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儿子李硕是山东师大附小一年级的学生。据他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张瑶老师说:“你的儿子在性格上越来越像你了。”尽管我知道我的性格达不到特优级别的要求,甚至我的爱人经常说我的毛病不少,但是,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我知道自己的性格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况且,按照一个理想的模式,把自己的性格修炼到至真至善  相似文献   

2.
黄忠富 《家教指南》2003,(11):45-45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大多数的家长都会倾注大量精力和财力去培养孩子。这样做没错,也完全应该,可这只是丰收的愿望和勤奋的“田间管理”。你的孩子将来能成什么很重要的一环是“播种”,要看你当初播下了什么种子。不要因为自己的孩子一平凡就怨天尤人,不要因为自己的孩子一不孝就抱怨社会,不要因为自己的孩子一失足就完全放弃。你应该多想想自己原来做了些什么,现在应该从何做起。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可能凭空生出个什么果子来。不要过分相信遗传因素,尽管这固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它不是最重要…  相似文献   

3.
祁丽薇 《现代家教》2003,(12):23-23
一本好书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一本好的育儿书,可能会改变孩子和母亲的一生。这是遇到《哈佛多元智能》之后我想说的第一句话。其实我一直是个崇尚自由的母亲。对儿子,除了让他健康快乐外我一直没有过高的要求。儿子出生后,我总算找到一个给自己的童年补课的机会,和他一起在地板上打滚,一起争夺心爱的玩具,一起抢可口的零食……我原以为这种“无为而治”的教育方式会贯穿儿子的一生,直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2005,(11B):22-24
一波三折学钢琴 失败的第一回合 “啪”的一声,我给了儿子一个响亮的巴掌,随后是自己无限的心疼和后悔。  相似文献   

5.
女儿学琴将近一年了,她从开始的每天弹二十分钟到后来的半小时,再到现在的一个多小时,弹琴成了她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毕淑敏 《师道》2003,(5):13-13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真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  相似文献   

7.
红霞 《成长》2005,(5):63-63
小时候父亲是猫,我就是那贴着墙根走的灰溜溜的小老鼠.从骨子里怕他,他厉眼一扫.我立即要屏气凝神。  相似文献   

8.
我是个音乐迷,尤其喜欢肖邦的钢琴曲,因此结婚之前我就和妻子商量,等以后有了孩子,一定要着重培养孩子的音乐才能,争取让孩子在音乐方面出人头地。  相似文献   

9.
张佐香 《陕西教育》2005,(10):39-39
孩子.妈妈从小就喜欢创造性的劳动。而现在,妈妈全身心投入到一个充满欢乐、充满温馨和疲惫的创造中——妈妈在创造你呀!  相似文献   

10.
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名叫“帝王蛾。”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我一直被单位派往驻外省的联络处工作,两三个月才能回家一趟。糟糕的是几乎每一次回家,妻子都要向我大发牢骚,唠唠叨叨地埋怨我只顾工作不要家庭,以致儿子越来越不听管教越来越不像话了,等等,把我的耳朵都快听出厚茧来了。  相似文献   

12.
如果自己的孩子成绩一直上不去或者有下滑趋势,如果他经常不听家长的话,或者偷拿了家中的钱物,甚至有一天,因为贪玩竟不回家,身为家长,一定是又气又急。这种情况下,如何把孩子教育好,引导好,家长们可谓煞费苦心。有的家长注重疏导,有的一筹莫展,也有的对孩子大打出手。  相似文献   

13.
孩子们大都好玩、好动、好奇。这“三好”稍微突出一点,人们就称之为“顽皮”。尽管大人们小时候也曾经顽皮过,但对顽皮的孩子还是心烦意乱,甚至感到对他们的教育十分困难。岂不知,正是这种困难,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面对顽皮的孩子,大人们是利用自己的威严、严厉制止孩子的顽皮行为,让他们言听计从;还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孩子的天性得以发展,向成才的路上走去?我想,所有的大人们都会同意后者,而不同意前者。然而,实际情况往往同我们的意愿相去甚远。我们常常会看到这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有甲乙两个同乡人在外经商。一次,甲要回乡,乙就请他捎点东西给自己的孩子。甲问乙,孩子叫什么。乙很自豪地说,就给你看到的最漂亮的  相似文献   

15.
这一代孩子.生活条件好,聪明活泼.但很多地方让人琢磨不透:他们爱唱的、爱看的、常说的.令大人们纳闷、啼笑皆非:他们穿戴奇特、审美个性、时尚.我们有点跟不上、读不懂:他们最懂AA制,前所未有的要求民主、平等、追求创新.但他们却脆弱、慵懒、缺大气;家长喊累。老师也说难以理解……  相似文献   

16.
有人曾对青少年学生做过问卷调查:“你最讨厌的家教方式是——”填写“唠叨”的占65%;“你最理想的父母形象是——”,62%的学生答的是“理解子女,不唠叨”。可见,唠叨确系现今家教中的多发病。家教中的唠叨,内容大多指向“不准”、“不许”、“不要”、“切莫”等禁  相似文献   

17.
刘书宏 《师道》2006,(1):49-50
一个老爸用幽默、活泼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小女儿然然的一段成长经历。然然聪明、调皮,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所作所为有时使人目瞪口呆,让人觉得有些烦人,但这个可爱的小丫头却人见人爱。本书体现了一个父亲、一个男人对孩子教育成长、社会环境的思考,语言朴实幽默,有些地方令人捧腹大笑,有些地方又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8.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长大后具有健康的性观念和性行为,但每个父母都不知道该怎样去教。“怎么说得出口呢?”他们想,“要是有一个这方面的好老师就好了!”其实,这些家长没有认识到———你自己就是孩子第一任且是最好的性教育老师。别担心自己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知之不多,不能很好地教孩子,因为比性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性榜样的树立。孩子可以了解到许多有关性方面的知识,但他日后照样可以成为一个态度冷漠、情绪忧郁、胆小怕事,有性功能障碍的人。而如果父母每天的言谈举止相亲相爱、温馨和谐、相互赞赏,无疑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因为孩子…  相似文献   

19.
梁慧 《师道》2004,(2):53-53
今晚是好朋友的生日,好友无论如何要我去参加她的生日聚会。这样的狂欢一般都会持续好几个小时,带孩子前往是不太方便的,何况她第二天要上幼儿园。于是,我向5岁的女儿请假:“小乖,妈妈和你商量一件事,今晚我得去参加一个好朋友的聚会,可能会晚点回来,你先和外婆睡,好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