创办于2005年,每年举办一次,评选世界各国新闻记者和摄影师拍摄发表的新闻摄影作品,并揭晓“年度最  相似文献   

16.
杨宏 《中国广播》2006,(12):59-62
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奖活动2006年6月中旬在江西南昌举行。我作为评委被分到了竞争最为激烈的“新闻名专栏”组。说这个组竞争激烈,一是因其在各参评奖项中淘汰率最高,大概在67%左右;二是因其顺应潮流,将近年来发展迅猛的网络首次纳入了评选项目。在奖项指标不变的情况下,这一举措无疑增加了传统媒体的竞争压力。另外,这个组评选内容之多,对评委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可喜的是,在激烈的竞争和适当的压力下,一批优秀的专栏脱颖而出,让评委们精神为之一振。  相似文献   

17.
《新闻采编》2009,(1):F0002-F0002
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评选于2月13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在世界27个国家的63名获奖作者中,我国6位摄影记者以三金两银一铜的佳绩喜获丰收。这是中国摄影人参加荷赛以来取得成绩最好的一届。  相似文献   

18.
柴选 《新闻与写作》2007,(12):F0002
这张照片不仅将第50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的新闻人物奖一等奖收入囊中,而且荣登第91届普利策新闻奖突发新闻摄影奖的宝座。一种很常见的表现方式,在新闻摄影表现手法求新求异的突破中,为何能打动两拨评委,让其将两个重要奖项收入囊中?这确实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19.
北京新工时制度实行第一天(三张组照·二等奖) 3月5日是国家公布新的劳动工时制度的第一个休息日,以什么方式度过,成为生活中人们议论的一个话题,这是记者在北京街头抓拍的一组镜头。 1、被誉为“西部歌王”的王洛宾老先生今天也来逛西单商业街。 2、新华社团委组织部分青年职工在  相似文献   

20.
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10月17日五版上的通讯<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一等奖.这篇1050个字的通讯,为什么能受到评委们的如此青睐,荣获通讯类稿件的最高奖项呢?笔者认为,除了它的主题鲜明重大外,从新闻采访写作的角度上来分析,它是一篇具有"同期声"的现场好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