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止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了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  相似文献   

2.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但当孩子犯错误或行为偏差需要纠正的时候“赏识”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甚至略显虚伪。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选择逃避责任。回想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生难忘的。  相似文献   

3.
学会思考     
一位父亲带儿子在树林里散步,看到许多鸟在飞。别的孩子能说出鸟的名字,儿子却说不出。父亲安慰他:“即使你可以用世界上所有的语言叫出那鸟的名字,但关于那只鸟你却一无所知。所以,我们来看看那只鸟在做什么吧——这才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杨洋 《教育文汇》2004,(6):46-47
近日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人看见一只幼蝶在茧中挣扎了很久,觉得它太累了,出于好心,用剪刀小心地把茧剪掉了一些,果然这只幼蝶轻而易举地爬了出来。然而,不一会儿,这只幼蝶竟然死去了。原来,幼蝶在茧中的挣扎是在锻炼自己、完善自己,让身体更加结实,翅膀更加有力,从而使得自己得以生存和飞翔。可见,恰恰是人的“好心”害死了这只本可翩翩起舞的蝴蝶。  相似文献   

5.
陈萍 《早期教育》2000,(10):27-27
许多年轻的家长对孩子提出的种种“为什么”显得颇不耐烦,或草率回答,或粗暴拒绝,殊不知这样会扼杀孩子的求知欲望,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缤纷的世界对孩子来讲是丰富多彩而又充满着疑问,这恰恰也是引导孩子发展提高的动力之源,因为孩子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会提出各种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是经过分析与综合、比较与类比的过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很多“爱的误区”,许多家长对孩子倾注了过多的爱,总认为现在的孩子读书太辛苦,学习压力太大,竞争太激烈,所以对孩子付出的关心也前所未有。只知对孩子一味的付出,而不求孩子的任何回报,缺乏让爱在孩子身上再生的教育意识,结果孩子不懂得什么是爱,得到父母的爱越多,所给予父母、给予他人、给予社会的爱越少。这样使得现在的孩子不仅对来自他人的关爱照单全收,并且认为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8.
刘黎明 《家庭教育》2005,(4A):22-22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两只井底之蛙对造物主说:“请您帮助我们离开这个巴掌大的地方吧。”造物主说:“行,现在有两条路供你们选择,其一,给你们延长20年的寿命,你们大概需花10年时间苦练跳跃之功,等有朝一日依靠双腿的力量跳出井底后,则可自由地生活在广阔天地;其二,用你们的双腿换取一对翅膀,能像鸟一样飞翔,但必须一直飞下去,不能作片刻停歇,否则,落地之时即为死亡之日。”  相似文献   

9.
陈艳梅 《早期教育》2004,(10):28-28
某幼儿园的一次家长交流会上,一位父亲站起来,忧心忡忡地讲述了他的苦恼:“儿子才上中班,可是太自信了,甚至到了固执的程度,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有一次画椰子树,儿子画完树之后,又让树长上了椰子,但是他的椰子却一个串一个,从树上一直长到了地上。我告诉他椰子树不是他画的那个样子,儿子偏说椰子树就是像他画的那样。为了说服他,我找来了椰子树的图画给他看,可儿子还是坚持椰子树就是像他画的那样。我很担心儿子这种情况会影响他今后的发展。”看得出来,这位父亲很关注自己孩子的发展,对孩子的“不良倾向”甚为忧虑,并急于用事实来纠正儿子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孩子学会了走路,一家人在院子里逗他玩,不慎被一块砖头绊了一个大跟斗。爸爸急忙跑过去把孩子抱进怀里,左一脚右一脚踢着那块犯了罪的砖头说:打死你这鬼东西,打死你这鬼东西!  相似文献   

11.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需要体验的幼儿园生活是具体而实际的。如何遵守幼儿园常规,如何适应集体生活,如何掌握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是孩子们这一阶段的必修课。要让孩子尽快进入角色,老师建议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给孩子提供动手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一叶 《幼儿教育》2014,(12):13-13
了解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行为,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课,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当我们无法理禳孩子的所想所为时,听听孩子的解释,也许便豁然开朗了。在我们家就发生过这样的事。  相似文献   

13.
林颐 《幼儿教育》2011,(1):13-13
晚餐时,儿子夹起一个鸡翅放在我碗里,说:“妈妈,这是你的。”我夹起鸡翅,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虽然自己不爱吃鸡翅,但不想拒绝儿子,之所以这么做,只是想给孩子一个爱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每当我和女儿单独在家的时候,她都会热切地要求自己做饭。我想让孩子独立,但是到了真正实施的阶段,还是不太放心。  相似文献   

15.
16.
刘忆如 《家长》2009,(2):20-21
孩子做错了事,如果父母能够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能够给孩子解释的勇气,那么,亲子之间的和谐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7.
看看我们周围的孩子,你不难发现他们可以很认真地打扫完教室,然后随手把垃圾袋扔进厕所里,原来家长总把垃圾扔在家门口的花坛里;偶然忘带作业,他们总会说:“都是爸爸(妈妈)昨天没帮我放好。”随后拼命责怪家长,他们似乎忘了这并不是家长的作业,而是他们自己的作业。  相似文献   

18.
徐兰的女儿在幼儿园学了一点关于种子的知识,回到家里背诵:“蒲公英的种子像一个小伞兵,在天空中飞翔。”徐兰夸女儿:“你背得真好听。”晚上临睡时,女儿趴在她身边,一副沉思的样子:“妈妈,蒲公英是有种子才长大的,我长这么大,那颗种子是从哪来的?”徐兰哑然失笑,心想,是不是她小脑袋里一直在琢磨这件事? 生女儿的时候,徐兰是剖腹产。因此,当女儿提出“我是从哪里来的”时,徐兰对女儿说:“你也是  相似文献   

19.
给孩子自尊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他想考第一,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非常悲伤。因为她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该怎样回答。又是一次考试。这一次,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面对儿子的疑惑,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  相似文献   

20.
关耳 《教育艺术》2003,(12):54-54
随着单亲家庭的日臻增多,大批单亲孩子步入社会。应当承认,与双亲孩子相比,单亲孩子的精神世界往往是单一的、残缺的,不是缺少父爱的照耀便是缺少母爱的亲昵。因此多数(不是全部)单亲孩子显得性格孤僻、古怪、不合群,或过分自卑,或特别敏感,有时甚至会产生一些过激行为,譬如逃学、出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