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八大名楼黄鹤楼:人称“天下第一楼”,始建于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历代屡毁屡建。岳阳楼: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始建于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北宋岳阳郡守滕子京重修,范仲淹应邀撰《岳阳楼记》。岳阳楼多次兴废,清光绪六年(公...  相似文献   

2.
岳阳楼的建筑形制在清代中期以前没有文字记载。本文从历代《岳阳楼图》中选取宋、元、明、清初著名画家的传世之作进行考释,从而指出了以往研究岳阳楼形制中的一些谬误。总结了历史上岳阳楼形制的三种模式,并肯定了《岳阳楼图》是岳阳楼研究的重要形象资料。  相似文献   

3.
岳阳,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内涵深刻,不仅有驰名中外的岳阳楼,而且还有君山、张谷英、屈子祠等多处人文景点。古老的岳阳楼文化,对岳阳的旅游发挥着攀足轻重的作用,亦给市场经济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和利用好岳阳楼的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岳阳楼岳阳楼屹立于岳阳城西北高丘的城台之上,地面海拔54.3米。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价值无与伦比。宋代  相似文献   

5.
岳阳楼记     
古人范仲海的《岳阳楼记》使岳阳楼千古不朽,个人汪曾祺的《岳阳楼记》,使岳阳楼意蕴甚丰。读后,相信你对岳阳楼会有更多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杜甫在湖南     
唐代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的一个大雪天,杜甫来到岳阳。在小船上他唱出了:“岁云暮矣多北风,洞庭潇湘白雪中……”(《岁晏晚》)的名句。在岳阳楼,他写下了著名诗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大历四年初春,杜甫告别岳阳,驾舟南行。一  相似文献   

7.
《岳阳楼记》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代表作,文中在描绘洞庭湖、岳阳楼的壮丽景观时,有“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一句。由于许多师生对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不够清楚,因而像初中第五册语文教师用书一样,按文意把“北通巫峡”译为“(由此)向北可到达巫峡”。笔者知道,这种解释与事实不符,显然是不够确切的。据说曾有外省学子问岳阳籍学子,四川在湖南岳阳的酉面,岳阳的北面是武汉、郑州、北京,“北通巫峡”是不是错了,而岳阳学子竟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8.
清代初期,萧翱材曾经在岳阳担任县令一职,他所作的《松存轩诗集》中有很多关于清代初期岳阳地方史的有用资料。需要特别提到的是,这本诗集中关于岳阳楼的资料尤其值得我们珍视并加以发掘。  相似文献   

9.
许多诗人面对岳阳楼吐露心声.历古常新,至今广泛传诵的首推杜甫的五律《登岳阳楼》。现将它和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作一比较,以飨读。  相似文献   

10.
岳阳天下楼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岳阳楼雄踞于岳阳古城西城门之上,俯瞰洞庭,遥望君山。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七百多年前,当时东吴孙权和刘备争夺荆州,于215年派鲁肃屯驻要地巴丘(今岳阳)。鲁肃在洞庭湖训练水军,在城西建起阅军楼,相传这就是岳阳楼的前身。  相似文献   

11.
关于岳阳楼,至今仍存诸多疑窦尚待解答,有些问题则众说纷纭,难以定论。现选取其中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岳阳楼名以文字始称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不是贾至;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时间是庆历五年,不是庆历六年;岳阳楼一楼的《岳阳楼记》雕屏是翻版,不是“巴陵窃贼”仿制而成的赝品。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岳阳楼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2.
范仲淹《岳阳楼记》写于岳阳,其理由有三:一是,求记与撰记间隔时间之长、记成后转递书刻紧张的时间问题和滕子京对所求之《岳阳楼记》的要求,及当时严峻的现实情况的需要,是范仲淹亲临实地作记的主要原因;二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此记写于岳阳的内证;三是,范仲淹在岳阳市云溪区置有田庄,乃其亲赴岳州作记的重要旁证。  相似文献   

13.
宋代曾登临岳阳楼并留下了相关作品的状元有吕蒙正、张孝祥、王十朋3人,吕蒙正登,临的是滕子京重修之前的岳阳楼,而张孝祥、王十朋登临的则是滕子京重修后又至少经过三毁三修的岳阳楼。另有3位状元与岳阳楼有这样或那样的间接关系。因《岳阳楼记》的推动,岳阳楼已经形成一种文化,在人们心目中已是忧国忧民、风高节亮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岳阳楼虽楼以文名,但反映其历史文化精神的诗、词、联、匾亦蕴涵深刻,流传久远,各具千秋,是岳阳楼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探析其内涵,是全面了解岳阳楼历史文化之必需。  相似文献   

15.
岳阳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其城墙、城楼则是岳阳古城的标志;曾经古城墙环绕四周,东南西北各设城门楼,驰名中外的岳阳楼就是屹立在城墙上的城门楼。古城墙经历了兴建、衰败,损毁和恢复的沧桑变迁。岳阳城墙始于何时,又是何时毁败,损毁的原因是什么?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岳阳古城历史沿革的探讨,从而对古城墙的兴亡进行考证,剖析其损毁的原因,揭示其深刻的内涵。同时,对恢复古城风貌,发掘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6.
岳阳楼内共有三副雕屏,一、二楼书刻范仲淹<岳阳楼记>,三楼书刻毛泽东手书杜甫<登岳阳楼>诗.对三副雕屏的成因与变异,历来多有歧说.笔者认为:张书范记是黄凝道驰书所得:成丰遭劫的雕屏是张照手书真迹,余则另有书者.毛泽东手书杜诗,应是晚年的遣兴之作.  相似文献   

17.
岳阳楼融岳州古城、洞庭湖、君山为一体,自然风光秀丽,同时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宋词中描写岳阳楼的作品有近百首,其忧时爱国、休闲娱乐、归隐田园等主题与传统的闺怨题材大不相同,风格也呈现出清逸旷远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