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注释:【饮酒】组诗名,共20首,都是酒后偶然写下的,后编在一起,取名饮酒。【结庐】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境】人类聚居的地方。【君】陶渊明自谓。【尔】如此、这样。【悠然】自得的样子。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饮酒(其五)》是山水田园诗的经典代表作,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重点诗句,是课堂的教学重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这句诗所体现的"物我两忘""物我交融"和"以物观物"教授给学生,但这是带有道家哲学思想的美学概念,学生很难理解,甚至有时候教师本身也未必能参透。本教学设计视图转换视角,抛开传统的教学"切口",专注诗歌所传递的美学概念,让学生真正理解这首诗的"真"之美。  相似文献   

3.
正【设计理念】朱光潜先生说"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者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1)那么,语文老师的任务就是把学生领进这种诗境,让学生看到这幅画,用眼睛看、用鼻子嗅、用耳朵听,用指尖去触碰它,沉浸其中,并激起心灵的回荡。《饮酒》(其五)》是陶渊明《饮酒诗》二十篇中的名篇,编入人教实验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这首诗,写的是陶渊明"采菊东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被誉为中国古代隐逸诗人之宗,他那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高尚人格,千古以来被人们传诵不衰。其诗质朴自然、冲和平淡,文如其人,人文相属。且与自然相合,情景交融,境界高迥深远,深得文人士大夫和普通老百姓的喜爱,对唐代田园诗派的形成和发展有直接的影响。《饮酒》(其五)作为其田园诗的代表作,既是陶渊明人文境界的最美绽放,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  相似文献   

5.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译文】我简陋的房屋虽然建造在繁华的地方,但却没有世俗交往来打扰我宁静的心境。请问我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只不过是因为我心志高远,远离尘嚣,所以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饮酒》诗共二十旨,诗人在这首诗的原序中说:“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则题数句白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可知。这组诗多酒后偶然题咏,非一时之作。其内容多寓感慨,多抒心志,与饮酒无关。本诗为陶诗《饮酒》诗中的第五首,诗中既写了拥抱自然,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旷洁朴素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人与自然相与为一的哲理。  相似文献   

7.
8.
境界说在我国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到清朝王国维时趋于成熟。他说:“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夫境界之呈于外物者,皆须臾之须臾之物。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之言,此大诗人之秘妙也。境界有二:有诗人之境界,有...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 《辅导员》2010,(13):1-1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三层级解读”理论,尝试对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展开古诗教学。学生通过设计标点和转折词,感受诗歌浅白文字中蕴含的丰富内涵,来实现释义层面的读懂。通过陶诗常见意象的互文对读,感受其对理想生命的追求,实现解码层面的读透。通过迁移鉴赏陶渊明的其它诗歌,进一步感受其特点,实现鉴赏层面的迁移。  相似文献   

11.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人教版教参在研讨"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中的"而无车马喧"与"心远地自偏"时认为:"为了生计,他几次出来做小吏,都极不情愿,最后终于解职归田,永不出仕."①纵观陶渊明在晋宋易代之际的政治态度、相关文化背景及<饮酒>(其五)的内涵,笔者的看法是:此诗不足以证明陶渊明不情愿出仕.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更是脍炙人口,被人们所推崇."见"字画龙点睛之笔,传神地刻画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然而关于"见"字的读音,似乎历来大家公认为是jian,本文另辟蹊径,以xian的读音将这首诗读出了另一番味道.  相似文献   

13.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的五言古诗《饮酒》,较典型地体现了陶渊明诗歌质朴而哲理隽永的美学风格。“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开篇就以平白朴实的语言抒写了一位身居人间而超脱尘世的归隐者的独特感受。短短十言,前句写实,后者表虚,以一“无”字连接“在人境”与“车马喧”,化杂闹为幽静,变常理为殊况,从而造成一种词连意断、超越常规、亦虚亦实、虚实互补的艺术效果,可谓出言不凡。接着诗人以设问自答的方式不动声色地揭示个中真谛:“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显然,诗意的重心落在“心远”二  相似文献   

14.
<正>一、直接导入,理解课题师: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已经在黑板上。一起读——(生齐读课题:慈母情深)师:看了课题,我们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生:关于母亲的。师:是的,还有补充吗?生:关于母爱的。二、读词语和数字,初感场景与细节1.三组词语,联想场景师:(出示:失魂落魄、怂恿)先读第一行词语,一个读两遍。  相似文献   

15.
意象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意象可分为兴象、喻象、抽象三种。其中兴象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兴象与喻象不同,喻象的创造较多地倚重一些特别的艺术手法,而兴象的特点则是“天然”,或叫“自然。”一方面,兴象是主体的某种忘我状态所达到的无我之境;另一方面,兴象是把对象从自然的浑然一体的连续体中“摄”出来,从自然中裁出这么一块自然,却不让人感觉到裁的痕迹,仍以自然的面目出现(参见叶朗主编《现代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的《饮酒》是一首备受赞赏的田园诗。虽语言平淡,朴素自然,却意蕴丰厚,蕴理隽永,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与感悟。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目标1.在语境中认真书写课文中的12个生字,带"捺"笔的生字要写得舒展。2.品味"憧憬"、"千呼万唤"等词语,能发挥想象,读出"我们"心情的变化。3.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续写课文,表现"我们"寻找风筝时充满了希望。  相似文献   

18.
(课前,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背诵有关蝉的诗。)师:奉港的同学真不错,刚才你们读了那么多的诗,有些诗真的我不知道。所以我相信这节课是上得很好的。首先想请一个同学说一下,像这样的文章是什么样的文体?(指一名学生)好,你说吧!生:科学小品,科学小品。师:科学小品,呵,科学小品有什么特点呢?生:它写得生动活泼。师:生动活泼。你怎么知道的?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2~63页。【教学目标】1.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分享的学习品质。【教学过程】一、课前研究课前,每位学生独立完成"约分"的《自学评价单》。《评价单》主要问题如下:(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你能写  相似文献   

20.
<正>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师:葛老师先考考你们的基本功——(板书"鸢")认识这个字吗?你是怎么认识的?生:我读了课文后面的资料袋知道的。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就请你读读资料袋的内容。师:资料袋向我们介绍了风筝的由来,这里提到的"纸鸢"就是——风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