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为唐庚寓惠年谱, 具体记述了唐庚寓惠期间的活动, 尤其是文学创作活动。  相似文献   

2.
对于苏轼贬寓惠州的思想和文学创作,历代都是有些争议的,主要表现在思想是否消极?艺术上是否平淡?上个世纪80年代后,研究苏轼寓惠的论文比较多,在理论上有新的突破。文章从苏轼的寓惠生活、寓惠思想及文学创作等八个方面,分门别类地介绍了有关论文的主要观点,让读者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苏轼寓惠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唐庚(1069——1120)字子西,宋代眉州丹棱(今四川眉山境内)人。绍圣(1094——1097)中举进士,官宗学博土。著有《眉山唐先生义集》三十卷和《唐子西文录》。唐庚对诗歌的见解主要见于《唐子西文录》中。 《唐子西文录》为唐庚口述,强行父追记。强行父(1091——1157)字幼安,余杭(今浙江杭州)人。曾官睦州、宣州通判。宣和元年(1119)九月至第二年正月,强行父与唐庚同寓京师,听唐论诗谈文。二十年后,即绍兴八年(1138)三月,强行父将唐所述,追记成《唐子西文录》。  相似文献   

4.
韩愈刺潮与苏轼寓惠对地方文化之影响差异甚大,韩愈在潮州的影响远远大于苏轼寓惠。个中原因固然十分复杂,但从文化学角度阐释,可见道统地位、名人效应、官本位文化、重视教化与否、地区文化生态差异性等都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苏东坡寓惠时期的事业政绩、功德文望和嘉言懿行, 已和惠州的朴野山水、淳良的人心和丰富的民俗文化缠环糅合在一起, 构成了独特奇异的东坡寓惠文化现象, 所谓东坡惠州两相成。开发和利用这种文化, 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精蕴, 以文促商, 推进惠州文化产业建设, 提升惠州知名度, 繁荣惠州现代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人王士祯及《四库提要》指唐庚于“苏轼兄弟颇有所憾”,“集中无一字及之”,且“殆负其才气,欲起而角立争雄”等等,均有违史实,本文尝试通过对唐庚仕履行止的考述和有关诗文的评析,说明唐庚一贯尊崇苏轼的文章道德,对苏轼被一再贬逐深表同情,对当朝焚书毁碑的禁苏行径颇示不满。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不少人认为苏东坡贬寓惠州时,过著称心惬意的生活的错误看法,以大量的事实说明,苏东坡寓惠时的生活是困顿的、行动是没有自由的,幸得表兄程正辅的关照,才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文学理论研究角度出发,分析评论了王启鹏的新著《苏东坡寓惠探幽》,指出全、新、深是这本论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文学理论研究角度出发, 分析评论了王启鹏的新著《苏东坡寓惠探幽》, 指出全、新、深是这本论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旨在研究苏东坡与惠州文化关系的论著《苏东坡寓惠探幽》自今年4月出版后,受到惠州文化界等人士的好评。好些学者、苏东坡爱好者都撰文评论此书,大家对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苏学专家乐靖华先生在该书《序)}中评论此书的特点是‘“全、新、深”表示同意,都认为这是第一部较为深刻、全面地研究苏东坡寓惠思想、生活和创作的论著。惠州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惠州市政协副主席李靖国先生说:“我是同意朱靖华教授的‘三字评’的。”“总而言之,《探幽》一书,实现了惠州人研究苏武寓惠文化个人专著的零的突破,功不可没。”汤岳辉先生亦说:“…  相似文献   

11.
有着"小东坡"之誉的北宋诗人唐庚因张商英罢相而贬,谪居惠州五年,其间创作的诗歌<醉眠>是其受道家和佛家的代表作.<醉眠>所取素材、所绘景物、所抒感情及所表意境充分说明了唐庚在遭贬之后的心态和所受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苏轼《蝶恋花》词约创作于贬惠的绍圣二年(1095) 秋。词中以“香草美人”寄寓了词人贬惠前后的感怀与识见, 含激愤于婀娜之中, 寄妙理于旷达之外。集情趣、谐趣、理趣于一炉。谐中寓庄, 似婉实豪、刚柔相济。  相似文献   

13.
苏轼贬惠两年又七个月。在这“蛮貊之邦”, 他除了创作大量的诗文外, 也留下了许多书信。这些书信反映了他当时“惶恐忧戚、小心谨慎又‘无往而不乐’”、“有思又无所思”的矛盾心态, 是研究其寓惠心态及情感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北宋后期蜀地诗人唐庚生于眉州丹棱,是前辈苏轼的小同乡,其诗文创作代表了他所处时代蜀地文人的最高水平。后人赠以"小东坡"的雅号使我们了解到其学习苏轼诗风的创作特色。但是在详细研读唐庚诗歌的基础之上,读者可以发现其七言绝句固然多学苏轼,五言律诗却明显地学习了杜甫五律的篇章结构模式、用语和句式。故后人在精析其五律具体文本的基础上展现唐庚学杜的经验,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接受和赏读唐庚的诗歌,也能加深对杜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金沙街小学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千年古镇磁器口,创办于1933年,历史底蕴浓厚。学校秉承“方寸修身”的办学理念和“方正为人,寸草春晖”的校训,形成了“寓教于方寸之间,育德于校园内外”的德育理念,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其推行的“善惠性”科技教育,以集邮活动为依托,以科技制作、邮票设计、小课题研究、种植等活动为延展,在沙区乃至重庆市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6.
苏轼寓惠,其思想状态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其创作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呈现出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纷繁多姿的现象,使人有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从苏轼思想发展的内部规律中,去寻找他的思想核心,去找出他的主要思想倾向;应该从苏轼大量的纵横捭阖的创作活动中,去寻找他的艺术表现手法,找出他的主要创作特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进一步全面地认识这位我国北  相似文献   

17.
对传统士大夫人格的超越———论苏轼寓惠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轼寓惠期间通过对过往生活的深刻反思, 以“无思”“无待”的生活态度和处世方式来对待人生, 构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精神境界, 从而在人格上超越了传统士大夫。  相似文献   

18.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他从绍圣元年(即公元1094年)十月抵达惠州贬所,到绍圣四年(即公元1097年)四月,被贬离惠州止,在惠州过了两年六个月的谪居生活,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苏轼寓惠作品的收集,前人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九四七年,张友仁先生也把这些作品编进了《惠州西湖志》中。一九八二年,惠阳地区文联、文化局、惠州市文联等三个单位合编的《苏轼与惠州》中的苏轼寓惠作品,就是以张老先生的收集为依据,做了大量的校勘整理工作而印发的。为了有助于对苏轼寓惠作品的阅读和理解,我们组织了部分教师,根据上述两个本子所辑录的作品进行选注,计有诗二十六首,词四首,文十一篇。注解力求简明、通俗、生动,尽量避免繁琐的考据和不必要的引文。简说中有选注者的个人见解和粗浅看法,可能有不少谬误,仅供参考。选注是否得当,有待各位专家、读者雅正。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寓教于“趣”、寓教于“活动”.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树立榜样,以身作则,随机进行阅读指导。  相似文献   

20.
寓德育于多渠道全方位的少先队活动之中柳铁五小处在世纪之交,我们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两个根本转变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新的历史使命赋予学校德育工作新的生命力,我校及时抓住这一契机,确定了“寓德育于多渠道全方位的少先队活动之中”为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