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本月知识学习指要1.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本章的重点是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正确记录测量结果.2.误差和错误不同,误差是绝对不可避免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3.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与参照物的选取有关,通常选取地面为参照物.4.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用v=s/t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平均速度v=s/t表示物体在…  相似文献   

2.
1.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前提下出现的,是采用任何方法都不能避免的;而错误则是因测量方法不正确或不遵守实验操作规则所产生的,经过努力是可以避免的.所以,误差和错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学习时应重点注意两者的区别.例1某同学用刻度尺先后四次测同一木板的长度,测量结果依次为13.69厘米、13.67厘米、13.98厘米和13.68厘米,则此木板的长度为厘米.分析和解解答此题一般用l=——的方法,将测量值中的正确结果n代入再除以正确测量的次数n,即可得出n次测量的平均值l,所以,木板的长度为:、13.69+13.67+1…  相似文献   

3.
测量的错误与误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错误是应该也可以避免的 ,而误差是绝对不可避免的 ,即无论你想什么法子都不可能没有误差 ,只是误差的大小不同而已。1、测量的错误是人造成的。尺的放置和怎样读取结果是有一定规则的 ,按规则进行是正确的 ,不按规则进行就是错误的 ,测  相似文献   

4.
一、选择题 1、一名粗心的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了写上单 位,下列记录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该是米?() A、一位学生的身高是16.3; B、一枝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 C、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 D、一枚一圆硬币的厚度为1.9。 2、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A、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则不能测量出准 确的结果; B、读数时,估计的位数越多越准确; C、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只要方法正确,认真测量,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3、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 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  相似文献   

5.
测量的错误与误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错误是应该也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绝对不可避免的,即无论你想什么法子都不可能没有误差,只是误差的大小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6.
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不选或错选得零分)1.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则不能测出准确结果;B.读数时,估读的数位越多越准确;C.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减小误差;D.只要方法正确,认真测量,误差是可以避免的.2.两只相同的杯子置放在窗前,分别盛放等高的水和汽油一段时间后,两杯中的液面如图1所示.这个事例说明液体的发跟液体的A.表面积大小有关;B.温度高低有关;C.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D.种类有关.3.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  相似文献   

7.
物理题计算结果的处理,是初中物理解题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本文提供几种处理的方法,供同行在教学中参考。 一、“四舍五入”法 例1 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分别为l_1=1.42厘米,l_2=1.43厘米,l_3=1.42厘米,那么该物体的长度应是多少? 分析与解:因为对同一物体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所以该物体的长度  相似文献   

8.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刻度尺不能使用的是()A.分度值是1cm的刻度尺B.零刻线已磨损的刻度尺C.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D.量程只有8cm的刻度尺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B.只要仔细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相似文献   

9.
(一)误差和错误误差是指正确方法测量时产生的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产生的原因既与测量工具有关,如测量仪器不可能造得绝对准确;又与测量的人有关,不同的人在估读时估读位一般是不相同的。可见,无论选择怎样精密的仪器,用怎样好的实验方法,误差都不可避免,只能是尽量减小。而错  相似文献   

10.
知道1·记住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和常用单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2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3.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理解1.理解刻度尺的准确程度,由其最小刻度来决定.2.测量时,估读到最小刻度值下一位.3.理解一些特殊长度测量法.掌握1.会根据狲量的要求正确选择刻度尺.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3.会正确读数。读出正确的结果,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4.会;99出硬币、铜丝等直R.了解1.误差的意义.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3.减少误差的方法.4·有效数字.注:“了解”即常识性了解,只学不考…  相似文献   

11.
李淑文 《中学教与学》2007,(5):39-42,F0003,F0004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即使认真测量也会有误差(B)误差是不遵守操作规则而造成的(C)选用精确度高的刻度尺测量时仍有误差(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减小误差图12.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质量图像.由图像可知().(A)ρ甲>ρ乙(B)ρ  相似文献   

12.
题目 五位同学用同一把毫米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是(1)18.23cm、(2)182.35mm、(3)17.72cm、(4)0.1835m、(5)182.2mm,其中___同学的测量肯定是错误的.___同学的测量可能是错误的.若要求该物体长度的平均值,平均值应是___.  相似文献   

13.
·知识体系及复习要求·测量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会 )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知道 )误差、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知道 )简单的运动机械运动的定义 (知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知道 )匀速直线运动 (知道 )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理解 )平均速度 (知道 )用尺和钟表测平均速度 (会 )声现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知道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知道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知道 )乐音的三要素 (知道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知道 )·重点难点剖析与复习指导·本单元的重点是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结果的记录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 ,…  相似文献   

14.
实验预习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使用前应认真观察:①刻度尺的零刻线在哪里?是否磨损了?若零刻线磨损了的刻度尺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②刻度尺的最大量程是多少?③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少? 使用刻度尺时应做到:将刻度尺有刻线的边贴近对齐被测长度,不能倾斜,如图1-1所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每次测量时,要用刻度尺的不同部位. 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 思考题 1.观察图1-2所示的刻度尺:①当用它来测量物体长度时,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多少?长度测…  相似文献   

15.
根据测量结果判定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初二物理《测量》一章的教学难点,不少学生学完教学内容以后,仍不能根据测量结果准确判定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究其原因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判定方法.下面介绍两种简单而有效的判定方法,同学们参考.[题目]某同学测量一物体长度后的正确记录结果是32.85cm,他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 )  相似文献   

16.
一、考点点击本章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两个:长度的测量和误差,考查的热点是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重点是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和正确记录测量结果.中考试卷中常见的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和实验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及分析误  相似文献   

17.
1.能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前要做到“三观察”:(1)零刻线是否磨损;(2)量程是多大;(3)分度值是多少。使用时做到“三个正确”: (1)正确放置刻度尺:尺要沿着被测物体、不要歪斜;(2)正确读数:视线要跟尺面垂直;(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相似文献   

18.
正多次测量在物理规律的探究实验中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而多次测量的目的确因不同实验而不同。在需要测出某个物理量的探究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比如用刻度尺测量书本的长度;在需要得出规律的探究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排除错误和偶然性,得出科学的普遍性的结论,比如探究电路中电流  相似文献   

19.
一、测量的初步知识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实验离不开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为所有的测量奠定基础的。这一章的重点是能够正确使用刻度尺 ,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难点是误差的概念及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无论何种测量都要注意选择适当的量具 ,熟悉测量仪器的计数和使用方法 ,严格遵守操作规则 ,正确使用测量仪器。测量后 ,要认真准确地记录数据。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 ,要先观察刻度尺的尺身是否平直 ,刻度是否均匀、清晰 ,零刻线的位置及其磨损情况 ,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及其量程。使用刻度尺时应做到 :会放、会看、会读 (除读出准确数字外 ,还应…  相似文献   

20.
复习建议 本章热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及测量结果的读数,明确误差与错误的本质区别,掌握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定义及运算,了解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知道声音的三要素,了解噪声的主要来源、等级划分、危害和减噪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