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高职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地区,他们的外语基础相对薄弱。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经过精心设计,创设各种情景,充分运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基本的语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汉语言教学问题一直受到整个教育界的关注,我国的民族政策向来是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与风俗习惯,实行"双语教学"的政策,也就是说少数民族的学生不仅要学习本地方、本民族自己的语言,同时也要掌握汉语言文字,说标准的普通话,这样的教学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就加重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负担,由于这部分学生经常生活在一个本民族的语言环境中,使得他们很难接受到汉语言氛围的熏陶,导致他们的汉语言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提高民族预科教学质量 输送民族优秀大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简称民族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形式的教育层次相比,民族预科教育学制较短、学生全部是少数民族、学生中学阶段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生都要面临选择大学专业。在教育实践中,西北第二民族学院从民族预科教育的实际出发,坚持以预科生发展为本,夯实知识基础,培养预科生的自信心,引导他们走向成功。高等学校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国家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而采取的特殊政策措施。是对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当降分、择优录取的少数民族学生,实施高等学校本、专科(高…  相似文献   

4.
李华 《高教论坛》2012,(4):50-51,83
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的学生均来自广西50个老少边山穷县的农村少数民族,他们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为了能让学生更有兴趣的学习英语,将本民族的灿烂文化用英语表达出来,笔者开设了富含民族特色的英语口语课。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的扩招,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成为高校中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在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都与汉族学生有些差异,从而冲突与矛盾也时常有之。处理好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矛盾,是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对民族问题的根本看法,是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民族问题上的表现和反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少数民族旅游也逐渐成为了现代旅游的热点旅游方式。旅游业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却拥有独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民族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同时,旅游开发也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生活、文化和居住环境等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本文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就旅游开发对民族地区的影响问题表述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个人收入存在民族差异,少数民族的个人收入与汉族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一差异的原因应该从个人体制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民族差异中去寻找。要消除个人收入的民族差异现象,一方面要破除少数民族职业进入的体制、风俗和心理等障碍,支持与鼓励他们进入一些个人收入相对较高的单位类型;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程度,扩充少数民族的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8.
研究民族地区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是推动民族地区数学课程发展的一项基础性研究。本文通过对数千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相对准确地把握了民族地区学生数学学习态度的整体情况。民族地区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不受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而更多地与儿童的天性、教材、教学方式、学校环境有关。保护儿童天性、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深化和细化双语教材建设等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数学成绩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学生是我国学生中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基本素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与汉族学生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边疆地区的稳定,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应紧密结合他们所在的社会环境及其自身特点,科学分析当前民族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通过构建新的教育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以及科学确立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等途径和方法对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提高其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使得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有机会到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接受教育。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到内地求学的民族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就必然与一般的考试焦虑有不同。因此,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发现在异地民族学生的考试焦虑原因中有四种焦虑原因相互交织在一起,而成就焦虑比较偏高,将其归因于集体无意识——民族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所占比例较大,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基础相对差些,有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尚未习惯汉语思维方式,这势必会影响这些学生写作速度和写作效果。应用写作如何让少数民族学生尽快适应汉语写作教学,除了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合理设置外,教学训练方法也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加强应用写作教学训练,是应用写作教学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东北三省历史源远流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地区,其本身就有着数量较多的少数民族.由于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传统体育影响以及独特的民族行为习惯,使得其与汉族学生之间出现了先天性的自然性的区别,例如以肉食为主的少数民族学生、自小摔跤的蒙古族及全民族舞蹈的少数民族,其体质相对会优于汉族学生,但在各民族进一步融合的基础上,各民族之间的共性越来越多,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对那些现代化、信息化等方面的生活习惯的接纳,减少了其民族特色运动、饮食等时间与质量,使得他们的体质出现了较大的落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合运用历史文献、统计分析、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呼和浩特建城至今蒙、满、回、汉四族在学校中的构成与交往及其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清代蒙、满、汉、回四学并立,互不混校;民国以后逐渐演变为大部分学校以汉族学生占大多数,同时混杂着少量的各少数民族学生的局面;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民族学校。本文认为,学校与工作单位、居住区一样,也是民族交往的重要场所,而且民族成员分布的密度更大。青少年儿童在校期间的族际族内交往状况,不仅影响他们现在、他们自身,而且潜在地影响他们未来走向社会和整个民族。现代学校一方面扩大了民族交往,一方面也培养了新的民族意识、强化和分化了民族利益。但就民族个体而言,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一般超越于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和云南少数民族教育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民族教育的机会成本问题;有能力支付和有意愿支付的问题;兼顾公平和效率;少数民族教育是学生、学校、家长以及其所属少数民族社区(村、寨、乡等)的互动过程;树立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的学生均是来自广西50个老少边山穷县的农村少数民族高中应届毕业生,这些学生分别来自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回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11个少数民族。在民族地区,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相对较差,英语口语能力更是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成都市民族高级中学是一所面向四川省甘孜、阿坝、凉山三州以及西藏自治区招收少数民族学生的内地市级示范性高中。十年来,学校为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提高民族学生的素质,促进各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对于这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从最初的带着陌生、审视的眼光打量他们,到今天我们能有的放矢地教育他们。十年的教育历程中,我们经历了困惑、迷茫、欣慰和喜悦的情感历程,初步探索出了异地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思路与策略。重叠父母、朋友、教师的三重角色,用爱心浇灌民族教育之花。民族中学实行寄宿制。对于民族学生而言,远离了…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繁衍、发展中积累了宝贵的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对民族成员的生产生活、思想行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其中也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也较为明显。本文从少数民族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积极因素出发,探寻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了当前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少数民族文化开发和利用不足的原因,并从课程建设、队伍建设、载体建设以及氛围营造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工作的大学约有三千多名少数民族学生,他们大部分来自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和自治区的民族聚居区。十多年前,学校里的少数民族学生单独组建班级,许多学院里都有民族班。民族班的学生住在一起、上课在一起,文体活动也是单独在一起,几乎和汉族学生不来往。他们在家乡读中学时,感受不到自己是少数群体。到了内地上大  相似文献   

19.
内地高等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不断提升,由于受到文化冲突、宗教信仰及学业压力等因素影响,民族学生有些特点需要我们高度关注.本文分析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实施人文关怀、推进“关爱型”社会工作开展,激发民族学生的梦想,将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民族社会化、民族认同、文化取向与少数民族学生幸福感的关系路径,采用民族社会化经历问卷、民族认同量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量表(中文版)和多元幸福感问卷对960名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民族认同、文化取向在民族社会化不同维度与少数民族学生幸福感之间具有不同作用机制,其中介关系与文化取向的集体主义取向和个人主义取向密切关联。民族社会化对幸福感的影响,除促使不信任为负向,文化社会化、促进和睦、偏见准备和接触他族均为正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