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秦腔》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魅力靠语言来表现。在这部长篇小说中,贾平凹在继承方言土语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语言,采用乡土化的写作,将文言、口语、方言、现代汉语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形成了《秦腔》个性化、民族化的语言特色,展示了作家在语言艺术创作上的探索与努力。  相似文献   

2.
刘月香 《培训与研究》2007,24(12):25-26
本文对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的主题从婚恋的角度进行了纳析:即引生畸形的苦苦暗恋的婚恋形式;夏风、白雪郎才女貌的婚恋形式;夏天义、君亭等世俗的婚恋形式;夏天智和四婶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传统婚恋形式,从而理解贾平凹在《秦腔》中的深情寄托。  相似文献   

3.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上月揭晓,贾平凹的《秦腔》以全票通过摘取桂冠。之前在起点中文网的读者调查“谁最有希望获得本届茅盾文学奖”中,有近30%的网友认为《秦腔》可以问鼎桂冠,呼声最高,此次得奖可谓众望所归。贾平凹表示《秦腔》得奖既意外,也不意外。他说:“在我的写作中,《秦腔》是我最想写的一部书,也是我最费心血的一部书。  相似文献   

4.
张昊琰 《文教资料》2014,(18):11-13
贾平凹作为当代文坛不可忽视的一位作家,其语言风格独特,带有浓重的地域性特征,其代表作《秦腔》和《废都》更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其非凡的语言天赋和深厚的语言运用功底。本文将把这两部作品结合,从神秘荒诞主义、诙谐幽默、符号化语言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四个方面对其语言风格进行整体把握、分析。  相似文献   

5.
作为生活在当代的作家,贾平凹特别注重社会改革、时代潮流对民族文化心理和性格的冲击,并在作品中通过秦腔的变迁来透视社会文化的发展流变。秦腔在贾平凹的作品中,是西北地方民间文化的承载和民间精神的外化。从80年代写作散文《秦腔》到21世纪写作小说《秦腔》,在日益衰微的秦腔声里,蕴含着民族的文化性格和心理结构在时代和社会变革中的巨大变化,折射出不同时代下的社会文化和人们的精神世界的流变。  相似文献   

6.
乡土叙事主题贯穿了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始终,本文以其长篇小说代表作《浮躁》 《秦腔》 《带灯》为例,试图从叙事视角、叙事主题和思想价值等方面综合分析、阐释贾平凹乡土叙事的现实脉络与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的话: 贾平凹的《高兴》推出后(《当代》2007年第5期,作家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受到热切关注。其原因不仅因为这是贾平凹继《秦腔》之后推出的又一长篇力作,更因为它所处理的题材——进城的农民工捡破烂的生活正是典型的“底层”题材。而这些捡破烂的农民正是贾平凹的乡亲,他们从商州大地走来,从《秦腔》中的清风镇走来,人物原型都有名有姓。正如贾平凹跪在父亲的坟头说的:“《秦腔》我写了咱这儿的农民怎样一步步从土地上走出,现在《高兴》又写了他们走出土地后的城里生活”。(《后记》)也就是说,贾平凹沿着自己的创作轨道发展,随着自己“血缘和文学上的亲族”的生活变迁而推进,到了《高兴》,与“‘底层’写作”正面相遇,由此进入了这一写作的潮流。  相似文献   

8.
据《西安晚报》消息,继《高兴》之后,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另一部作品《秦腔》也将"触电",这部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将被拍成40集电视剧,届时,贾平凹笔下的陕西丹凤县棣花镇清风街以及棣花镇棣花村里居住的一众乡党和贾平凹的街坊邻居们,也将在电视剧中集体出镜,充当群众演员展现秦人本色。据该剧制片人告诉记者:"电视剧《秦腔》总投资6000万,只有一条主线,就是贾平凹笔下那个下了台的农村干部夏天义,他为百姓多留一块口粮,只身上了七里沟开垦荒地,身后只跟  相似文献   

9.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于2008年11月3日在浙江乌镇举行。本届获奖作品共四部,分别是:贾平凹《秦腔》、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麦家《暗算》、周大新《湖光山色》。其中《秦腔》以终投第一列居榜首。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的小说《秦腔》真实地再现了当今中国农村的生活图景,体现了强烈的社会问题意识,字里行间洋溢着沉重的哀愁,小说具有深沉的悲剧力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秦腔》获茅盾文学奖也是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11.
论文认为《秦腔》以个性化的语言和独特的情节叙事方式再现了当今中国乡村世界的凋蔽图景,为传统文化的衰落唱出了一首沉重的挽歌。贾平凹成功地实现了为故乡树碑的愿望:  相似文献   

12.
谈到贾平凹首先会想到被称为贾平凹三部曲的《废都》《秦腔》《浮躁》。谈到《废都》又不禁会想到那17年的被禁历史。贾平凹的作品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批判性极强,而这些与当代文学的构成又有怎么样关系,这就是本文要进行探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上月揭晓,贾平凹的《秦腔》以全票通过摘取桂冠。之前在起点中文网的读者调查谁最有希望获得本届茅盾文学奖中,有近30%的网友认为《秦腔》可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的《废都》与《秦腔》同为写农民之作,引生对庄之蝶不是“阉割”,而是又一种表现形态,《废都》与《秦腔》里的农民们都生活得艰难困苦却奋斗不息。作者在这两部作品中倾注了深厚的农民情怀,揭示了悲壮的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以秦腔这一民间传统艺术为线索,将清风街一系列“泼烦琐碎”的事情贯串在一起,着力表现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没落与颓败。《秦腔》主要从秦腔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衰落、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传统道德的沦丧三个方面着力表现传统文化的没落。《秦腔》是一曲传统文化没落的挽歌。  相似文献   

16.
《古炉》无疑是贾平凹创作中的扛鼎之作,从《秦腔》到《古炉》表明了贾平凹持续对乡土中国的思考,《古炉》从日常生活的细微层面进行生活化叙事,将农民、农村与文革的关系及乡土中国现代化出路探索融为一炉,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作用的再认识,即到传统中找寻乡土中国自新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贾平凹的文章非常好读,无论是他的长篇大作,像《废都》、《商州》、《秦腔》等等,还是他的随笔小文,像《冬景》、  相似文献   

18.
贾平凹在创作中有意识继承古典文学艺术的表现传统,形成了《秦腔》文备众体的文体特点。穿插在文本中的诸文体承担了重要的叙事功能,形成了作品独特的文体形态,在贾平凹写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9.
雷达对2005年中国小说作了评述,在“突破欲望层面:由家族、乡土、政治化进入民族灵魂”的标题下,对毕飞宇的《平原》与贾平凹的《秦腔》作了评析,录如下.  相似文献   

20.
作品信息     
正贾平凹第16部长篇小说《山本》出版发行贾平凹最新长篇小说《山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发生在战争时期一个绝美的爱情故事故事。据贾平凹之前媒体透露,这是一个关于秦岭的故事,书名起初叫《秦岭志》,因为和《秦腔》有点重复,现在改名《山本》。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