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特别是它的初级阶段,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发展所展示与证实的一个真理,也愈益成为人们的一致认识。与此同时,也发生这样一个问题:商品拜物教和商品拜物教观念在我国社会主义特别是其初级阶段是否存在?其性质和作用怎样?我们应如何对待它?对这个现实中提出的问题,理论界的看法还很不一致。为了引起进一步研讨,这里谈谈我的一些认识。考察、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拜物教问题,首先要确立一个理论前提,即:依据马克思的  相似文献   

2.
商品拜物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的关系表现为物的关系,从外表看来,好象是商品与商品的关系,马克思把这种性质称作商品的拜物教性质。通俗地说,商品拜物教就是指商品具有的一种不可琢磨的神秘性,致使人们对商品象对宗教中的偶像一样加以崇拜。马克思论述这一问题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前提的,那么,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是否还存在商品拜物教呢?在我国理论界对于这一问题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  相似文献   

3.
运用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理论,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际关系及其产生的原因,对于理解各种人际关系,加速“四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一、要区分不同社会形态中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和特点马克思在分析“商品拜物教”的性质时明确地指出:“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性质,因此拜物教是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他还说:“劳动产品一采取商品形式就具有的谜一般的性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是从这种形式本身来的。”“是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所谓特有的社会性质,是指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变为社会劳动的这种社会性质。这就告诉我们:第一,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有商品拜物教存在。这里讲的是商品拜物教的一般。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创立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对认识和揭示资主义经济的本质所起的巨大作用,已充分地得到了证实。那么,它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和改革是否还有意义呢?本文想就此问题谈一些看法。一商品拜物教理论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一卷一章四节集中论述的。由于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所讲的商品拜物教是社会生产关系,还是社会意识的问题存在着分歧,而本文首先就涉及这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必须先探讨它。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批判理论,主要是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商品拜物教现象遮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是商品拜物教的发展形式,而且商品拜物教的消除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的中国,客观上有商品拜物教产生的条件,因而有必要分析现实中形形色色的拜物教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深刻理解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理论,试图为当前中国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6.
商品拜物教的存在基础是商品生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商品拜物教广泛而深厚的存在基础,这既符合商品拜物教广泛存在的实际,又符合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和商品生产关系的论述。我们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商品拜物教二者关系必须坚持辩证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拜物教发展的总趋势是逐步减弱,但在其减弱过程中,在某些特定时期、特殊条件下,其作用会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7.
周晓晓 《河西学院学报》2007,23(3):36-38,41
通过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的发展形式以及商品拜物教的内涵和本质的分析,得知商品拜物教和拜金主义在来源、性质以及和商品经济的关系三个方面存在不同,从而得出“商品拜物教≠拜金主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拜物教产生的原因宋凡金商品拜物教是指由于生产关系的物化而使商品所具有的神秘性质。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使劳动价值理论更加完备,并成为解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把钥匙。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不敢也不愿意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商品拜物教。实...  相似文献   

9.
权力崇拜,是我国公民非独立意识的重要表现。近年来,它已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但对权力崇拜以及由此产生的权力拜物教的分析并不多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商品拜物教,当它与几千年封建传统在人们心理上的积淀——权力崇拜结合时,必然会产生权力拜物教。了解权力拜物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基础,分析它的危害,提出制约它的社会机制,对于深化改革,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数拜物教     
古时,人类曾以为高山、大树、巨石等自然物,具有神秘的、非人所能理解和抗拒的力量,于是对它们顶礼膜拜以祈福避灾,称为“拜物教”。在商品经济、市场体制的条件下,商品和货币以其神奇和不可抗拒的力量,操纵着人的命运,商品就是财富,什么名誉地位、才貌道德,有钱就有一切,于是就有“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的盛行。而今在我们学校所盛行的,则是对分数顶礼膜拜的“分数拜物教”,其影响还及于社会。“分数拜物教”在我们学校里盛行,已有相当历史。所谓“古已有之,于今犹烈”,在学校里,它无处不在,衡量一切,也统治着一切,迫使人们成为只…  相似文献   

11.
在对《资本论》第一卷的理解上,关于商品拜物教的含义,是引起理论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经济学家卢森贝把商品拜物教解释为“人们生产关系的偶象化”,指出“商品群物教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现象,不是错误的头脑的幻想。”苏联《简明经济学辞典》也认为,商品拜物教是“以生产资料私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第四节“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中提出的商品拜物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呢,还是一种社会存在?对此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说法认为,商品拜物教是一种一般的社会意识;①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商品拜物教指的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②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商品拜物教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而商品拜物教作为一种观念则是社会意识。③笔者认为:商品拜物教是指在商品经  相似文献   

13.
周健 《安顺学院学报》2001,(1):35-37,4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当作商品拜物教所阐述的商品关系的状况,在我们的制度并未完全消除;由于经济的原因,更增加了社会主义商品拜物教存在的必然性和复杂性;也必然使教师职业道德产生这样那样的变化。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商品拜物教的性质是社会生产关系还是社会意识?这是学术界中一直有争论的问题.本文根据对《资本论》德文、中文的对照考证及马克思对“商品”、“资本”的拜物教性质的论述,得出如下结论:产生上述争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混淆了“商品的拜物教性质”与“商品拜物教”这两个有着重大区别的概念.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商品的一种社会属性——即把人的生产关系歪曲地表现为物的关系的属性.它是商品社会关系中客观存在着的一种生产关系.而商品拜物教则是一种社会意识——即人们的主观世界对商品社会中人物颠倒关系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当作商品拜物教所阐述的商品关系的状况,在我们的制度并未完全消除;由于经济的原因,更增加了社会主义商品拜物教存在的必然性和复杂性;也必然使教师职业道德产生这样那样的变化.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的科技商品拜物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本来是人创造的产物,创造它的目的是要它为人服务,然而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它却反过来控制人、支配人和统治人。科技的巨大功能使人们产生了"科技无所不能"的神秘感觉,在心理上形成了类似宗教崇拜一样的知觉状态,这是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所特有的科技商品拜物教现象。科技商品拜物教在实质上是科技商品作为"物"所掩盖着的人与人的关系;从一般意义上看,它既不是来源于科技商品的使用价值,也不是来源于科技商品的价值规定,而是来源于生产科技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和科技知识作为商品时所具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认商品(货币)拜物教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货币关系的物化、物支配人的假象以及这种物化和假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生产关系和社会意识的统一;当代中国存在商品(货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并不等于拜金主义和一切向钱看。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在讲到劳动力商品这个问题时,大都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具备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所以其劳动力成为商品,没有涉及到社会主义的劳动力这个问题。那么该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力的性质呢?实际上劳动力商品不仅资本主义社会有,社会主义社会也有。劳动力商品作为一种历史范畴,它是商品经济社会共有的社会现象。首先,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与我国的实际不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深刻研究和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后,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是在《资本论》中得以完整阐述的。它主要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掩盖,其根源便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后马克思主义者齐泽克从欲望出发对商品拜物教理论进行了拉康式的解读,两人在商品拜物教的特征、起源和破除的可能性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分数拜物教     
古时,人类曾以为高山、大树、巨石等自然物,具有神秘的、非人所能理解和抗拒的力量,于是对它们顶礼膜拜以祈福避灾,称为“拜物教”。在商品经济、市场体制的条件下,商品和货币以其神奇和不可抗拒的力量,操纵着人的命运,商品就是财富,什么名誉地位、才貌道德,有钱就有一切,于是就有“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的盛行。而今在我们学校所盛行的,则是对分数顶礼膜拜的“分数拜物教”,其影响还及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