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对崇尚自由、民主、独立的"80后"大学生.显性教育的某些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似乎还远远不够,而隐性教育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贴近当代大学生为人处世的理念,弥补并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教育,达到了施教者的目标.从隐性教育的特点、作用、方法三方面,具体阐述了隐性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的全面渗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课题,隐性教育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新媒体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要善用多种表达方式满足学生需求,整合多媒体为载体丰富教育手段;另一方面要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者的主体作用,建立在线互动机制活跃教育氛围。顺应时代发展及高校大学生成长需要,高校需依托新媒体有效实施与创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拓新渠道。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隐藏性、间接性、渗透性,以潜隐的形式存在于各种教育活动中。高校可以依托新媒体平台,通过优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营造隐性思想政治育人情境,净化隐性思想政治育人环境,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程,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促进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网络科技的发展,新媒体对人们的影响日益显著,尤其是对大学生的影响最为深刻。大学生成长于这个网络科技的时代,被时代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对于高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以显性教育为主导,新媒体的出现使其面临重大挑战。所以,应该依托新媒体,把它的隐性教育功能发挥出来,对高校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环境中的不适应性日益凸显,实效性不断弱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具有隐蔽性、渗透性、自主性等特点,它是传统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构建需要遵循方向性原则、受教育者主体性原则、借鉴创新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它主要包括校园文化、校园生活、隐性课程、师德师风和社会活动体系等五个方面。现阶段,构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立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视阈下,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客观条件支撑的必然结果,且具有前所未有的优势。但不可否认,基于互联网的分众化传播对主流价值观养成存在稀释作用,且信息的网络传播提高了平台舆论监控的难度、降低了管理的时效性,这些都是新媒体对于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新媒体视阈下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既包括完善高校新媒体管理机制,也涉及构建网络舆论监督预警机制,以及积极培育关键意见领袖等。只有多项措施并举才能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品质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普及,对传统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媒体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开放性、自主性特征存在内在统一性,可以使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因此,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探索具有互动特点的主体性教育方式,打造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改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8.
论隐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教育就是为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改变而运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现方法与途径。在当前个性张扬的时代,必须推进隐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论隐性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新桂 《教育与职业》2007,(35):127-128
隐性教育作为一种非正面的、非直接的、非强制性的教育手法,具有显性教育所不具备的互补、育人、示范、导向等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想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实现隐性教育与高校在物质、精神等方面的结合,通过加强校园建设、教职工自身建设、把握好网络阵地和打造优质社团等途径,充分发挥隐性教育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教育客体及教育环境的变化,探索隐性教育的方式方法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突破口。文章解释了隐性教育的含义、特征及方法,分析了隐性教育在美国和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成功运用,提出重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挖掘课堂教学中的隐性教育,探索学校环境中的隐性教育,注重高校教师言传身教,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为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的发展为思想交流提供了平台和方便,但各种思想产生的碰撞和融合,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民办高校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其道德品质。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其限制性,在实际教学中效果不佳,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民办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民办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入手,并从教学载体、教师队伍建设、师生互动以及文化自信几方面对如何进行改革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国学飞信、毕业生墙、毕业生晚会、重温院训和毕业戒指等隐性教育载体的实践探讨,揭示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在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及新形势下创新和开发隐性教育载体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方式上可以分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两种。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逐渐凸显,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高校应把握这一趋势,在重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与新媒体融合,如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和平台作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提出要依托新媒体巩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讨新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策略、引导策略和技术策略,以提高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隐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法,具有渗透性、隐蔽性和非强制性的特点。当前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隐性课程"建设、提升教师个人素质以及构建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环境,探索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徐娟 《文教资料》2009,(19):152-153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在长期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体会到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应有的效果必须不断创新方法,找准载体,以人为本,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隐性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由复杂网格构成的系统,教育方法和手段种类繁多。其中隐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旨在于突破教育环境的内部视野,放眼于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从而实现教育目标。本文将从隐性教育的发展历史、含义及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结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和具体的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18.
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具有感染熏陶、感召引导和示范锻炼作用。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优秀校园文化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积极构建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不断涌入,对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因此,在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大学生中开展"灌输式"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显得单薄和苍白,而隐性教育作为显性教育的有益补充,能很好地减弱青年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以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旨在研究和探索出基于隐性教育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严萍昌 《高教论坛》2005,(4):15-17,27
本文总结了隐性课程的一些重要特点,分析了隐性课程的基本教育功能,并在这个基础上对如何更好地发挥隐性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