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正【第一板块】自主探究,把握文体特点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生齐读课题)师:这篇文章的脉络非常清晰,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根据课后练习3给课文分分段。(板书:发现→端详→放回)(生在书上标注分段)师:课题为变色龙,那么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集中地、直接地描写了变色龙呢?  相似文献   

2.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狐狸和乌鸦》。(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观察放大插图,了解狐狸和乌鸦的特点。)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听老师读课文。要注意听准生字的读音;想一想:课文讲了狐狸和乌鸦之间的什么事? 生:这篇课文写乌鸦找到一片肉,高兴地站在树杈上…… 师:能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吗?[初步训练  相似文献   

3.
一 寻找言语感觉 1.关注四次感叹. 师:作者刘成章先生在文中发出的四次感叹是—— 生:好一个安塞腰鼓! 师: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这四句话. (生读书圈画) 师:谁把这四次感叹读出来? (生读句子) 师:乍一听,这四句话有点重复哕唆,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 生:不是. 师:四句话,四个“好”字,现在哪位同学把写“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相似文献   

4.
(老师让学生看地图,介绍安塞腰鼓导入课题)一、感知"腰鼓"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些段落是写打腰鼓的。生:课文第六到十七段是写打腰鼓的。师: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6——17段。有句话说得好,"读书时要特别珍视自己的第一感觉"。请同学们边  相似文献   

5.
师:同学们花了多少时间预习这篇课文? 生:(杂)几十分钟……一个小时左右…… 师:大家很辛苦,不过,当我们走进人物心灵时,再辛苦也是别有情趣的.同学们,读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困惑、要求、建议?又有哪些发现?  相似文献   

6.
一赏读名句,入境体验 师:上节课咱们初读了第9课《少年王勃》,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滕王阁序》中最精彩的是哪句话. 生: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师:"忍不住"就是—— 生:控制不住. 生:情不自禁. 师:"拍案叫绝"怎么理解? 生:拍桌子叫好. 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到底好在哪里?这两句话到底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呢?课文里有一段描述,读一读,找一找.  相似文献   

7.
片段一关注学段特点,词语教学与整体感知有效整合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几个词语.(课件出示:疼爱忧伤安慰赛跑受益无穷.生齐读)师:读得非常准确.每个词语都是有感情的,谁再来试试?(生感情读词)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谁能用上这几个词语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生自由读文并思考)  相似文献   

8.
一、导入描写师:老师来上海前让宁波的学生写了一篇作文《爱在细微处》,同学们看看这篇作文好不好?(生浏览)生:我觉得这篇作文不好,字数没达到要求。生:这篇作文就讲了一件事,缺少了描写。生:这篇作文细节描写太少了,对人物的刻画太少。二、文本对比师:老师也觉得这篇作文不够好,于是就让小作者进行了修改,《格列夫游记》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曾经说过: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实录】一、学抓文路,初感索溪峪的"野"1.揭示文题。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生齐读课题)师:课题中有一个双引号,能理解吗?(出示双引号的用法)生:在这里是特定称谓或着重指出。师:到底是特定称谓,还是着重指出呢?生:(齐)着重指出。师:我们再读课题,让我们听出这儿双引号的存在,读——(生齐读课题)2.练习浏览。师:让我们走进索溪峪,谁来读一读学习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一、范读揭题,说出大意师:听一位老师说,我们班同学特别喜欢学寓言故事,是吗?生:(齐)是。师: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题目叫《守株待兔》。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听老师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遍。听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从故事中找出一句最能说明题目意思的话来。要求听清楚了吗?下面就听老师来读这个故事。(师范读课文)师: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题目的意思?生: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师:其实,题目“守株待兔”这四个字每个字的意思在这句话里都能找到。比如“兔”就是指句子中的——生:(…  相似文献   

11.
一 寻找言语感觉 1.关注四次感叹。 师:作者刘成章先生在文中发出的四次感叹是—— 生:好一个安塞腰鼓! 师: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这四句话。  相似文献   

12.
师:《尊敬普通人》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前同学们都认真地预习了课文,是否发现这篇文章的选词用语很有特点? 生:这篇课文有许多成语和四字词. 师: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词. (出示) 浑浑噩噩 难以企及 唉声叹气 不思悔改 微不足道 轰轰烈烈 盛赞不绝 不义之财 茫茫人海 默默无闻 饱经沧桑 各有所成 纵论辉煌 恭恭敬敬 (生齐读) 师:这些词在文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会儿大家在交流的时候别忘了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它们的意思."尊敬"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丑小鸭>.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这篇课文讲了一只丑小鸭因为长得丑被别人欺负,最后变成白天鹅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孙海珍  李洪军 《山东教育》2012,(Z1):49-51,58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本组课文特点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师:说说自己都到过哪里?生1:我到过青岛。生2:我到过济南、泰安。……师:同学们去过这么多好地方,一定拍了很多照片吧?(学生高兴地议论)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几幅照片,同学们请看!(出示第三组课文的部分插图)师:有什么发现?生:那是台湾的日月潭。生:那是北京……生:这些照片都是我们书上的。师:对,这些照片就是第三组课文里的插图。这几篇课文的作者不仅喜  相似文献   

15.
肖忠材 《江西教育》2005,(24):42-4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第七册31课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引“悯”心,平等真诚奠“真”情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多加了一句话》这篇课文的内容吗?生:记得,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衣衫褴褛的盲妇人在街上乞讨。开始,人们都不理睬她。后来,诗人在“我什么也看不见”前加了一句话“春天到了”,人们就纷纷慷慨拿钱给她。师:为什么这句话会产生如此大的魔力呢?生:因为这句话让人们产生了同情之心。师:对了,每个人都有同情之心。我就知道我们班很多同学富有同情心。生:有一回,一个小同学摔倒了,我看了连忙把他扶起来,还帮他擦眼泪。生:每当…  相似文献   

16.
一 紧扣课题,整体把握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天鹅的什么故事呢?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师根据生回答整理板书:老天鹅、群天鹅——破冰)二赏词析句,初悟表达 师:老天鹅是怎样破冰的呢?谁能用一个词来表达? 生:老天鹅是勇敢地破冰. (师板书:勇敢) 生:老天鹅是顽强地破冰. (师板书:顽强) 师:还有吗? 生:老天鹅是竭尽全力地破冰. 师:同学们读出了这么多,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老天鹅破冰的勇敢、顽强等写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抓住关键字词说一说.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片段一】师:第一课时,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很流畅了。下面.老师想报几个句子让大家听写,可以吗?(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2.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生听写,对照屏幕批改订正)师:猜猜看,老师为什么听写这两句话?生:因为这两句话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评析】在复习导入时,教者让学生听写了两句话."庐山的云雾千  相似文献   

18.
高杰 《考试周刊》2015,(41):49-50
<正>一、说说人物,对比感知形象师:上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九色鹿这篇课文,知道了这篇课文是根据画而改编的——民间故事。(板书:民间故事)师:为什么叫"九色鹿"呢?生:有一只鹿,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九色鹿。师:如果用上"因为……所以……"关联词语怎么说?生:因为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所以人们都称它九色鹿。生:因为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  相似文献   

19.
一、引导学生感悟要把握“轻重”这是《景阳冈》的一个教学片段:1.引入激趣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景阳冈》这一课,你们觉得用怎样的方式学好呢?生:这篇课文很有趣,演课本剧,演课本剧……(学生们在下面喊)师:那好,就演课本剧。师:要想表演成功,必须先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先读课文,然  相似文献   

20.
[教例一]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听老师读课文,请你用笔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答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