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活美术教育观的思想基础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中华民国时代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教育大纲中,贯彻着生活美术教育的观念。生活美术教育有利于克服“工具论”和“本质论”的偏弊。在当下视觉文化发达的时代,提倡生活美术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方儿童艺术教育有两大影响深远的派别,一是立足于儿童发展的工具论,二是立足于"艺术学科"发展(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的本质论。工具论将艺术教育视为发展儿童情感、个性和创造力的工具;本质论关注儿童对艺术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学习,二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儿童"生命"的遮蔽问题。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艺术与儿童生命的关系,以儿童真实完整的生命为源头和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儿童艺术教育的旨归。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西方儿童戏剧教育历史与现状的考察与反思,从3个维度对戏剧教育价值的充分挖掘和利用进行了阐释。儿童戏剧教育“工具论”和“本质论”两种取向融合的态势,为我国儿童戏剧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儿童美术心理研究的发展及其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儿童发展心理学视角下的儿童美术心理研究将儿童绘画作为儿童智力发展水平与阶段的实证材料,提出了与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相对应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模型,完全没有考虑儿童作为个体生命与文化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儿童美术活动的开展不是儿童知觉能力与运动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伴随游戏过程的广义的学习活动,儿童在把玩绘画工具,进行涂鸦游戏时,不仅认识操控了工具与材料,更是体验到了整个游戏带来的精神愉悦.同时,儿童的绘画活动必然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文化环境的影响.儿童美术教育应摒弃专业化的工具价值取向,更多关注儿童自由自主表达的愿望与能力;应超越专业化的美术知识形态,尊重儿童自身对美术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应摆脱狭隘的民族虚无主义与沙文主义,既重视引导儿童欣赏本民族的优秀传统美术作品,又能放眼世界,引导儿童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传统美术文化.  相似文献   

5.
本通过对西方儿童戏剧教育历史与现状的考察与反思,从3个雄度对戏剧教育价值的充分挖掘和利用进行了阐释。儿童戏剧教育“工具论”和“本质论”两种取向融合的态势,为我国儿童戏剧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我国台湾地区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源自清朝《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的“手技”这一蒙养院课程内容,强调手艺操作的练习,后来演变为国民政府1929年颁布的《幼稚园暂行课程标准》中的“工作”,着重个人创作的表现,至2016年又演变为台湾《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大纲》规定的美感教育领域,要求幼儿园以跨领域的艺术统整方式进行教学,以培养幼儿“探索与觉察”“表现与创作”“回应与赏析”的能力。与此同时,校外儿童美术教育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儿童美术教育学会和美术教室纷纷成立,提供了多种富有启发性的美术教育方法,使我国台湾地区的幼儿美术教育呈现出多样化的实践样貌。虽然校外儿童美术教育受学前教育“统整化”原则的限制未能融入幼儿园课程,但是对幼儿园美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幼儿园美术教育和校外儿童美术教育共同促进幼儿以美感为核心的艺术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美术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欠缺的教育内容,儿童美术教育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儿童美术是儿童本能的情绪和感觉的倾诉。在教育活动中,要把美术与儿童身心发展和智能培养结合起来,造就出身心健全的人。  相似文献   

8.
认为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1)意识不明,囗传手教——原始社会的美术教育(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朝代);(2)脱离原始,涵于"六艺"——奴隶社会的美术教育(夏商周春秋);(3)官学私学,师徒父子——封建社会初期的美术教育(战国秦汉);(4)师承明显,欣赏凸现。专长一科,师法自然——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美术教育(魏晋南北朝至隋唐);(5)画院教育,范本临摹,美术创作,人才培养——封建社会后续发展时期的美术教育(五代两宋);(6)山水花鸟,自然情趣;宫廷美术,人物画显;服务政治,西洋画现;学校世业,艺技分流——封建社会后期的美术教育(元代明清)。  相似文献   

9.
宋燕 《考试周刊》2014,(21):169-170
<正>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到底是什么,这是每一个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笔者认为,美术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门基本课程,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更集中在对学生的素质提升上。所以,我们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应当侧重的是美术教育的普遍性而不是专业性,应该更多地将教育的着力点放在提高儿童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上。因此,在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应当以"三力"教育为重点,帮助和促进儿童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一、增强观察力,让儿童在美术教学中更全面地认知世界  相似文献   

10.
发掘绘画语言初探王青,王春“发掘绘画语言”的提出和应用于儿童美术教育,既契合了美国教育家艾斯纳主张的强调了解科目基本结构的教育思想,也与罗恩菲德主张的要顺应儿童自然本世的发展相一致,是使儿童头脑变得富有创造性的一个途径。它不是无感受地单纯为提高绘画技...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中小学美术教育质量的提升,作者以《浅谈提高中小学美术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为课题,从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入手,对其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地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而深入地探究了提高中小学美术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翟宇 《教育教学论坛》2019,(13):271-272
当前中职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边缘化现状令人堪忧,中职学校重专业教育而轻艺术教育是违背素质教育的做法。其实,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与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不但不妨碍各专业课的教学,反而有助于单一、枯燥的专业课的学习。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以音乐、美术欣赏课为主,基础绘画技巧、乐理知识、观摩活动等为辅。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完善中职课程结构。学校培育创新人才,必须进一步深化艺术教育,严肃认真地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切实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美术一直是以私相授受为主要的传承方式,且流派繁多,风格明显。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两学东渐,欧洲美术教育模式亦传入中国,为中国美术教育开辟了新纪元。美术课程首先进入中小学课堂,美术师资的匮乏使师范美术教育的开始成为必然,而学校专业美术教育的正是在这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就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美术教育初期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与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个人职业成长与艺术教育发展等重要关系,探寻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使每位教师都能得到专业发展的学习机会和指导,在教师人人受训的学习氛围中,促进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5.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是,目前工科类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仍然十分薄弱,应从机制、特色与重视程度上改善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16.
从中外艺术教育差异中很容易发现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重视艺术教育,重视戏曲教育。解决戏曲教育根本问题的途径是在大中小学校开设戏曲艺术课程。  相似文献   

17.
农村职业美术教育面临改革与发展的机遇。浙江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实施的“教产结合”模式是一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发展路子。其主要特征有:学校与企业融合的办学模式,学生与工人融合的管理模式,教学与生产融合的教学模式。“教产结合”办学模式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农村职业美术教育只有不断地改革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模式,走符合农村环境和教育需求的路子,才能在激烈竞争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保证农村美术教育持续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中、小学艺术教育衔接出现断流现象的原因可归为规则与条件两个方面。规则原因指的是高师中一些不适应大、中、小学连续发展的规定或不成文的规则,包括入学考试、教学和实习。条件原因指的是组成教学的双方——学生与教师中存在的不适合高校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有效连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王虹 《辽宁高职学报》2006,8(5):125-126
舞台器乐表演,是演奏者对所持乐器熟练程度、演奏水平与音乐艺术修养的全面展示。通过对舞台器乐表演的探析,提出了舞台器乐表演所需具备的能力和高职教学中应强调学生学习和掌握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20.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为了培养创新型小学美术教师,提高未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让师范生走进小学美术课堂,了解当前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做合一"使师范生更深入地探索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规律,在实践中深刻体验创新型教学理念,切实掌握创新型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