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融入当地文化、促进不同文化形态的理解与对话、增强文化适应是高校精准扶贫价值达成、目标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在当前高校参与精准扶贫过程中,不同扶贫主体经历着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存在主流文化对贫困文化的误读与偏见、学术文化遭遇行政文化的尴尬、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矛盾冲突等文化适应的问题,而关注帮扶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增进不同扶贫主体的文化融合、强化对帮扶对象的人文关怀是促进高校精准扶贫文化适应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的小说不仅着力于批判现代都市文明,同时也不吝于对传统乡村文化进行自我否定。他擅长把客观化的文本书写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将传统与现代的激烈冲突与碰撞抽剥出来,在叹惜和留恋传统文化美好消失的同时,不忘批判农民人性中的劣根性;在认识到都市现代文明的进步性的同时,却又满怀着对城市文化侵蚀传统农耕文化的这个现代性文明进程的深切忧虑与反思,呈现出在乡村与都市、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个人冲突、融合与突围。在贾平凹的小说《带灯》中,虽然大多论者皆致意于贾平凹对底层乡村政治现实书写的当下意义,然而笔者认为,《带灯》一文仍然延续了贾氏的这种文化冲突与突围的写作传统,也试图从这个视角来对小说作个人阐释的努力,以便丰富对这部小说的读解。  相似文献   

3.
翻开时下的少数民族小说作品,扑面而来的是此起彼伏的躁动感,那种难以平复的躁动情绪,流动在字里行间,潮起潮落,贯穿始终.当我们反复阅读品味这些作品,并通过文字去寻找、触摸躁动的原因时,我们发现:冲突以及试图对冲突进行消解的各种努力,正是引起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作家们共同躁动不安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楚文学略论     
发生和发展在辽阔地域里的中国古代文化,呈现出丰富的形态和复杂的状况。尽管其发展的总趋势是始于多元发生、继为二元耦合,终至一元演进,但在事实上,中国境内虽然早就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却始终没有实现文化上的彻底整合。浇灌着中国文化花朵的主要甘泉,是由西向东并肩横贯中华大地的长江与黄河。她们的不同性格及其流域的不同面貌,使得中国文化大体上形成为南北两大板块。无论中国古代的政治是南北分裂还是南北统一,中国古代的文化却一直是在南北的碰撞和交融中,在并峙与互补中发展的。这种文化格局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形成了,…  相似文献   

5.
菡芳 《大理文化》2001,(2):52-54
长期以来,各民族虽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互相影响,有着密切的血肉联系,但是,包括民族服饰在内的各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却一直保留着各自鲜明而独特的色彩.当前,为加速民族文化大州建设的步伐,我们就很有必要正确认识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并对它的传承和创新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所谓身份政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政治概念,而是用来指代具有特定社会身份(种族、性别、阶级等)的群体,以他们的共同经历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社会政治活动、主张和理论,来维护该群体的权益,以期提高其社会地位。身份政治在美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始终是个热门题材,其研究对象是与主流文化群体相对峙的,并且始终处于主流文化群体限制之下的不同边缘文化群体,包括在种族、性别、社会阶层上处于弱势、受到歧视的群  相似文献   

7.
军旅文艺创作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独特分支,在中国古今人文领域,始终都有着它独有的地位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自古以来,军旅艺术家的审美观点是敏锐而独特的,沉雄而昂扬的情愫是感时忧国的,对艺术、对人生的观点是深沉而又极富责任感的.他们在军营这块充满生机的沃土上,始终讴歌着壮怀激烈,铁马秋风的烽烟故事,始终以一腔报国安邦的拳拳之心关注着大千世界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驻滇某部副师职军事干部臧跃军,就是在繁忙的军事训练工作之余,始终忘情地畅游在国画艺术的浩淼江海中的军旅画家.  相似文献   

8.
论影响国际商务谈判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商务谈判,不仅仅是谈判各方基于经济利益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各方所具有的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沟通。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进行的国际商务谈判更是如此。国际商务谈判受到各自国家、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其中最难以把握的就是文化因素。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了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碰撞甚至冲突,相当一部分谈判因此而失败,直接影响了国际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正确把握文化因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戴蕾 《世界文化》2010,(2):14-16
他年轻时有着一头浅金色的头发和深邃的琥珀色眼睛,唇角微微上翘,当闭上嘴沉默的时候,显得又傲慢又性感;他的眉间有一道蹙痕,不笑的时候显得非常严肃,然而笑起来时又是一派沉静温和。他是英国戏剧界的瑰宝,年轻演员的导师,他的发音方式在英国戏剧界是一个“专有名词”,他的名字在好莱坞代表着具有某一类特质的角色,他常常令人大跌眼镜地拒绝重要的电视电影角色,只是因为档期和他的舞台剧有冲突。  相似文献   

10.
吐蕃时期是藏族历史上一个较为典型的多元文化并存时期,从早期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生到苯教文化的形成,直到佛教文化的传入,这样的文化形态在藏族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是罕见的,一种主流的文化在被外来的文化冲击、融合、重组、吸收之后形成了一种新的即区别于印度文化,又保留了藏族传统文化与苯教文化中的精髓,这就成为了现如今人们所熟知的藏传佛教的开端,而这一段时间也就被称为藏传佛教前弘期,然而就在这种重组组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富有个性化的表现,并对吐蕃当时的文化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1.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一个古老而奇特的民族。它几乎与人类字记载的历史相始终。它本是非常弱小,却能够历经干难万劫顽强地生存下来,并最终得到发展和繁荣。它的成员流散在世界各地形态完全不同的各民族化中间,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性,维护着自己民族的团结。犹太民族几千年来散而不亡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媒在主流文化传播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当前却存在着传播渠道未能整合、传播内容较为陈旧、传播方式未能跟上传媒技术发展、没有及时适应传播对象变化等问题。因此,大众传媒要想更好地传播主流文化必须注重传媒融合、强调传播方式的故事化、通过及时权威的传媒规制以及适应新媒体与网民的特点与规律等来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3.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云南省政府提出建立民族文化大省、绿色经济强省、建设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宏伟目标之际,新平县提出了绿色经济强县及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兴县的目标,大大加快推进了新平各少数民族的现代化进程。本文就傣族的风俗习惯与现代文明的冲突、整合、嬗及消解方式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震荡,犹如石落死潭,激起层层波浪。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以坚船利炮开路,涌进古老的中华,猛烈冲击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中国人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天朝上国”观念也开始受到强烈的冲击,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同西方文化的价值,反省古老文化传统,开始产生向西方学习的开放意识,并开始走出天朝意识误区和探索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艰难历程。(一)民族自我中心意识是早期人类历史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只是随着地理屏障的突破、战争以及程度相当的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许多国家和民族的自我中心意识逐渐淡化以至消失。而在…  相似文献   

15.
在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之后,中国被迫纳入了全球化体系,而伴随着这一痛苦的社会现实,代之而来的是殖民化与现代化的双重嬗变.列文森的《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就从"冲击—回应"的角度,解释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使"天下"成为"国家"的过程."天下"的观念实际上是与儒家的"道",亦即中国自身的主要传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出于某种原因,当近代中国人被迫求助于外国的"道"时,将国家置于文化亦即"天下"之上,也就成了他们的策略之一(《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4页).即中国自身"天下共主"的文化心理认同被剧烈冲击,取而代之的是对西方世界的重新体认,然而这一过程却不是东西方之间的平等对话,而是伴随着西方殖民的强制渗透.中国知识分子再也不能用历史上"华夷"的观念看待这一次历史巨变了,中华文化的优越感在西方科技理性面前荡然无存,传统儒学构建的"道统"体系产生了巨大的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16.
卫聚贤是1949年前考古学界一位重要的人物,他不仅对江南地区的吴越文化考古有开创性功绩,还编写过两本考古学史专著,对近代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尽管如此,卫氏始终没有得到以李济为核心的主流考古学界的认可,甚至被排斥为考古圈的"票友"。究其原因,乃因其受王国维和梁启超的学术影响而对传统古器物学的治学理路有系统地吸收。当近代田野考古学大行其道时,卫氏以其宏阔的视野尝试将古器物学与田野考古糅合而成整体意义上的中国考古学。由是,卫聚贤在考古学范畴、与古器物学关系、田野发掘方法、考古报告撰写、考古宣传和推广诸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他的这些认识与主流考古学界存有较大差异,加上卫氏与古器物学界往来频密,造成主流考古学界对他们愈加排斥。  相似文献   

17.
东亚现代化进程一直处于全球和区域双重多元化背景下。在东亚被强力卷入全球化进程的前期,东西方明的冲突明显构成时代特征,而在由此导致的民族运动取得重大胜利、尤其冷战结束后,基于悠久化理念和共识的明对话的意义日益凸现。面对依然强势的西方明和丰厚的本土化资源,仍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东亚应继续秉持开放与对话的姿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儒家“和而不同”的兼容与对话精神,尤当成为当今东亚与世界消解冲突、推动和谐互动的基本理念资源。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从文化视角看,它是和合文化的结晶和新的发展。一、一国两制,和而不同“和而不同”,这是和合文化的精要之一。“所谓和合,是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中的诸多元素、要素相互冲突、融合,与在冲突、融合的动态过程中各元”素、要素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的总和。”《和合学概论》张立文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上卷第71页)。在古人眼里,一个“和”字,提携着中华民族文化之纲,历来将它作为…  相似文献   

19.
李巾 《华夏文化》2005,(3):35-36
雷峰塔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数以千计的中国古塔中,它是为数不多的几座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内涵而且游赏魅力超乎寻常的名塔之一.从民俗文化的意义上讲,《白蛇传》的广泛流传,与这座七级浮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许多人心目中,雷峰塔已不是一座普通佛塔,她是承载神奇传说和千年历史的文化见证.白素贞这个神话中的妖而人者,虽然只是传说,在世俗知名度上却远超许多历史人物,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已经成为自然存在.  相似文献   

20.
微传播时代大学校园不良文化的滋生,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责任意识、心理健康以及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微传播时代大学校园不良文化危害的生成,是社会变革转型、微传播技术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生自身能力等多维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应当认清大学校园不良文化客观存在的必然性与长期性,继而依托校园主流文化的维护、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及网络环境的改善,消解不良文化对大学生的危害,助推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繁荣,保障广大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