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行政公平问题,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行政公平把公平作为核心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其实质是要均衡实现各种社会群体和个人应当享有的利益需求.传统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内在地蕴含着行政公平价值,它们共同构成行政公平的重要理论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
美国职业教育范式的转换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世纪初以来,美国职业教育一直在社会效率主义范式的框架下发展.世纪之交,美国职业教育开始转向实用主义范式,范式转换的背后是美国职业教育思维方式的转换.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也正处于这两种范式的矛盾之中,美国的改革对我国职业教育走出矛盾、明确改革思路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随着各国公共行政生态的变化,针对理性官僚制的不足各种新的行政范式理论也应用而生。对于中国的公共行政范式而言,面对自身理性官僚制发展的不足和西方官僚制发展过度的双重困境,中国的公共行政范式到底如何选择的问题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试从范式的结构出发,在肯定理性官僚制的基础上,从价值基础、基本理论及制度性操作技术等方面建构了全新的中国公共行政范式的具体特征。  相似文献   

4.
针对公共行政理论的百年演变和发展,特别是其中效率与公平的价值钟摆效应进行了分析和评述,认为贯穿这几种范式中的核心价值观,即效率公平观,是一种价值钟摆。对效率和公平的偏好不同造成了不同理论间的分野,且引发了不同学者的探讨甚至争论。厘清这种价值取向,有利于从整体上切实把握公共行政理论的本旨。  相似文献   

5.
公共行政范式的双重转型--从管理理念到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领域早已是一个结构化的知识分支或独立的学科了。本分析了公共行政范式的转换历程,并探讨范式转变背后的价值动因,应该说从早期的官僚制行政范式到中期的民主制行政范式,再到近期的新公共管理范式.行政价值也从效率至上主义到以民主、公平为主导,再到以经济、效率和效益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最后笔从哲学视野对以上理论流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自公共行政诞生于1887年以来,先后出现过传统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新公共管理学和新公共服务四种研究范式。尽管四种范式均有各自的理论基础、核心特征、观念体系和叙事风格,但相同的是它们都致力于政治社会的良善发展和公共权力的良性运行,巩固公共行政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和实践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7.
借用"范式"转换论的模式,科学、系统、现实的去分析和研究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找出制约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因素,启发我们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新公共行政学及其对我国公共行政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行政运动无疑在公共行政管理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新公共行政学的出现既是公共行政学的学科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60年代美国社会改革在公共行政学研究上的一种回音.它以公平与民主作为行政学的目标和基础,主张政治与行政的关联性,倡导民主主义的行政模式,拓展了行政学的研究范围.尽管新公共行政学最终未能生根立足,成为行政学研究的主导范式,但它的主要观点对我国当代公共行政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敏 《天中学刊》2015,(2):71-74
人性问题是贯穿科学管理范式、人本管理范式、文化管理范式始终的价值聚焦,在不同的范式中既有特殊面貌的呈现,又在三个范式中表现出一种传承和发展,成为管理世界中形成秩序又打破平衡并联结三个范式的轴线。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教育范式转向后现代教育范式,是我国教育界正在实施的一次战略性转换。这种范式转换是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盛行、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之上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后现代教育范式具有开放性、发散性、平等性、生成性、无序性及模糊性等特征。它对现代教育范式的反思与超越表现为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中心走向边界、从对立走向对话、从单一走向多元。  相似文献   

11.
公共行政价值的研究意义正被学界所共识。基于“政治—行政”的分析框架,西方学界在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对公共行政价值的研究是不自觉的,处于被遮蔽状态。新公共行政学时期对公共行政价值的研究异常活跃,但由于研究背景、视角等的差异,导致了一定的混乱状态。随着共识的积累,对于公共行政价值的研究也必将由浑沌走向有序,由零散走向系统。  相似文献   

12.
现代以来的国际公共管理领域先后演化形成了三种主要的范式,它们分别被称之为"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治理"。这三大范式在时间顺序上有着前后更迭和转换过程。从各国实践的角度看,三者之间又存在着相互重叠的情形。然而根据其核心价值、学科依据以及实践操作,从不同层面观察,三者的确有其各自的独立性和鲜明的区分边界。这三大范式深刻地影响着各国公共事务管理发展的大趋势。因此,我们当前的确迫切需要对这三大范式的基本内涵加以清楚的梳理、对照分析,这不仅能帮助我们把握国际公共管理发展潮流的方向,也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公共管理发展的自觉性。本文尝试对这三大范畴的主导时期、学科背景和实践模式加以剖析,并对各范式的核心要素和各自特点加以概略对照,以便有助于对三大范式要义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发展流通产业经济,调整流通产业结构,就要加强流通产业的法制建设,构建中国流通的政策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流通业的公共管理建设。充分利用公共管理中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提高我国流通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对现行教育管理制度的反思:“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管理制度的制约是导致教育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共选择理论使用分析经济活动的方法来分析政治过程,其关于制度建设的观点为审视现行教育管理制度提供了新的视角。其中,“政府失灵”的观点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弱化对学校的直接管理;“集体选择”的观点要求对行政领导如校长的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经济人”假设要求我们重新认识教师的特性,并依此制定相应的教师管理制度;“个人主义”的方法论则对现行管理中“集体主义至上”的观念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公共管理制度仍不能完全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创新。当代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多中心的治理结构,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主体是一个多元主体系统,其中,非政府组织是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非政府组织由于起步较晚,发展很不成熟,还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加强管理,增强其能力,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政治学角度比较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学界对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分尚不十分明确,给实际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本文从传统公共行政与新公共管理的历史发展顺序,理论和认识论基础,政府所起的作用以及实现政策目标的机制,管理方式与手段,公务员回应对象以及对公务员的看法等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了二者之间关系的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17.
统治·管理·服务:公共管理范式转换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共管理范式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并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交化.在自有国家以来的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公共管理领域已经发生了三次主要的范武转换,即从统治行政到管理行政再到服务行政.新的管理范式取代旧的管理范式是历史的进步,体现了人的价值和地位的逐步凸显.  相似文献   

18.
新公共管理学视域中的第三部门失灵:类型、治理与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突破管制行政视野的一个重要支点 ,就是对第三部门治理作用的重视 ,形成视域偏好。然而 ,近年来新公共管理学却开始关注第三部门失灵问题 ,这具有重要意义。其理论意义在于 :这是突破公共管理学视域偏好的盲点、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其现实意义在于 :对第三部门内在缺陷和可能出现的失灵问题的批判性反思 ,将是完善公共性社会的重要条件。因此 ,必须要科学选择和精心构筑相应的治理模式 ,以防止第三部门失灵造成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9.
提起行政公开,作为占有社会整体信息总量90%以上的政府自然是首当其冲的,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政府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办事情,主人应当知道,否则人民怎样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要靠参政议政才能实现,而参政议政权实现前提就是政府行为的公开。因而确立行政公开原则,不仅能使行政权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监督,而且能使公民的民主政治意识大大增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法治现代化的目标。笔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再次探讨行政公开的涵义、行政公开的法律意义以及行政公开在我国发展和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公众参与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理论上的充分论证及结论在行政实践中依然存在诸多阻力。公众参与的概念、参与内容、参与方式、参与的效果、参与的保障等问题值得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