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使每个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是当前课程改革走向深入的客观要求,但现实生活中许多中小学教师却无法完成由“教书匠”向研究者的转化,教师参与课程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原因何在?真是“教师还不具备作为研究者的能力”吗?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一些典型的、特殊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要从新认识和定位自己的角色。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制定适合的学习目标,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近年来广为传播的教育研究理念,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呼唤新的教育理念,这势必会改变以往的教师角色,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而应成为学习者、设计者、促进者、引导者、研究者。文章从这一视角切入,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角色定位进行探讨,并指出行动研究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们倡导教师的教育科研,不只是采用什么样的形式的教研活动,关键是教师养成研究的习惯。要有研究的意识,使研究成为一种自然的、自觉的行为。 中小学教师主要就是研究把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方法和手段。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效结合。 中小学教育科研应该从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从不同侧面与角度选择教育科研课题。 在教科研体制上。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都应强化各自的职能定位,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管理和指导。[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校本教学研究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在客观上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开展教学研究。但在现实中,当前的教师教学研究却表现出研究方法的机械化、研究成果的形式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等“不合理”的特征。本文认为,教师教学研究既不同于教育理论者的研究,又不同于经验总结和工作报告,它具有实践性、价值性和科学性的特征。为此,教师应通过反思性教学、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与专家或其他教师开展合作等方式来进行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新课程将在全国各地全面实施。如何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由此,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中必须加强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以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来推动教学改革,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多元开放的教学研究机制,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是深化教学研…  相似文献   

7.
一、信心是推进课改的动力不少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望而生畏,行动迟缓。我认为关键缺乏自信心,有了自信心,才能具备勇气和信念。新的课程改革为教师提供一个实现人生价值舞台,可广开渠道获取教育资源。课改培训,远程教育资源的吸收,以实践性、整合性为主,校本教研的参与,会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教师的发展、工作的创新,会带来心情愉悦。教师在良好心境状态下授课,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语言、举止、姿态、动作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种个性鲜明的神韵。学生便会心情愉快地、精力集中地认真学习。教育家认为“制约人心境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8.
教师作为研究者,已经被视为当下教师角色转型的重要内涵之一。和我们使用的许多概念一样,“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提法同样是舶来品。考察这一概念的原初内涵对我们理解这一概念应该会有所帮助。而比较中国和西方的教育研究者们对这一概念理解的异同,则能多少给我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但是,我们发现尽管许多人对教研活动的组织、校本教研的方法等研究颇多,却对中小学教师“教研”和“科研”的内在含意和历史由来,以及教师如何自己开展教科研等问题关注不够。为此,本期“教研”栏目特别刊发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教授和吉林省教育学院孟和、吉林松原市前郭蒙古族中学王爱生的两篇文章,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教师逐渐完成角色转型,由教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就是其中之一。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把研究与教学对立起来的现象,教师游离于研究者的身份之外。教师是教学者还是研究者?教师又该怎样成为研究者?本期将针对教师文化中的角色认同问题——“教师是教学者还是研究者”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教师从事科研的误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价值所在两方面阐述了当前教师基于科研,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性。指出教师已经从单一的教育工作者向着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双重角色转变,以期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从而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当前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也鼓励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然而,基于北京市某校课例研究的分析发现,教师在实践中表现出问题意识缺乏、问题聚焦程度不够.研究设计能力薄弱等诸多问题。在未来,管理者和教师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落实课例研究的研究性,加强教师研究能力培训,以切实推动教师向研究者转变。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传统意义上的中小学教育科研正在经历着一种“范式”的转换,以“校本研究”的方式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再度成为关注的热点。“校本”(Basic—School)一词虽然是舶来品,但却概括了我国中小学群众性教育教学研究的特色。只不过在实践中,中小学教育科研曾走过脱离学校实际,搞“专门化”“专业化”研究的弯路。  相似文献   

14.
永川区地处渝西,历来有兴学重教的优良传统。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永川区教研室针对当地实际创建了“四四”教研模式,“校本教研”在分层引领中推动着教师专业化成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教师成为研究者是当前课程改革走向深入的客观要求,然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有85.5%的教师认为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是必要的,但只有23.5%的教师认为是可行的,有56.5%的认为实施是困难的,20%的则认为是行不通的.因此,在轰轰烈烈的校本教研热潮中,许多中小学教师怨声载道,消极对待甚至拒斥教学研究.可见,教师角色转换之路并不平坦.本文基于对一线教师的调研,对于中小学教师成为研究者是"不能"还是"不为",谈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语言学的转化和措辞学的复兴使语言在社会科学的研究探索和沟通表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反思教学研究表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对于中小学教师教研的深入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新课程相匹配的校本教研已成为各中小学的现实需要。在进行校本教研的诸多方式中,小课题研究是一种重要而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教师的进步与发展,不能单纯依赖骨干教师等学术权威的“简单告诉”,而要在平等对话中自主、能动地生成、建构。为此,我们通过两则校本教研案例,探讨校本教研的实践与创新,探讨如何通过主动参与、平等对话和自主建构,使校本教研切实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收到的众多一线教师的论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努力使自己的实践上升为理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理论与实践往往是脱节的,有时甚至是冲突的。 按照当前引起教育界广泛关注的“行动研究”理论,教师的研究跟专家、学的研究可以是不同的。教师的研究主要是一种行动的研究,它并不一定要有多高的理论价值,只要解决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就是有价值的。 基于这样的事实,本期“思考”栏目提出“教师可以从事怎样的研究”这一话题,希望借此引起大家的思考。[编按]  相似文献   

20.
在实验区,执行课程标准已经三个年头了。三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逐渐显示出青春与活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开始形成和建立。作为教研主力军的教研室和专业教学研究人员,在这场变革中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身的优势,为课程改革助一臂之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