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生存论作为哲学自觉关注人类生存、强调实践创生性的积极成果,它表征的是人类通过历史性的实践活动不断实现和超越自我的生命流程,是对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深层解构后的理论成果.实践唯人所独有的,它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实践生存就是人的生存,或者说就是生活.实践生存论就是有关人类生存的理论,以它作为切入点来分析人类生存方式的根本变迁有其内在的逻辑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随着人类的快速发展,人类正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短缺、气候异常、灾难频发等一系列难题。为了人类的未来更加和谐、美好地发展,各国科学家正在开动脑筋,纷纷为人类的未来生存献计献策。如今,科学家正在设计人类未来生存的种种科学设想。利用钻井平台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人类就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随着人类的快速发展,人类正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短缺、气候异常、灾难频发等一系列难题。为了人类的未来更加和谐、美好地发展,各国科学家正在开动脑筋,纷纷为人类的未来生存献计献策。如今,科学家正在设计人类未来生存的种种科学设想。  相似文献   

4.
宇宙大尺度运动交叉协调的一个重要成果及标志,就是构成了适宜生物生存的环境。可是,现代人类盲目的规模巨大的活动严重破坏了构成适宜人类生存环境的交叉协调机制和人类健康生存的大协调机能。各门相关学科已经在反思人类盲目活动的教训中,陆续认识到人类可持续健康生存应该遵循的一些协调规律。必须运用大协调学把这些知识衔接起来,进一步周全地探讨人类同自然与社会各方面大尺度交叉协调规律,应用于改善人类的婚育、饮食、活动方式等各方面和生活用品设计与检测,从根本上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人类生存与设计审美的关系,了解设计美学是人类生存需求的产物,美学审美现象的研究是以人类生存需求为最终目的的,从而帮助设计师找寻两者最佳的结合方式,设计出真正为人所需求的设计物。  相似文献   

6.
徐茵 《科教文汇》2008,(20):259-259
通过分析人类生存与设计审美的关系,了解设计美学是人类生存需求的产物,美学审美现象的研究是以人类生存需求为最终目的的,从而帮助设计师找寻两者最佳的结合方式,设计出真正为人所需求的设计物。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的技术生存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海氏的技术生存论通过比较技术对人类生存状况的不同影响,揭示了现代技术的本质——“座架”统治下人类生存的全面异化,并提出了解救人类的生存之道;海氏的技术生存论给技术时代的人类生存敲了警钟,但没有看到技术异化背后所隐藏的深刻社会根源,也没有正确地找到解救人类的生存之道;当前我国的技术水平还很落后,但我国已经消除了技术异化的社会根源,只要我们大力发展科技,同时加强人文关怀,保持“忧患意识”,人类终会走向自在、自为生存的“澄明之境”。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自然生存到技术生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生存系统中有一种生存因素起决定作用,形成了一定的生存方式。自然生存是人类主要依赖自然物质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的生存。自然生存形成了自然主义价值观。自然生存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技术是人类超越自然、超越自身的手段,于是自然生存转向技术生存。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都具有同生态环境大协调化的生存机能及进化能力,但是现代人类错误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不仅损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损毁了人类大协调化的生存机能及进化能力。近几十年来陆续爆发的新型病毒传染痛,实质上是寄生虫及病毒、痛茵进化能力同现代人类自我损毁的生存机能及进化能力的较量。现代人类必须深刻反思自己的饮食结构、活动方式以及婚育方式、殡葬方式等各方面,研究建立和完善大协调化的生存方式。必须展开人类及社会同自然大尺度交叉协调规律的研究。建立人类同自然大协调的思维方式和相应的知识结构,才能站在当代应有的知识高峰上,以开阔的视野审视人类的各种活动,探寻可持续生存的根本途径——走向大协调化的生存方式.应对各种生存挑战。必须对此展开多学科变叉协作的研究,进行周全的系统化的课题设计.研究怎样建立引导人类同自然大协调化的发展机制。这对提高整个人类的进化觉悟和可持续生存能力。引导研究和提高最终效益和经济更新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对现代科学的本质作出了生存论的现象学解释。他认为,各种现代科学都是此在(人)筹划、控制和统治存在者整体领域的生存方式;然而,正是人类的这种生存方式使人类自身陷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12.
技术化生存的"自然"迷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使人类逐渐地远离自然状态,从而使人类的生存从"自然"地生存走向"技术化生存".技术,从其本质上讲,是作为自然的对立概念而出现的.当技术的风险,特别是技术进程无逻辑的风险展现时,人们为了各种目的开始诉诸"自然",用"自然"来对抗"技术".然而,"自然"是一个充满了模糊性和矛盾的概念,"自然"就是"变化".从人类生存的历史看,新石器时代人类脱离四处寻找食物的生存方式,开始从事农业或者畜牧业,发展出全新的工具和技术来维持生活,并建立社会.而工业革命则引起了"机械文化"的产生,人类的生活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至今仍在持续着.人以技术为中介获得自己的生存,这与其他动物只基本本能地适应以求生存的生存方式形成了本质的区别,技术已成为人类生活世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古今中外人类生存发展的实践表明:水(特别是淡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命脉;也是城市的生存发展命脉。没有水就没有人的生命,也没有城市生存发展的可能。当今,城市水荒遍及世界;我国城市水荒也在加剧。未来人类将面临着全球性的水资源危机,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4.
水是万物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之本。由于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全球水质污染日趋严重,污染的水源成为病菌传播的主要载体,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  相似文献   

15.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即整个自然界和自然界提供的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人类生存所必须的条件。良好的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森林景观格局决定了森林资源和环境的分布和组合,因此,森林格局是森林景观研究的关键问题,如何合理的改变森林土地的覆盖类型,优化配置森林景观格局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7.
森林是生物环境资源的典型代表,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自然支待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提供人类所需的木材及林产品和非木材林产品,更重要的是它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免自然灾害,为人类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8.
森林是生态环境的主体,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森林无时不在为人类奉献着她的全部,而人类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也在毫不客气无止无休地侵犯着森林。于是森林逐步减少,自然灾害日益严重,人类生存受到威胁。这才使人类有保护森林的意识,但是,保护森林不仅仅是一个认识问题,还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几次急转弯。第一次是当狩猎资源和采集野果的资源越来越难以继续维持人类的生存时,人类被迫转向依靠农业而生存。第二次急转弯发生在18世纪中叶,当时发明了蒸汽机,人类开始大量使用煤炭  相似文献   

20.
唐启亮 《内江科技》2010,31(11):28-29,57
人类生存是多种维度的统一,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统一,人与自己关系的统一。人的存在现实上是自然、社会及精神存在的复合体。人类生存困境的根源是机械自然观的误区、价值观的误区、社会发展观的误区,要走出人类的生存困境,必须走生态文明的道路,才能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