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自然课上,学过《物体的浮力》一课后,为了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进一步探究物体浮力的秘密,我们设计制作了一个“浮力产生原理演示器”。  相似文献   

2.
人教社版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第142页上,关于浮力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是通过课文插图12—4的讲解得到的,没有直观的实验演示。因此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和验证,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形成了一个教学难点。为了弥补这一不足,笔者设计了一个教学实验,效果很好,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3.
1教具装置图(图1) 2特点和用途 (1)特点 将自制的简易天平密封在玻璃罐头瓶中,通过增大或者减小瓶中气体的密度,来验证气体对物体产生的浮力与物体体积和气体密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人教版)第一册浮力教材只用图例方法分析了一个浸入水中的立方体的六个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得出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分析中要用到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二力合成、二力平衡等知识,涉及到的力较多,增加了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的难度。我们在实  相似文献   

5.
6.
1 仪器装置图 (见图 1 )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1 )特点 :现象明显 ,效果形象生动 ,操作简单 ,观察时间适宜 ,取材方便 ,加工容易 ,造价低廉。(2 )用途 :用于演示浮力产生的原因—压力差。3 制作材料图 1 :容器A用大于 1 0 0 0mL的量筒或无色透明的塑料筒 ,亦可用无色透明可乐瓶。浮子用塑料瓶盖封口 ,排气管用喝酸奶时用的吸管。图 2图 2 :容器用无色透明水槽。L形连通器用无色透明玻璃 (或有机玻璃 ) ,剪裁成8cm× 42cm 1条 ,8cm× 3 6cm 1条 ,4cm× 40cm 2条 ,8cm× 8cm 1条 ,8cm× 1 2cm 1条 ,8cm× 4cm …  相似文献   

7.
华东版教材,初二物理第十一章第二节,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用蜡块在水底是否浮起来说明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的压力差。  相似文献   

8.
9.
浮力原理的演示实验封承显,柴正康,闻祥,赵若斌(北京教育学院物理系)一、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产生于上下底面所受到液体的压力差.由于下底面所受向上的压强大于上底面所受的向下的压强,故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会受到向上的浮力.二、特点及用途1.“浮...  相似文献   

10.
①演示器为全透明立式结构,可见度大,实验演示效果真实,流线的动态分布明显生动,引人人胜。演示器整体结构见图1。  相似文献   

11.
1器材准备 矿烛、烧杯、水、可口可乐瓶(切去上口)、矿泉水瓶(切去瓶底)、乒乓球、题目测试纸和实验设计记录纸各两张。  相似文献   

12.
初中物理“比热容”演示实验,课本中采用“热得快”给待测液体加热,这样操作很不安全,而且误差大,可见度差。为了克服上述缺点,笔者设计制作了“比热容演示器”,使用效果颇佳。一、制作1.“水槽”图1如图1所示,用3mm厚的无色有机玻璃板加工底板1块。然后在...  相似文献   

13.
简谐运动为什么会有正弦规律?其图像为什么是正余弦图像?由于大纲的限制,书本上没有给出理论推导,因此,一个很好的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显得尤为重要。本人设计了如图1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4.
涡流演示器     
涡流是在电磁感应的基础上引出的一个知识点,虽为选用教材,但因其与前部分内容密切相关且有一定实用性,故在课堂教学中插入有关涡流的演示实验,对理解电磁感应的知识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5.
动能演示器     
1 仪器装置及电路图 (见图 1 ,图 2 )图 1 装置图图 2 电路图2 仪器特点及用途(1 )特点 :本教具在初中物理“机械能”一节的教学中使用 ,采用废旧录音机机芯制作的电动秒表作为计时器 ,并以钢球是否在导轨上滚动来控制计时电路的开和关 ,能够显示钢球在导轨上相同位移时所需时间的长短 ,解决了物体运动速度大小不易判断的难点 ,直观地说明了动能跟物体的速度及质量的关系 ,演示效果明显。(2 )用途 :演示初中物理教材中下列内容①比较同一钢球 ,在不同速度时的动能大小。②比较不同质量的钢球在相同速度时的动能大小。3 制作材料斜面 :5…  相似文献   

16.
1 原理将两个发光二极管反向并联 ,采用交流、直流供电对比 ,静态、动态对比的方法 ,直观地表现出交流电的波动性。电路图见图 1a ,实物图见图 1b。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和较好的频率特性 ,将两个发光二极管(LED1,LED2 )反向并联 ,固定在弹性金属片上端。给二极管通以正向直流电时 ,LED1亮 ;通以反向直流电时 ,LED2亮。通过 2V交流电 ,观察到的现象是两个二极管同时稳定发光。这说明交流电中既有正电成分 ,又有负电成分。而实际两个二极管以 0 0 1秒的间隔交替发光的。由于视觉暂留看到它们同时发光。图 1摆动手柄 ,二…  相似文献   

17.
人教社出版的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六章光的折射一节,演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是利用光具座,几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片、光屏及蜡烛等一套装置来完成的。实验中学生只能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或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如果用此套装置观察人、茶杯、房屋、树木、汽车等就比较困难了。此装置只能放在桌子上,使用起来,显得不太方便。而且只实验点燃的蜡烛成像情况,对于学生深入透彻理解凸透镜成像有欠佳之处。因为学生通过直接利用仪器观察到的现象少,缺乏较多的实验感性知识。为了弥补这个实验的不足,我做了一个简易的…  相似文献   

18.
在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第二册中“比热容”演示实验,一直未能做成。原因集中在液体加热问题上,例如图中标出的“热得快”不好买、买来的“热得快”由于尺寸原因无法固定因而通电时有触电危险、烧杯口的散热问题等。一次整理废旧仪器时,发现了多年  相似文献   

19.
角动量守恒演示器这个重要定律的简单演示可以用漏斗和一些砂子来实现,漏斗用薄铁皮制成,口径约6英。几根粗铜线被焊到上端的凸环上,使漏斗能自由地悬挂在它的轴线上,在悬挂点上,使用一个低摩擦力的转环,类似于钩鱼工具中的转环。将漏斗装满砂子,并给它一个轻微的...  相似文献   

20.
一、构造本仪器的整体由一方木盒①构成。盒面上的一组对边的中央各有一个与盒面垂直的支座②和一个与两支座中心连线垂直的位于盒面中部的滑槽,槽内有两把附有刻度的滑尺③,其一端固定有小筒,并可向相反方向移动。盒内装有一块平面镜和玻璃板④及两支蜡烛⑤。盒下有三个支脚⑥。二、使用方法1.将本仪器放在桌面上,从盒内取出平面镜,插入两支座的槽内。再在镜前滑尺一端的小筒内插入一支点燃的蜡烛,在镜中即可得到它的像。2.用玻璃板代替手面镜,在另一滑尺一端的小筒内插入一支同样的未点燃的蜡烛,并移动这支蜡烛,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合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