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对所教内容的认识从感性递升为理性,有利于教师深入、持久地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探索,使自己由经验型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有利于教师提升理论、拓展知识,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自己由学科型成长为"学者型"教师.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桥梁和催化剂.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许多"教育习惯"已经经不起推敲,很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2.
一些教师的教学反思写的跟记流水账一样,只是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些简单的描述,或只写些泛泛而谈的教学评论,缺乏对教学现象和本质的深度思考,根本没有起到思"过"而改"过"的作用.出现这种状况,除个别教师态度不够认真之外,更多的还是因为教师不知从何而写,或是不知从哪些方面着手反思. 那么,有效的教学反思该反思些什么?或者从何而反思呢?我认为学校应加强集体教研,引导教师互相合作,进行讨论、交流,与教材进行沟通、对话、分析,是课后反思达到有效性和实效性的方式方法.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这个问题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现象学关于原意识和反思的理论,对于理解教师之教、教师反思以及教师反思何以可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原意识是人对自己正在发生的行动的觉察,反思则是对这种觉察的觉察,并且是课题化的更具能动性和自觉性的直接觉察.在教的原意识与反思意识的关联关系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和丰富地理解教师反思以及教师之教的养成与实现.对于教师反思以及教师之教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理解:教师自身真正拥有"教的意识",拥有对教的真实的理解,获得"教之先对教的拥有",是教师反思得以实现的起点,是教师之"教"得以发生和维持的源初动力.激发和养成教师的"教的意识"正是教师教育的职责和使命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师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由于人们对"反思"特别是"教学反思"的理解不尽相同,所以对于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就有了不同的主张.本文通过简单综述以往对"教学反思"的不同理解,并分析"教学反思"的特点、途径等,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但现实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反思却不容乐观,且存在很多的问题.研究各学科教学反思的特点和问题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从反思中学习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去年开始,我们开展了中学语文"发现教育"的课题研究(浙江省教科"十五"重点课题).在研究中,我们把促进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反思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和方式,努力追求并不断实现理论贡献、实践变革、教师成长这三大课题目标.我们认为,帮助教师在反思实践中确立起反思意识,把握一定的反思方法,逐渐形成教学反思的习惯从而改进教学,既是实现教师成长、实践变革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理论创新的重要基础.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只有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才能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对新课程实践的反思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实验已经3年有余,随着实验的不断推进,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如课堂上的散乱活跃、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自主与自流、纪律与秩序等等.一些专家和一线教师针对课改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反思,对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进行重新审视,纷纷撰文,引导教师走出误区,摆脱尴尬.认真学习这些反思文章,我们感到,它们对拨正课改航向、引领实践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往往是非常及时和正确的,但我们也感到个别反思的"度"有点过,对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批判得过于尖锐,有的把一些极个别的现象当作普遍现象来剖析,有的反面课例虽能在课堂上找到一些影子,但加工的成份太多,致使身处一线的教师在学习了这类文章后,对课改如何继续推进越发困惑、迷茫.究竟什么是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究竟该怎样做?是退?是进?还是原地踏步?本文拟从"反思之反思"与"如何对待反思"两个角度进行阐述,以期帮助教师科学地认识和对待"反思",不断优化、调整教学行为,坚定课改信心.  相似文献   

8.
"反思"一词如一颗魅力四射的珍珠,被众多教师视为珍宝.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诸多途径之中,有很多人把"反思"作为主要途径,仿佛只要粘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激励性评价"、"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质"、"自我及深化认知"、"自主探索建构新知"等五个方面进行反思,以期使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教师的教学效果都能获得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一极",在教育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人们对教师的描述历来形形色色,譬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春蚕"等等.本文通过对这些教师的隐喻性陈述的反思,阐释了教师的隐喻性陈述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积累、反省、内化、沉淀和升华的成长与进步过程.它能加深教师对教学诸要素的进一步理解,能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行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不仅有利于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促使教师尽快成长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相似文献   

12.
<正>一、反思性"教"的内容自从踏上教师岗位到现在,我从一开始的稚嫩型教师,一直主动谋求发展.反思型教师发展,要求教师把反思型教学作为自身发展的手段.不能只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二十次重复,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教师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  相似文献   

13.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成长、成为"学者型教师"的有力助推器,也是学校管理的着力点。然而,教师在反思中却存在着许多误区,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再反思,寻求突破制约教师教学反思瓶颈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倡导反思,是因为我们以往太看重经验,只知"年年岁岁花相似"(教材还是那个教材),却不知"岁岁年年人不同"(学生已不是"那些"学生)."以不变应万变"成了一部分教师(尤其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法宝.于是,反思成为了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什么是反思?"反思"这个概念来源于认知心理学和经验学习理论.舒尔曼(Shulman,1987)是这样定义的:"所谓反思型教师就是经常回顾、重建、重视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和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批判、分析,这些教师总是能够事实地解释一切."  相似文献   

15.
反思型教师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教师成长的新观念,代表了教师教育新的发展方向.反思型教师并非诸多教师类型的分支之一,而是教师成长的核心类型.教师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反思的实践者.对反思型教师观念的分析,不仅指对作为某种教师教育观念类型的分析,还是对有关"反思"教育教学方面的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从新课程的理念看,当代数学教师不仅仅是课程标准的执行者、实施者,更应当是教学的反思者.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我行为表现及其依据的"异位"解剖与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效能和修养.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对课堂教学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教师进行课后反思主要是指回忆教学体验,思考教学行为的得与失.它包括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提炼、教学行为的分析,对教学成败、得失的理性审视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及心理状况的解读.从这个角度来说,课后反思是课堂教学的外延,是对"有源之水、有木之本"的再生思考,是品味教育阳光、承接文化精髓、构筑教改未来的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17.
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理性分析与总结提高的思维活动,是让教师"学会教学"和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挖掘教学素材、搜集和整理教学信息的能力: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得与失,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使之趋于最优化:可以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那么,小学英语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对此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反思性"教学理论,从教师对"教"的反思和学生对"学"的反思两个方面,论述了"教学反思",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学习方式,激发教师与学生合作探求知识的愿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学案导学"作为中学教学中越来越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对数学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教学中使用"学案导学"的问题分析.对教师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教学提出三点建议: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加强理论指导、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20.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但现实教学中,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