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符号认知传播作为一种方法论,因其与认知科学的结合,在符号建构与传播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影视作品的形象建构中,从认知的视角对传播本体和传播过程进行分析将会有助于形象表意的建构以及形式符号的表现。符号的本质就是表意,而意义的理解与传播更需要主体认知的主动介入。本文从考察认知科学、符号学与传播学的融合机制入手,从符号的功能和用途出发,以艺术符号与实用符号为例,探讨不同形态符号的认知传播模式与机制,同时也注意到语境对认知建构和传播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传播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同时 传播自身又是人类认知的对象。本文从认知隐喻 的角度,分析了几种常见的关于人类传播活动的 隐喻,每一种隐喻都折射出特定语境下人们对传 播活动的理解。作者进而思考了传播隐喻产生的 社会基础以及不同隐喻下的传播活动对社会建构 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小英 《现代传播》2017,(11):84-90
人类用语词来建构概念框架,并以此来塑造对世界的认知。"丝绸之路"的语言学命名及其在传播中不断拓展的话语实践使得这一名称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普遍认可,形成认知共同框架,这也正是在全球化生产—传播的语境中诸多国家竞相运用该符号的深层原因。中国围绕"丝绸之路"倡议的"一带一路"共同体建设也是基于共同认知框架而来的话语实践。在传播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共享概念集群的作用,并寻求在国际传播中将非共享概念提升为高共享度概念的方法,在这方面皮尔斯的符号传播思想提供了一种具有前瞻性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4.
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活动体系及其模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总结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活动体系并建构模型,以更好地理解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的整体结构和运行机理。[方法/过程] 基于实际调研和主要职能总结出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的基本形式和支撑条件。以活动为基本单位,分析学习支持服务活动的运行机理,进而尝试建构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活动模型。[结果/结论] 资源服务形式和素质培育形式是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的基本形式,空间、技术、人员是学习支持服务的3个支撑条件,应与基本形式相结合。两种基本形式与3个支撑条件的各种组合构成了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的活动体系,需要基于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进行深度融合。建构了一个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活动的双螺旋模型,在机理上呈现出主体性的活动推动、非线性的逻辑递进、协同化的支持服务、共生式的融合发展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多元语境中对信息公平内涵的阐释,指出信息公平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体在信息活动领域中合理地分配信息利益和责任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状态,并提出践行信息公平的基本原则,即“人是目的”、“正义之平等”以及“利益平衡”原则,进而建构信息公平本体论的认知图式。  相似文献   

6.
电视表达指的是运用各种电视符号,通过不同的组织结构在电视的语境下进行叙事,传递意义。电视表达研究是建构在对两种符号特性研究的基础之上的,这两种符号即言语符码和非言语符码。  相似文献   

7.
西藏纪录片是以影像为传播形态的视觉文本,视觉表征则具有对这样的影像符号、文化进行编码与解码的功能.将西藏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文本《藏北人家》《西藏一年》以及《第三极》的分析,考察西藏纪录片影像中占主导地位的表征范式的内容与形式,有助于我们理解视觉符号是如何通过动态的视觉影像的"认知提示",书写藏族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中建构出西藏的民族形象的.  相似文献   

8.
符号、语境、推理和意义等是语用逻辑的关键概念。节目主持是一种符号传播现象,也是一种语用行为。主持人话语特性、意义输出、析出的过程我们可作语用逻辑层面的思考。主持人话语是主持人在特定语境中传递讯息的活动,它是制造与再造意义的交互过程。(一)主持人话语的特性1.表谓性主持人话语是一移动符号系统,其中的语词、词  相似文献   

9.
张君昌 《中国广播》2016,(10):49-53
本文以建构全球化语境下中国认知传播话语体系为研究起点,阐述命题的现实性和重要性,探讨全球化语境下认知传播的特征。以跨越认知障碍为主线,分析论证认知话语的特质要求和体系架构,并在国际政治传播视域开辟认知话语功用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表情包的符号属性与情感表达特点出发,结合认知语境的相关知识论述了表情包影响文字解码的内在逻辑。表情包作为一种图像符号在情绪表达方面形象直观且具有冲击力,相对于具有逻辑抽象特点的文字来说往往更能抓住解码者的眼球,表情包的情绪表达以及人们对表情包的基本认知影响着交流主体认知语境假设的构建,奠定解码基调,从而影响文字文本的解码。理清这一逻辑对于理解表情包在现实交流中发挥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更进一步理解表情包对网络交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分析高校图书馆留学生服务现状,通过构建留学生利用高校图书馆的行为归因及图书馆的决策引导模型,提升高校图书馆留学生服务能力。[方法/过程] 以上海大学留学生群体为例,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质化分析,探明留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现状及原因,研究如何优化对留学生的服务。[结果/结论] 内部认知性认同和外部参照性认同是留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行为归因,保障信息质量和营销推广是高校馆的决策导向。  相似文献   

12.
Cognitive mapping is a method typically adopted in ethnographical research to learn about library user behavior and experience in a cross-cultural context. Through reporting practical findings from a case study, where it served as a key method, the usefulness of cognitive mapping in revealing cognitive style and perceptions of the library and in understanding cultural users' behaviors and experiences is explored. Cognitive mapping offers an open exploratory way to help self-reflection of personal contexts regardless of language constraints. As such, it provides for the study of multiple cultural communities. In addition, its potential of usage in a virtual environment is presented. One limitation of this method is the extent to which it can reveal the holistic picture of library experience in isolation. As such, it works well when applied with other data collection techniques to form a flexible yet robust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to learning about library cultural groups.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的性质与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总结了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研究中的各种同题,从公共关系活动的角度,指出图书馆核心价值观是适应图书馆公共关系活动的概念.从价值观的角度,认为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结构应该有三个层次,从解读与宣示内容的不一致,讨论了在实际的运行中,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的来源与其他机构的关系问题.提出图书馆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图书馆价值观结构中的第二个层次,即图书馆面向用户/社区的价值中.从起源和公共关系的角度,认为图书馆核心价值观具有历时性的特点,表现为无矛盾性,并非是永久、稳定的.  相似文献   

14.
林艳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4):67-73
[目的/意义] 公共图书馆如何将信息资源、用户服务和技术体系建设相融合是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方法/过程] 基于国家相关政策与研究现状,聚焦文旅融合业务体系建设和实际应用,从图书馆项目实践案例出发,分析文旅融合在公共图书馆的业务模式和实际意义。[结果/结论] 通过信息资源建设、用户服务建设、技术系统建设3个方面来构建福州市图书馆"+旅游"的业务体系。该体系以多形态的资源库建设,多渠道的活动推广、多方位的技术保障来探索地方特色的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业务模式,从而为现代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可行性、创新性、实用性提供参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Memory Cafés bring services to families and individuals experiencing memory loss,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early Alzheimer’s, or other dementias. Memory Cafés situated in libraries are designed to be safe, engaging, and welcoming gathering spaces. These equalizing opportunities provide mind-stimulating activities and respond to the growing need to create dementia-friendly library environments.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highlight management considerations for creating Memory Cafés. Issues such as building community partners, budgeting, planning, library staff training, and marketing are highlighted. Overall, Memory Cafés can be inclusive library spaces for people experiencing different phases of memory loss and their care partners.  相似文献   

16.
Citizens' use of the public library in their local community is explored, focusing on social activities and how the libraries function as meeting places. The findings are important because of the need for meeting places across cultural, ethnic, generational, and social lines in a complex multicultural and digitized society. How library visitors use the library space and services, so that the overall societal goals of the library and the local community are obtained, is still rarely examined. An in-depth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ree library branches of Oslo, combined with interviews with patrons to establish the context and purpose of their library activities and to which life spheres they are linked. The research used concepts from social theory. The overall finding is that the public library use is very diverse. Patrons move easily between high and low intensive activities and float between life spheres and roles—student, family member, friend, neighbor, and citizen. The library is a complex arena. It is a public realm, in the sense that most of the visitors are strangers to each other; most of the individual uses belong to a private realm, and the library's community activities constitute it as a parochial realm. In the library, users are exposed to the plurality of the community and learn about otherness. People are not categorized by profession or as being unemployed, a patient or a client, but are all library users. This quality of the library contributes to social inclusion.  相似文献   

17.
王福  毕强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2):12-20
[目的/意义]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粘滞是阻碍信息接受的活跃性因素。降低信息接受情境粘滞度,增强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场景-行为-情境"适配功效,是提升移动图书馆场景服务能力、实现移动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关键。[方法/过程]通过探索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粘滞的形成动因,运用情境适配理论和阻滞增长模型理论,构建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粘滞模型;运用Matlab动态模拟移动图书信息接受的场景要素、情境要素和适配要素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粘滞的影响。[结果/结论]实验结果显示: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粘滞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粘滞度过小会使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对移动服务场景产生剧烈的震荡作用,粘滞度过大则会使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场景过分依赖于信息接受情境。  相似文献   

18.
徐红玉 《图书馆》2021,(4):52-59
文章为图书馆空间创新寻求理论依据和服务实践对策,以建立理论自信并提出实践策略建议。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认知理论与知识论、现代学习与阅读理论、信息素养范式与环境心理学理论角度,阐述图书馆空间创新的理论依据。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构建策略体系。图书馆学理论与其他社会科学理论是相互融通的,它们共同揭示了人类知识活动的生态学规律,这个规律是支持图书馆空间创新的理论基础,也是提出服务实践策略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从用户视角分析图书馆帮助民众有效消减信息搜寻焦虑的作用机理,自下而上地评估图书馆在信息社会化进程中为民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实际成效。[方法/过程]通过对708位图书馆用户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个体特征、图书馆使用行为、图书馆使用体验和信息搜寻焦虑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个体的教育、经济差异通过中介变量对信息搜寻焦虑产生显著影响,表现为教育水平较低、经济收入较高的两组群体焦虑感更强;图书馆使用体验越好,越有助于消减用户日常信息搜寻活动中产生的焦虑感;图书馆使用行为对信息搜寻焦虑不存在显著影响,但对其子维度认知能力障碍与信息利用障碍存在间接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忠义  谭旭  黄京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3):117-124
[目的/意义] 挖掘数字图书馆用户的认知结构,识别其真实知识需求,以期为数字图书馆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过程] 借鉴认知心理学中的激活扩散理论深层次剖析用户的认知过程,根据用户在数字图书馆上的浏览、检索等认知实践行为研究用户认知,并挖掘出用户的认知结构。[结果/结论] 实验表明,基于激活扩散理论的认知结构挖掘方法识别的用户认知结构中主题概念的准确率和主题概念的排序一致性都达到较高水平,说明本文提出的认知结构挖掘方法对识别用户的认知结构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