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争议的处理涉及到劳动关系的和谐,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我国现行的“一调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对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劳动者及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有必要对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重构一个更加合理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用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项重要机制,然而,实践中,劳动争议调解公信力却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完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的建设,处理好调解、仲裁、诉讼和信访等解决机制的关系,将有利于提升劳动争议调解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我围自1979年实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各种社会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各种新型的劳动经济组织的产生变化以及劳动工资、劳动保险等制度的改革所引起的劳动关系的变化尤为深刻,其显现出的许多新特点和新动态,不断地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在理论上做更深入的探讨提供了客观基础。本文基于这种情况拟就现阶段劳动关系的新形势、新特点,劳动争议案件企业当事人的确定等法律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劳动争议纷繁复杂,劳动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虽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作出了一定的变革,但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革总体上是比较盲目的,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已越来越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形势,其弊端日益显现。本文从劳动仲裁前置、仲裁机构的中立性、仲裁机构的监督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我国劳动仲裁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期望能为我国的劳动仲裁体制的完善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李令巍  刘光军 《今日科苑》2007,(22):217-217
《劳动合同法》作为规范劳动关系的又一部国家级法律,它颁布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合理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重大步骤。在目前我国没有专门规范人事争议仲裁的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它的颁布对于今后立法者制定人事争议相关法律法规,人事部门开展人事争议仲裁的相关工作有着积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劳动关系已形成了多样化、复杂化、市场化的特点,引起了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冲突。由于受到劳动关系客观发展条件的影响,劳动争议也时有发生。作为劳动者代表身份的工会,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法调整、处理、协调好劳动关系,充分发挥工会在劳动争议中的作用,是各级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7.
陈海涛 《内江科技》2009,30(12):118-119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劳资关系矛盾尤为突出,原因是利益分化及缺失良好的劳资纠纷解决机制。在现行体制下,我国以劳动争议法来处理劳动争议,而对于利益争议缺乏一个明确而有引导性的程序性规定,也缺乏有力的解决手段。应对劳资关系危机,应发挥工会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同时发挥集体合同制度功能来平衡劳资利益,使劳资纷争得以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8.
汪磊 《科教文汇》2009,(13):191-192
自古以来乡村在国家政治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西周的乡遂管理制度到乡里制度,从人民公社制度到村民自治制度。每一种乡村管理制度都对乡村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今天,乡村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已经取消了农业税,结柬了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同时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的政策,这些政策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乡村社会关系。在新时期处理好乡村社会关系无论是政策制定者还是学者,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概述了乡村社会关系历史演变的脉络,总结了各时期乡村社会秩序供给机制的利弊,同时对建设新型乡村社会关系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田春苗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2):157-159
劳动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而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载体。1995年1月1日施行的《劳动法》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了劳动合同制度。十几年过去了,国内与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单纯依靠《劳动法》规制劳动合同关系已显得力不从心,迫切需要制定一部专门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合同制度的《劳动合同法》,现《劳动合同法》已表决通过。着重探讨了《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的不同规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借鉴知名科技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在“韩春雨事件”中的作用与表现,探讨中国科技期刊在学术争议中的处理流程与应对策略。【方法】 采取典型案例法,对事件的关键节点与当事期刊的处理流程进行分析。【结果】 中国科技期刊和科学共同体在应对学术争议时存在发现机制缺失、互动机制不足、职能缺失等问题。【结论】 中国科技期刊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建立常态化与专业化的学术评议委员会与专家库,加强防治体系建设,提升学术争议事件的处理能力。加强与科学共同体的合作、自治与调节监督,有助于促进科技期刊的机制建设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司法ADR是替代诉讼解决纠纷方式的一种。在当今众多国家的司法改革中,司法ADR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纠纷的日益增多,怎样又快又好地处理争议,弥补损失、恢复社会关系是我国司法改革一项要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我国以实质正义、人本主义为特点的法律文化和以无讼、情理为主导的法律文化为构建我国的司法ADR制度提供了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技术商品的价值有两种主要观点:一是“科研成果的个别劳动耗费就是它的社会劳动耗费,它的个别价值就是它的社会价值”;另一种是“不是看它在生产时花费了多少劳动,而是看它能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本文分析了这两种观点的问题所在,认为在技术商品上坚持劳动价值论,关键是求出它的社会平均劳动耗费。进而提出“复劳动”与“复价值”的论点和技术商品理论价格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探寻合理的司法救济路径,诸如设立劳动法院,实行或裁或审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用好调解、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等法律机制,完善法律援助,建立农民工的维权组织等,为农民工及时、有效地提供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4.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我国一种法定的劳动合同,其对于稳定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规对此作了多项规定。但是,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仍然存在诸多认识误区和争议。文章通过对这些认识误区和争议的分析,再辅以典型案例,探讨现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内的劳动制度跟随着时代的步伐变得多样化了起来,各个用人单位各个行业都产生了新的招聘用人形式。其中一种非常主要的形式就是笔者在本文中进行详细论述的双重劳动关系。但是我国这些年在双重劳动关系方面所制定的法律法规仅是进行了一些不清晰不明确的限制和规范,对于在用人单位的具体招聘录用过程出现的复杂的双重劳动关系并没有给出非常具体的规制,致使在现阶段具体的用工过程里双重劳动关系的争议处理没有一个实用性强的合理化标准。为此,笔者在结合当前的经济社会状况和现行的劳动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对如何界定双重劳动关系和更加细致具体全面的保护劳动者所拥有的合法权益展开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企事业单位用工制度的变化,各种类型的劳动争议案件呈逐步上升趋势,其中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和用人单位基本用工制度的群体性案件,是劳动争议中最突出、最强烈的表现形式。它不仅牵涉面广、涉及人数多、影响范围大,而且破坏性强,处理稍有不慎便会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可以说,群体性劳动争议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极容易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已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刘芳  佘平 《中国科技信息》2007,(1):128-128,130
本文从建筑工程一切险总则第九款入手,分析了“争议处理”的内涵,并指出“友好协商”和“在被告所在地进行处理”的不足。作者由小到大,由点及面,分析了目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法制环境,进而得出了“当代中国保险发展呼唤健康、成熟、和谐的法制环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经常存在劳动争议问题,因而劳动争议需要得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劳动争议解决结果直接影响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各自利益价值,同时解决劳动争议问题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相对过去而言,现在中国经济体制已经实施重大改革,紧跟其后的便是民众思想观念改变,因而社会利益矛盾急剧增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产生经济冲突,建筑和谐劳动关系成为艰巨任务,而劳动仲裁调解在解决劳动争议中属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9.
近四十年,“自然的”“自然性”“自然认知”此类表述频繁出现在认知科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中,用于刻画某些文化现象和认知类型的自然性特征,尤其在宗教认知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文化与认知以及科学的认知科学研究中为甚。其中,自然认知被认为是一种运行快速、自动化的、非反思的、不受意志控制、认知负荷小的认知机制,在解释文化的自然性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收集并分析学者对“自然”一词的用法可以发现,自然认知实则可细分为四种类型。目前学界将自然认知的四种类型混为一谈,忽略了它们的形成过程和本质差异,使得借助于自然认知解释文化现象和认知机制的自然性显得不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能否为《合同法》所调整,在我国颇多争议。笔者认为,劳动合同属于“合同法总则的规定,对所有合同包括无名合同、其他法律规定的合同,都适用”中的“其他法律规定的合同”,应当在优先适用《劳动合同法》的前提下,适用《合同法》总则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