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一、德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1.“生活教百”理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和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很早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不能脱离社会,道德教育也不能只靠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通过参与社会生活来进行。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也将“学会共同生活”作为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3.
南丽  马永新 《中国德育》2012,(17):49-53
为什么选择兰州?一方面是因为她的独特,“丝绸之路”造就了她的神秘,“黄河母亲”孕育了她的温情;另一方面,这里的德育经验让人耳目一新,其中不乏可资借鉴的智慧灵光。  相似文献   

4.
学校德育,需要所有教师参与,它既是政治课教师的职责,也是其他各学科教师的职责。但从近代开始到现在,教学本身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这个变化又同德育、智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地位的变化相关,即教学呈智育化的趋势,影响到一般教师对德育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思想品德课(称之为“直接德育”),其效果及其本身都引起人们的怀疑。于是人们的注意力又转向各种教学和各种活动(称之为“间接德育”),希求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蒋建微 《家庭教育》2007,(3S):32-33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每天的用餐时间成了家人相聚的良机。许多国家都特别重视孩子的餐桌教育:英国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无形的“餐桌礼仪教育”:美国的家长则比较重视进行环保教育;日本许多家庭的餐桌犹如课堂,他们称之为“食育”。大人在餐桌上的言行,对孩子身心所产生的影响甚至比学校的功课还要深刻。[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德育"一词本源于人们的生活,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它逐渐淡化了生活层面的内容,演化成知识教育,强调对认知、记忆等的训练与培养,缺失了与学生真实生活的结合。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启示我们:生活世界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宝贵的教育时机。这对我们确立开放的研究视野,以生活为根基,通过生活进行德育,从而达到育人之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德育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如何做好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当代学校德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德育工作者有必要在这个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重新审视传统的以“灌输”方法为主的德育模式,坚持将学生作为德育主体,丰富德育方法,重视德育实践,构建主体性的德育模式,实现德育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8.
王金龙 《上海教育》2000,(10):29-30
归纳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可用“以学生发展为本”加以概括,而考察素质教育的全部外延,则明显地看到德育始终被放在首位,于是就存在这样的一个命题:“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德育,抑或可称在德育中如何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我们认为:二者的契合点应落在学生的“成人”教育上,(也有称“做人”教育,但我们认为前者所表达的含义似乎更确切、更深刻,因为“成人”体现了一种发展观点,一种教育过程,故本文用“成人”教育这个概念。)而审视当前德育工程,我们会发现,恰恰是这一点却成了一个薄弱环  相似文献   

9.
德育之为德育--大学德育研究的前瞻性评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大学德育研究中日益显现出人文缺失的弊端,其根源在于交往的缺失和目的理性的盛行。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从交往理性出发,确立“交往德育”理念。交往德育是一种主体间性教育,是一种师生的存在生存,其真谛是通过师生真诚而非扭曲的交往,指向一种“美好和真诚”的生活。交往不仅仅是一种德育方式,它本身便是一种德育理念。  相似文献   

10.
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正变得越来越数字化,我们时刻感受着信息时代前进的脚步。然而,近来一些地方的学校德育工作仿佛也卷入了一场“数字化”的运动,这就叫人感到有些担忧了。据《中国青年报》消息,南京市的一些中小学近来正积极投身于一场“盖章运动”。原来,该市要求中小学生毕业前必须去雨花台、梅园新村、孙中山纪念馆、江东门纪念馆、市博物院以及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等6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教育,参观结束后,由各场馆在中小学生随身携带的手册上盖章,盖章不齐者不予毕业。于是在毕业前夕,各场馆空前繁忙,某基地一天要盖六…  相似文献   

11.
12.
黄书光 《中学教育》2009,(4):47-49,60
改革开放后中国德育逐渐摆脱过于政治化的束缚,呼唤回归“生活教育世界”。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就必须用儿童熟悉的前进的生活引导儿童向上发展;必须树立完整的生命意识,关爱儿童的内在需要和人格尊严,促使其身心健康成长;融入多元的文化生态环境,养成主流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因此,多元文化的有机统一和主流价值观念的合理重建成为当代中国德育改革与和谐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关于德育概念的规范性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词源上分析,德育指道德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事实,其本质是教人“向善”和“求善”。德育的这种本质性认识要求我们必须以“善德”为核心重新构建德育的内容体系,建立起相对独立的道德教育体系、公民教育体系、政治教育体系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立足于道德教育,整合其他各种教育活动,全面培养人的良好品格。  相似文献   

14.
“信息载你邀游宇宙,网络带我穿越时空。”没有什么人可以阻挡网络时代的到来和发展,没有什么人不憧憬网络时代带给人们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扩充,网络给人类带来了又一个新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5.
魏霞 《时代教育》2010,(1):240-240
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他关系到每个学生日后的发展与人生轨迹,亦能够影响整个国家、民族的发展方向和命运。因而,每个班主任必须深思,而且要慎行。本文总结了作为班主任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在德育工作方面,形成了自有的新德育观。  相似文献   

16.
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在我国长期以来是用德育首位论的观点来表达的。如果我们运用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德育首位论是不能准确的表述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也不符合教育的基本事实,客观上降低了德育的实践效果。从教育基本规律来看,德育是人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核。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应该用德育核心论来表达。德育核心论即符合教育的基本事实和规律,又能充分说明德育的地位和德育与人的其他教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德育:人学的视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人学的视界透视德育,是指德育把人学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德育以人学世界观为基点,对德育实践进行深刻、生动的探索、思考、总结,让真实、大写的人突显于德育之中。而德育树立人学世界观考量的标准有:第一,对人的“生存实践性”的正确理解;第二,对人与社会、人与道德、把握人与把握物这三种重要关系的人学理解;第三,把理解与对话作为德育的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9,(A1):167-168
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工作要求幼儿园老师要凭借自身的专业素养,将贴合幼儿园孩童德育教学特点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融合,全方位了解孩童在各类教学活动参与过程中的表现,这有助于落实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条件要求下的幼儿园德育教育教学渗透。本文以幼儿园教学活动开展为研究对象,分析德育教学研究对于幼儿园孩童教学培育工作的作用,并总结归纳出幼儿园教学模式开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素质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促进人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因素。幼儿阶段正是塑造健康人格与思想道德意识的重要时期。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保证幼儿德育的准确与科学性,激发幼儿的自我主体意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行。因此,开展幼儿园德育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基于此,针对素质教育下的幼儿园德育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重点高中是升学预备学校。重点高中的学生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他们中的许多人将来将走上各级岗位 ,成为各项事业的参与者与决策人。他们的素质如何 ,能否把握未来的机遇 ,战胜未来的挑战 ;能否代表先进生产力要求 ;能否代表文化前进的方向 ;能否代表中国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从国运兴衰、民族复兴的高度 ,从重点高中学生未来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看 ,我们认为重点高中德育重在“双成”教育。所谓“双成”教育是指成人、成才的预备教育 ,也就是说重点高中的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