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迷渡,弥渡     
--史载,弥渡有"白国故地,西汉旧郡"之称,相传古代是一片浩瀚水乡泽国,行者易迷津,故名"迷渡",为讳水患,清代改称弥渡.……  相似文献   

2.
渔家渡寻踪     
褚纳新 《寻根》2008,(4):138-141
浙东的牌坊,曾数不胜数,但遗留下来的已是凤毛麟角。在上虞上浦镇渔家渡村,如今还遗存着两座明代牌坊,在这两座牌坊的坊额上,镌有明朝大学士谢迁的手笔。这位余姚籍贤臣的手迹,存世仅有数件,关于他的石刻书迹,此前更是闻所未闻。于是,去一趟渔家渡,拜谒乡贤手迹,自然成了我心中搁置不下的愿望。  相似文献   

3.
诗情丈亭渡     
施长海 《寻根》2008,(3):134-135
在浙东姚江与其最大支流慈江的交汇处,有一个渡口,叫丈亭渡。据夏侯曾先《会稽地志》记载,这里有石矶十七八丈,上面筑有一丈见方的亭室,作为老尉廨宇(古代军令尉的办公住所),所以叫“文亭”。夏侯曾先是陈、隋间人,可见丈亭之名至少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4.
姚顺忠 《寻根》2015,(3):94-98
一淮河在黄河夺淮之前,具有双重的美,它既有大江大河雄性壮阔、摄人心魄的动态美,又有杨柳依依、沁人心脾的静态美,这些美在宋代以前的渡淮诗歌中都有较好的体现。隋炀帝杨广的《早渡淮》,堪称描写早晨淮河静态美的典范之作。平淮既森森,晓雾复霏霏。淮甸未分色,泱漭共晨晖。晴霞转孤屿,锦帜出长圻。潮鱼时耀浪,沙禽鸣欲飞。会待高秋晓,愁因逝水归。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英国伦敦的标志性建筑,伦敦塔最为知名的不是上下千年的悠久历史,不是巍峨耸立的塔群建筑,不是血腥残酷的宫廷斗争,也不是子虚乌有的鬼怪奇谈,而是被奉为国祚象征而特别豢养的渡鸦。英国王室不但任命渡鸦官悉心照料这些渡鸦,还专门营建了屋舍供其栖息。英国人为何如此看重这些渡鸦?它们是如何成为英国国祚象征的呢?就让我们拨开时间的迷雾,从历史和传说中探寻伦敦塔渡鸦的前世今生吧!  相似文献   

6.
一年前,汶川大地震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令举国垂哀,世界悲恸。在之后重建家园的日日夜夜里,人们日益重视防灾减灾、保护生命与环境安全的问题。而由文化部艺术司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中央美术学院协办,中国美术馆策划的《渡:国际应急建筑设计展》,则是以独特的形式对5·12汶川大地震中罹难生命的纪念。  相似文献   

7.
正时代:清材料:紫砂类别:水具收藏处:南京博物院绘写,即指用氧化铝、氧化铁或氧化镁等呈色剂,在素坯上绘画和写字。此笔海胎质地撮坚,呈深褐色。造型简练,呈圆筒形,平口、直腹、假圈足。表面以白、黄、赤、褐、紫黑等色泥绘写,江畔枝下垂,一持伞老翁待渡,江中一船头,头戴半笠,身披蓑衣,正驾一对小舟迎面划来,对岸山、树、茅屋均被白雪笼罩。构图古朴、技法娴熟。笔海底钤阳文篆书"杨季初"方印。  相似文献   

8.
古道寻踪     
"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渡澜沧,为他人。"一曲古老的歌谣,一段历史的脉冲,一叠文明的碎片,一重岁月的苍茫……古老的永平大地上那最精华,最辉煌悠远的一页,在这一曲传唱了两千多年的《博南谣》的雄浑与高亢中,剥离开那积淀了千年的尘埃与风雨,透出了它那神秘的面纱。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早晨,透过那幽幽地从远方传来的,已经显现得  相似文献   

9.
張求會 《中国文化》2013,(1):145-149
一引子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 895年)的守台、内渡,堪称唐景崧(字维卿)一生最重要的大事之一,当时的舆论和后来的学术界,对此事的评价始终以否定和批评为主,但也一直存在着争议。身为唐氏孙女婿的陈寅恪,虽然并不专门研治晚清史,对于这一敏感话题还是留下了一些言行的碎片。我曾将这些碎片攒连在一起,藉以凸显陈氏勉力维护传统伦理的良苦用心,肯定其不掩其真、不丧其实的职业操守。在这篇  相似文献   

10.
晚清時期先進的士大夫既不拒絶横向的"西學東漸",也縱向保留原有文化傳統,例如他們都恪守臣節、篤信風水。作爲從四書五經營壘中走出來的佼佼者,他們還難以捨棄儒家話語系統、價值理念,具有"近代過渡性人格"的面貌特徵。陳寶箴作爲其中一員,同樣脱離不了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在戊戌變法運動這場歷史大風浪中,士大夫群體分化出錯綜複雜的頑固派、洋務派、維新派、保守派,統而言之,即新黨、舊黨,陳寶箴的政治分野到底屬於新黨還是舊黨?抑或不新不舊、亦新亦舊之間,尚須史家根據现有材料和進一步挖掘史料予以默證深探。  相似文献   

11.
古今南安渡     
正福建南安为沿海地区,濒临台湾海峡。南安石井镇为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石井镇与水头镇为沿海地带。水头镇的跨海大桥,为目前世界最长梁式石桥,整体长达2255米。古时南安,有着众多内河渡口及无数小桥流水。宋元时代,南安水运十分发达,其内河现为泉州母亲河——晋江。晋江两旁有今时南安丰州、霞美两镇,为海上丝绸之路祈风之地,有着海神"通远王"信仰。丰州,为宋代闽南政治、经济、文化中  相似文献   

12.
天渡潮声     
A 天渡桥是一座古桥,它架在弥渡城西的毗雄江上.天渡桥这个名字,恐怕四百多年前就有些鹊噪了.因为桥架在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关津要隘上的缘故,这里少不了就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来.  相似文献   

13.
郑金洪 《寻根》2011,(5):139-141
溯源 翁姓出自姬姓,均为周昭王之后,主要来源有二:一以邑为氏。周昭王妃生庶子姬溢,食采翁山,其子孙以邑为氏。翁溢为翁姓始祖。二以名为姓。周昭王幼子出生时左手有“公”字纹,右手有“羽”字纹,周昭王遂给幼子取名为“翁”,翁的子孙便以翁名为姓。  相似文献   

14.
一 引子 光緒二十一年乙未(1895年)的守臺、內渡,堪稱唐景崧(字維卿)一生最重要的大事之一,當時的輿論和後來的學術界,對此事的評價始終以否定和批評為主,但也一直存在着争議.身為唐氏孫女婿的陳寅恪,雖然并不專門研治晚清史,對於這一敏感話題還是留下了一些言行的碎片.我曾將這些碎片攢連在一起,藉以凸顯陳氏勉力維護傳統倫理的良苦用心,肯定其不掩其真、不喪其實的職業操守.  相似文献   

15.
郑金洪 《寻根》2012,(3):138-141
入闽 《八闽通志》载:“谢永于西晋永兴二年(305年)任晋安郡太守,又有谢竭(梁末)任建安郡太守。”(《八闽通志》说谢竭是建安郡人,因而认为他最先入闽为宦者。而现有族谱中记载最早入闽者为谢成。古田《谢族家谱》载:谢成于唐武德二年(619年)为唐平南守,居三山福城,不慕北上,竟为南支。  相似文献   

16.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不是李清照笔下的江南,是高原江南,大理西湖湿地。梦一样的水乡,高原上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在清波荡漾里放歌。秋风起,秋水盈、秋草黄,越冬的水鸟在大理诗意栖居。白鹭是不必说的,它们早已将洱海流域视为自己的家园,在洱海的滩涂地,在大青树的枝桠间,在苍山与洱海间的平畴沃野中,在洱海畔的  相似文献   

17.
一“汉德广,开不宾,渡博南,越兰津,渡澜沧,为他人。”老人一边抚摸着花白的胡须,一边对着浓浓的大雾,抑扬顿挫地唱起来。此刻,叮当关松风低沉,水雾弥漫,偶有阳光穿透雾霾溅到青葱的野草上,几粒露珠顿时散发出珍珠的光斑。而野杜鹃保持着燃烧的姿容,一阵风重新吹起已经落定的灰烬,历史的门在缓缓开启。光!那是剑在穿梭,那是刀在发怒,那是一场战争,正在叮当关拉开。接下来,  相似文献   

18.
回眺故乡     
洱河西去 在罗贯中的心目中,1700多年前的西洱河虽没有汹涌澎湃的气势,却也有足以阻隔十万大军的威力:却说孔明自驾小车,引数百骑前来探路。前有一河,名日西洱河,水势虽慢,并无一只船筏。孔明令伐木为筏而渡,其木到水皆沉。孔明遂问吕凯,凯曰:“闻西洱河上流有一山,其山多竹,大者数围。可令人伐之,于河上搭起竹桥,以渡军马。”  相似文献   

19.
魅力 当我行走在阿根廷那广袤的大地上,阵阵南美异域文化的热浪扑面而来。那热情奔放的拉丁气息,沁人肺腑;那五彩斑烂的美洲情调,动人心魄,令人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20.
念庐行     
汀江支流黄潭河,南流至上杭蓝家渡,纳东溪之水。东溪岸边,有一座全由青砖包镶的宅居,名目:念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