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近读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北京版《三国演义》,见其第三十七回刘备第二次访问诸葛亮时,这样写道:“至中门,只见门上大书一联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此联源于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学,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  相似文献   

2.
<正>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  相似文献   

3.
诸葛亮的立志思想及其意义●王炳仁诸葛亮以其统军治国的盖世智慧谋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人格品德名垂青史。他在修身冶德尤其是立志方面,颇具独到见解,值得学习研究。一、诸葛亮关于立志的言论诸葛亮立志之论,主要见于他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①两文,归...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诫子书》用以统领全文的最核心的关键词,并非“静”而是“君子”,这也是诸葛亮对儿子诸葛瞻寄寓的最大期望.要成为一名人格完善的君子,内外兼修很关键,但内修为本、外修为末.做好修身养德的内功必须靠“静”和“俭”,即内心清静、行为克制;做好积极“接世”的外功,须靠“广才”,“广才”须靠“学”,而“学”又须靠“静”和“志...  相似文献   

5.
古代中国重视家教、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是一篇充满智慧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本文从《诫子书》的人文教育思想和自我教育思想着手探究,对《诫子书》中的教育思想方面的观点进行提炼、归纳、分类和整理,解析人文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内涵、意义和方法,使这些教育思想得到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同,使这些教育思想更好服务于现代教育理论的建设,为当今教育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开场白:同学们,我们已学过诸葛亮的《诫子书》和傅雷的《傅雷家书(节选)》,从中感受到父亲对孩子那种语重心长的教诲和充满父爱的期待。家书、家训、家规是我国家教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从古到今,我们都非常注重家庭教育,传承优良家风。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沃土,而家教家风是我们成长所需要的阳光雨露。为了让家教家风促进我们健康成长,今天我们特举行“沐浴家教春风助力阳光成长”主题班会。  相似文献   

7.
关耳 《教育艺术》2007,(12):40-41
古代有识之士曾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生的理想和追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明确坦言:"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古代封建士大夫、政治家尚能看到修行、节俭对于保持道德操守的积极作用,看到奢靡对于人的精神腐蚀作用,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8.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教材释义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常听人说:"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常新。"初时不知所以,现在觉得所言甚是。让我们一起向诸葛亮老师学习十堂课,在变局中安身立命,在逆境中找到力量。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相似文献   

10.
正被称为经典的文本,一定是能够穿越古今,给古人和今人一定启迪的文本。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人们所追求的启迪意义是有所不同的。这种不同不是对历史传承的背弃,更多的是对传统理解的丰富。很显然,诸葛亮的《诫子书》就是这样一则经典。笔者对本文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寻找古今意义的对照,以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让《诫子书》这一课的教学有着更为明确的立德树人的指向。  相似文献   

11.
少年当立志     
<正>【情境展播】蜀汉建兴十二年(234)春,诸葛亮第五次率师北伐,同年秋病逝于北伐途中。这一年,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只有8岁,一代名相心系幼儿,盼其成才,于是生前写下了字字珠玑的《诫子书》。其中,“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一句,阐明了学习、成才和立志的关系。欲成才要学习,学习要静心,而要学有所成关键在有明确的志向。  相似文献   

12.
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写道:“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旧版本初中语文第六册《隆中对》这课在“好为《梁父吟》”句中有如下注释:“喜爱唱《梁父吟》。《梁父吟》,古歌曲名。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那么,《梁父吟》的内容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诸葛亮又爱唱《梁父吟》呢?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原籍琅邪阳都人,即今山东沂水县南。父亲名珪,字君贡,汉末为泰山郡丞。诸葛亮少年时就在山东老家跟父亲住在一起,度过了黄金似的少年时代。父亲死后,他随叔父诸葛玄来到荆州依附刘表。不久,叔父诸葛玄死,诸葛亮遂与弟诸葛均迁居南阳之  相似文献   

13.
宁静致远,语出诸葛亮《诫子书》:“非宁静无以致远”。意为只有恬静气定,不染浮躁.心如止水,才能高瞻远瞩,成就伟业。宁静致远是先贤修身治国之道.也是新时代共产党人“恪尽兴党之责”所应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诸葛亮《诫子书》是中华民族重视家教的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体现了古代士大夫修身养德的道德素养要求,尚志守道的崇高傲岸人格风范和勤学成才、为世所用的积极入世精神.它具有浓厚的儒家传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吴正芝 《良师》2011,(6):40-40
古往今来有识之士都很重视教子。三国时诸葛亮的诫子书,为后人赞不绝口。其大意是:“君子的行为,应该在静穆中提高自身修养,通过节俭来培养自身的品德。对名利不采取淡漠的态度,就无从确立自己的志向;不能安宁清静,就难以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宁静专心,才干是学来的。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留下了至理名篇《诫子书》,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这既是他对晚辈的谆谆教诲,也是他自己学习、修养经验的结晶,修身治家之道的概括,至今仍具有鲜活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后人也常用"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来告诫自己。王彦伟在长达23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和教研生涯中也有了自己的人生感悟——保持住心灵的宁静。19岁的王彦伟从东城区师范学校毕业后就在东城区府学小学成了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她在该校执教一至六年级的数学课,一  相似文献   

18.
“无以”是古文中运用很广泛的一个词,例如:“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孔子《论语·季氏十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相似文献   

19.
束君华 《小学生》2012,(8):62-62
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告诫他的儿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句被世人传颂,发人深省。由此我联想到了我们的数学课堂:静,有几何?  相似文献   

20.
俭能养德     
俭,节俭、节约之意。所谓"俭以养德"是指节约不仅可以降低生活成本,还有修身育德功能。作为中国人,这句话大多数人耳熟能详,它来自于诸葛亮《诫子书》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