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问句(也叫反诘句、诘问句)运用疑问的形式和语气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答案就在反问之中,能起到强调的作用。但是,有时候反问句的后面紧跟着与之密切相关的语句,用以说明或揭示反问句所蕴涵的意思。如在《林海》中有这样一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反问句“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是个比喻句,肯定的意思已在反问之中了。但“白色的浪花”是指什么呢?接下来就用“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加以补充说明,这正是反问句所蕴涵的意思。类似这类反问句后面的句子,我们称之…  相似文献   

2.
反问句(也叫反诘句、诘问句)运用疑问的形式和语气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答案就在反问之中,能起到强调的作用。但是,有时候反问句的后面紧跟着与之密切相关的语句,用以说明或揭示反问句所蕴含的意思。如在《林海》中有这样一例:“看,‘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反问句“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浪花吗?”是个比喻句,肯定的意思已在反问之中了。但“白浪花”是指什么呢?也就是把什么东西比作“白浪花”呢?接下来就用“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加以补充说明,这正是反问句所蕴含的意思。类似这种反问句后面的句子,我们称之为“反问后续句”。反问后续句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经常可见,就其表达作用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对反问句加以补说。例如: ①我们在这里安了家,扎了根,将来要种更多的蔬菜瓜果,光靠人工授粉怎么忙得过来?我在码头上等船,就抽空儿捉了些小昆虫带回来。(《彩色的翅  相似文献   

3.
反问句(也叫反诘句)是用疑问的形式和语气来表达肯定或否定意思的,是一种无疑而问的疑问句,由于答案就在反问之中,因此一般用不着作回答。但有时候反问句的后面也有“回答”部分,有的修辞学著作把这种现象看作反问和设问的结合运用。例如在《粜米》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吗?各处的米像潮水一样涌出来,隔几天还要跌呢!”此倒中的反问句“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吗?”意思是“现在是跌价的时候,你们都知道的。”但  相似文献   

4.
除特指问句外,是非问句也可以形成诘醒句,但较少见。在语用价值上,诘醒句与反问句是一样的,表示诱导说服。尽管诘醒句与反问句有诸多相同之处,但因为它的形式和意思之间没有反问句那样的肯定一否定对立,我们主张将它同反问句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5.
作为修辞性问句的反问句,应该具有三个特点:(1)说话者(或作者)无疑而问,答案已包含在问句中。(2)语气比陈述句强烈。(3)它只有两种形式:一是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一是以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以上三点,尽管存在不同的具体表述方式,修辞学界所持的看法却并无二致。问题出在具体判别  相似文献   

6.
“呢”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语气助词“呢”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确认兼铺张的语气、或表示状况的持续;用在句中停顿处,表示停顿;用在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反问句等非是非问句里,则表示疑问语气。本文将对非是非问句里的“呢”作一些细致的探讨,试图证明:一、用于含疑问词的特指间句和用于选择问句,“呢”不表示疑问语气,而表示一种缓和地深究的语气。二、“呢”用于反问句末尾,与陈述句末尾表示确认兼铺张语气  相似文献   

7.
正反问反问句是一类较特殊的反问句,形式上虽然与正反问询问句相似,却不需要听话人回答而能表示出肯定或否定的倾向。从句法上来说,其成句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正反问反问句特有的表达式,二是语境的制约,三是特有的语调。  相似文献   

8.
第一个问题:反问句有特定的形式标志吗?《语文学习》1989年12月发表冯昭华先生的文章《也有表揣度的反同句》,说是“反问句除了可以表述确定的意义《肯定或否定》之外,还可以表述揣度的意义。”冯先生举了两个例句,都没有表述或肯定或否定的确定意义,而只是一种“猜测”。这种分析无疑是正确的。但既然它们不表述确定的意义,为什么还要认定它们是反问句呢?“反问句”的名目是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  相似文献   

9.
在教修辞格的时候,我遇到这样一个例句:“谁要怀疑亚里斯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见湖北省中师函授教材《语文基础知识》第三分册)教材将最后一个问句归入“反问”一格。我认为值得商榷。“反问”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即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以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如果说上一例的最后一句是反同的话,根据这个特点判断,其意思成了“不是要违背人类的真理。”  相似文献   

10.
问号怎么用?它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可以用在疑问句后面: 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也可以用在反问句后面: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也可以用在选择问句后面:  相似文献   

11.
反意疑问句的构成有两种基本句式:肯定陈述句 否定简短问句;否定陈述句 肯定简短问句。这也是对反意疑问句考查的两个基本点。另外,对祈使句的反意疑问句,包括由letHs和let us构成的的反意疑问句也是考查内容。笔者将近几年对反意疑问句考查的题目作一归纳和分析,供同学们参考。1.We forgot to bring our tickets,but please let us enter,?A.do you B.can weC.will you D.shall we简析:由let4s构成的反意疑句的简短问句用“shall we?”;由let us构成的的反意疑问句的简短问句用“will you?”,故答案为C。2.I4m sure you4d rather she w…  相似文献   

12.
《论积贮疏》是篇自读课文,课后共设计了三道练习题,但《教学参考书》所定答案均有错误。第一题“找出文中三个宾语前置表示否定语气的语句”,《教参》所给答案是:1.国胡以相恤?2.国胡以馈之?3.何招而不至?这三句虽都是宾语前置句,但都不是否定语气,而是疑问语气(反问句),所以定此三句为答案不妥。符合题意的应是文中另外三句:未之尝闻;莫之或止;莫之振救。  相似文献   

13.
附加疑问句在教材中出现较少,做作业或考试时不少学生常常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现就各种附加疑问句加以归纳,供读者复习和查阅。一、一般来说,附加疑问句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肯定句,后一部分是否定句;或前一部分是否定句,后一部分是肯定句。此结构应注意其回答,一般来说这种疑问句及其回答中的肯定和否定关系可以用下面这个公式来表示:( 表示肯定,-表示否定)问句中: ,-或-,-回答中: , 或-,-在翻译时,注意回答前否后肯的问句中的英汉差异。如:1)- - Your father is a teacher,isn’t he?  相似文献   

14.
一个“呢”字疑问句是不是反问句不是由语气词“呢”来决定的,也就是说,语气词“呢”本身不表示反问。一个疑问句要成为反问句,至少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之一:条件A是指某一特定的语境支持反问句成立,在这一语境中,一个问句可以成为反问。条件B中的反问标记是指问句中的一种形式标记,有了这种标记,问句就能构成反问。条件C指的是有些词语出现在一定的句式中,句子就是反问句。一个问句如果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之一:A、句外语境的支持;B、句内有反问标记;C、特定句式选择特殊词语。条件A是指某一特定的语境支持反问句成立,在这一语境中,一个问…  相似文献   

15.
肯定句和否定句,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知识点。一般说来,否定副词“不”、“非”表否定。否定次数是奇数的,句意表否定;否定次数是偶数的,句意表肯定。但下列几种变相否定句的形式应仔细分析。一、反问句,表示一重否定。如果句内无其它否定词,就表示否定意;如果句  相似文献   

16.
反意疑问句(disjunctive question),也叫附加疑问句(tag question),在英语中广泛地使用,它由“陈述句+简短问句”构成。简短问句也叫“疑问尾句”(question-tags)。它表示说话人对陈述句所叙述的事实提出相反的疑问,表示怀疑或没有把握,有时加以反问,目的在于强调陈述句的语气,并不要求对方回答。 反意疑问句的构成,一般来说,如果陈述句为肯定式,疑问尾句用否定式;陈述句为否定式,疑问尾句用肯定式。 e·g You are fifteen yesrs old,arcn't you?Joan has been in the hospital your years,hasn't she? They won't come,will they?  相似文献   

17.
一、反问句的定义及作用反问句即通常所说的反诘疑问句,是一种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的疑问。“它疑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论语》共有疑问句326句。其中特指问64句,是非问44句,选择问7句;反问句共有183句;测度问句共有28句。反问句的数量大、形式多样,是《论语》疑问句的一大特点。是非问句句尾都有语气词来帮助表达疑问。在测度问句中,多用语气副词“其”来配合。  相似文献   

19.
正反问反问句是一种借用正反问形式表示反问的特殊的反问句,其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同时在句中存在,倾向性难以在句式中表现出来,但又不能不表现其倾向性。经过考察,这种反问句的形成以及其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倾向由句法、语义、语用三方面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莫(不)VP-neg?"句末neg的虚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汉语中肯定式的测度问句“莫VP?”和否定式的测度问句“莫不VP?”句末均不排斥用否定词neg,“莫VP—neg?”、“莫不VP.neg?”句末的neg均是否定词,并未虚化为语气词。“莫VP.neg?”是测度问句“莫VP?”与正反问句“VP—neg?”糅合的产物,“莫不VP—neg?”是测度问句“莫不VP?”与正反问句“不VP—neg?”糅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