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自有他们多姿多彩的世界。你可以有所 “期待”,但不必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你可以有所“扶正”,但不必用成人的思维去“匡正”他们。因为孩子自有聪明,我们不要自作聪明,要能够蹲下来看孩子,要成为孩子的“共同遭遇者”。 请品读《小女孩有意跌了一跤——一个小女孩的智慧》(摘自《成才导报》):  相似文献   

2.
人们都说他有点石成金之术、变废为宝之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无论多么顽劣、多么笨拙的孩子,只要经他点化,都会脱胎换骨。同事问他:“你用什么办法使那些自卑的学生不自卑,骄傲的学生不自傲?是不是有什么秘笈没有公开?”老师说:“我哪里有什么秘笈?我只说一句话就足够了。”同事问:“哪句话?”“每个人都是天才。”“这话有什么新鲜?”“对于自卑的孩子,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所以你不必自卑’;对于自傲的孩子,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所以你也不必自傲’。”每个人都是天才@小黄  相似文献   

3.
记得某期“幽默”上登有这样一则笑话:夜深了,孩子怎么也睡不着。妻子央求做校长的丈夫说:“你快做个报告吧!”丈夫问:“为什么?”妻子说:“我见你一做报告,听讲的孩子就睡着了。”读后令人捧腹。且先不去贬议这位校长可能有长篇大论的怪癖;也不必抨击他的报告  相似文献   

4.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应邀为许多报刊做专栏撰稿人,也接待了许多来访的朋友,知道了许多家教故事。在本文中我想和朋友们“实话实说”。如果您是一位特别想让孩子成为“人上人”或“超人”的父母,那么请您不必费心关注本文,因为心理咨询师关注的仅仅是怎样让孩子成为一个“人中人”,成为心理健康的“凡人”;如果您是一位特别想让孩子成为经天纬地之“才”的父母,那么也请您不必费心关注本文,因为心理咨询师关注的仅仅是怎样让孩子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心理咨询师越来越认为,我们大都是凡夫俗子,然而,只要我们拥有了健康的心理,就能经得住…  相似文献   

5.
很多孩子都喜欢把玩偶想像成有生命的,经常似模似样地对着它们说话,假装和它们一起玩游戏,一起“过家家”。女孩子尤其爱玩这样的“假装”游戏。如果你的孩子爱玩假装游戏,不必担心,不必制止她,更不能取笑她。  相似文献   

6.
礼物的内涵     
一个远离大海的小女孩送给老师的生日礼物是一个美丽的贝壳。老师问她:“你是从哪儿弄来这么美丽的贝壳的?”小女孩回答说:“这种贝壳只有很远很远的一个海滩才有。”老师深受感动,她知道小女孩一定是走了很远的路才找到这个贝壳的。她说:“孩子,你不必单单为了给我找一份礼物,  相似文献   

7.
孩子打完电话,不必问“谁给你的电话?”或“你电话打给谁?”那天,儿子洗澡的时候,我接到两个找他的电话,从声音上判断,是同一个女孩子,我都将电话转到了浴室,正在洗澡的他自然也接听了电话。然而,当他洗完澡,我  相似文献   

8.
儿子:这也许是我第一次给你写信,感觉以父亲的名义写信颇有点儿特别。有些内容比较严肃,可为什么选择书面形式,用文字来表达呢?个中道理,似乎不必明言。你很少独自外出,这一次离家数天,我还真有点儿不习惯,总觉得缺了什么东西一般。一个人总是要离开家,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的。需要告诉你的是,你每走一步,都是在书写着自己。没错,是书写自己,下面我想专门和你谈谈“我们的书”的话题。你当然清楚,所谓“我们的书”,指的是《孩子是枝笔》那本书。其中的“父亲手记”,可以算是我在书写自己,也算是特地写你。哪个父母提起自己的孩子,不都是津津…  相似文献   

9.
乐乐和许多孩子一样,有一些“任性”的行为,比如,挑食、不爱吃青椒、晚上不肯睡觉等等。妈妈知道,二三岁孩子的“任性”是出于他们不懂得“为什么”。虽然,大人也给他们讲一些道理,但孩子实际上是不理解的,或者是一知半解的。比如,一位妈妈教育三岁的女儿“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但当妈妈叫女儿帮自己拿鞋子的时候,女儿的回答是“妈妈,你不是说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吗?你也要自己拿鞋子”,说得妈妈哭笑不得。其实,年幼孩子的良好行为培养,是从做事开始的,而不必一定对他讲许  相似文献   

10.
一、阅读下面短文 ,回答问题。等待已久的电话铃声终于响了。博士赶忙抓起听筒 ,一个低沉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 :“喂 ,你家主人在家吗 ?”“我正是。”“哦 ,你就是大名鼎鼎的爱斯托里博士吗 ?”“在下正是 ,请问您是哪位 ?”“这不必博士操心啦。你没觉得身边少了点什么吗 ?”“啊 ,原来你是把……”“没错 ,你的孩子 ,在我这儿睡得正香呢。”“你到底想干什么 ?我的孩子刚出生不到一年 ,他是我最……”“你要是真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 ,就不该把他搁在车里 ,自己走开哟。”“果然是那时候被你拐走的。我刚才下车买包香烟 ,你就下手。是有预谋…  相似文献   

11.
“早上好!”母亲不必每天早上去叫醒孩子。“起来,要晚了!”的催促远不如让闹钟“叫”孩子起床。刚刚六岁的李丽早晨起床总是很难,后来,母亲给女儿买了一个漂亮的小闹钟。第二天早晨,闹钟提前十分钟闹响,母亲对李丽说:“你还可以再睡一会儿。”李丽从床上跳起来说:“不行,我要迟到了。”这里  相似文献   

12.
听孩子的话     
到一个朋友家里去,说到各自的孩子,朋友说:我这孩子特别不听话!”我笑着问:那你听孩子的话了吗?”他一愣,问:“我还用得着听他的话?”我点点头说:“你如果认为自己跟孩子是平等的,那就得听他的话——是听他说话。如果你能做到主动抽出时间听他说话,如果你总能做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再发表意见,如果你发现他的话说得有道理,哪怕是偶尔有道理,你也能虚心地接受,我相信,他就会好好地听你的话,你就不会抱怨他是个特别不听话的孩子了。”我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当然,也经历了一个摸索的过程。开始时,我也认为所谓家教,就是对孩子…  相似文献   

13.
从小学到高中,10个孩子有9个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不信,你可以问问你的孩子,如果真是这样,你也不必大惊小怪、惊惶失措。重要的是,你必须明白:  相似文献   

14.
我们是朋友     
我喜欢孩子们,孩子们也喜欢我,每天我都可以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疯”。我和孩子们之间没有距离,因为我们是朋友。在与这些孩子第一次接触时,我便对他们说:“我们做朋友,好吗?”孩子们都疑惑地看着我,我又补充说:“你们在和我说话时,可以称呼‘你’,不必叫我邱老师,可以吗?”孩子们笑了。果然,他们常常会主动地与我交谈:“你昨天在干什么?”“你喜欢看动画片吗?”“给你玩我的玩具”……改变与孩子之间的称呼,这是我和他们成为朋友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孩子跑到山上.无意间对着山谷喊了一声:“喂……”声音刚落,从四面八方传来了阵阵“喂……”的回声。大山答应了。孩子很惊讶,又喊了一声:“你是谁?”大山也回音:“你是谁?”孩子喊:“为什么不告诉我?”大山也说:“为什么不告诉我?”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故事,我曾经多次拿它来教育孩子: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小孩子独自站在山谷里大声嘁道:“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回他的回声:“喂!”他又喊:“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尖声大叫:“你是蠢材!”立刻又传来“你是蠢材”的回答。孩子十分愤怒,对着小山骂起来,小山也毫不客气地回敬他。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因为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它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  相似文献   

17.
《父母必读》2010,(9):148-148
如果因为生病等原因,你不得不卧床休养时,不必担心没办法陪孩子玩.因为像这样的情形并非只有你一个人遇到过,大家都有很多不错的主意可以借鉴。很多玩法.同样也可以用于孩子需要卧床休养时来打发时间。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孩子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字,大概就是“你”了——“你太不像话了!”“你真是槽透了!”“你应该……你不应该……”在一片“你你你”的批评、质问乃至斥责声中,孩子或惶惶然, 或茫茫然,或愤愤然,效果都不怎么好。效果不怎么好的原因,固然可以从孩子自身去找。但是家长不太讲究教育艺术,恐怕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试想,连珠炮式的“你你  相似文献   

19.
《新作文》2006,(6)
一是意识盲区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各年龄阶段的特点,比如“少年十四五,天天气鼓鼓”“,少年十六七,时时惨兮兮”。孩子与父母是平等的,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要充分地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处在一个什么年龄,他这个年龄的特点是什么。二是成年人的常规教育盲区家庭教育中家长总是喜欢用自己的观点去教育孩子应该怎么做,而不知道在某一天,你已经比孩子懂得少,你也需要用一种“仰视”的方式去观察他。三是审美疲劳的盲区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有一天家长会发现,孩子变得很厌烦你,这其实也是一种“审美疲劳”。作为父母也要给孩子一些新鲜感,每天要有点…  相似文献   

20.
家教信息     
家长不必再给孩子作业“签名”不久前,上海卢湾区的小学生家长得到了一种“解放”:孩子的家庭作业不必天天“签名”。这是该区教育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而采取一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