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要分析了小说家卡夫卡在其短篇小说《饥饿艺术家》中,展现的饥饿艺术家这一群体的饥饿心理。本文对作品的文字描写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饥饿艺术家最终沦为艺术殉道者的内在心理原因,将其归结为三个递进层面。  相似文献   

2.
意象     
意象“是现代文学批评中 最常见、也是最含糊的术语。它的使用范围可以包括读者从一首诗中领悟到的‘形象’,以至构成一首诗的全部描写内容。戴维&;#183;刘易斯在他的论著《诗的意象》里指出:意象‘是语言绘成的画面’,‘一首诗本身也可以是多种意象描写绘制成的一个意象’。”  相似文献   

3.
唐代边塞诗中描写关山的诗歌数量较多,在《全唐诗》中,以萧关为描写对象或诗中出现萧关意象的诗共有42首,主要反映唐代在文人游幕、民族关系、社会心理及地理环境状况等,对这些诗进行梳理不仅可以了解萧关在唐代交通、边防及士人心中的地位,还对了解唐代社会文人游幕、民族关系以及地方风物等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作家莫言常常关注饥饿题材,这与莫言的童年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因为他有苦难的经历,所以在莫言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饥饿情结。这种饥饿情结常常表现在四个方面:描写人物的饥饿生活、描写底层人物的艰难处境、饥饿成为创作源泉、饥饿主题和语言风格的成型。  相似文献   

5.
画+说=诗     
流沙河 《新读写》2014,(7):60-60
一首诗,就其结构而言,可以分成描写和叙述两部分。所谓描写,就是画;所谓叙述,就是说。画一画,说一说,一首诗就出来了。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外文化根源的不同,中外山水田园诗会产生审美上的较大区别。这些区别主要表现在中国诗中的景物描写多是整体性的静态描写,而西方诗中的景物描写多为个体性的动态描写;在中国诗中,写景是为了体悟,最终超越个人情感,而在西方诗中,写景是为了抒发个人的主观情感;中国诗中意象丰富,多个意象构成一个意象群,在西方诗中意象单一,鲜明而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7.
人们做诗写文章总少不了对事物的描摹,描摹事物时可以用工笔精雕细刻,可以大意山水挥毫泼墨;可以直接描写,也可以改换一个角度,从侧面烘托。正面描写直观、具体;侧面烘托有时却更能调动起读者的想象力,使读者在头脑中勾画出一朵朵美妙绝伦的艺术之花,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8.
(一) 在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上,诗有描写农村题材的一类,词也有农村词一体。综合学术界周汝昌诸专家的见解,我国描写农村题材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系统”: 其一即田园诗系统,主要描写作者隐居田园的生活。东晋陶渊明是这类诗的传统的开创者。陶渊明“躬耕”式的田园诗的特点,在于通过描写农村田园风光和诗人隐居躬耕,歌唱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闺怨诗的思想内容有:描写儿女情长,歌颂美好爱情;表达闺中孤寂,抒发思念之情;感慨青春易逝,向往自由生活。这些闺怨诗的艺术特色有丰富的意象呈现、细腻的心理描写、浓重的感伤色调。在闺怨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音乐激趣法、诵读品情法和比较赏析法。  相似文献   

10.
诗与画被誉为艺术表达方式上的两朵奇葩,也是历代中外学者所关注的话题。莱辛在其名著《拉奥孔》中指出,诗与画之间在描写对象的选取、媒介的运用及描写动作的取向等方面存在差异。可以以莱辛的《拉奥孔》为一实例,在肯定莱辛观点的基础上,重新思考诗与画这两种艺术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进而揭示诗与画之间内在的差异与融合。  相似文献   

11.
诗人李白在其诗中有着大量的关于神仙故事的神话描写,文章通过对李白《古风》诗中的神话世界的描写的论述,去探寻诗人在幻想世界中追求的是怎样的一个理想世界,以期加深对诗人内心世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正>早在北宋年间苏轼就将"诗中画"作为论诗的一种标准。而时至今日,我们在日常的古诗文教学过程中,通常只重视诗歌内容的本位教学而对"诗中画"却常常忽略。那么,"诗中画"到底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诗中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在诗歌中举足轻重,往往能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性格。以下,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环境描写对诗歌的重要作用及赏析的方法。一、主体作用诗歌中的"诗中画"往往能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性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高适《燕歌行》的本事有多种说法,其实该诗是在模仿前人边塞乐府诗的基础上写成的。该诗的篇章体制因袭了前人拟辞的程式,诗中时空背景的设置、对军中苦乐不均的描写、对“城南”少妇的描写等均源自前人的边塞乐府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通过对《诗经》中农事祭祀诗界定,农事祭祀诗内容的表现,农事祭祀诗意义三个方面来研究。特别是农事祭祀诗内容的表现从劳动过程及场面的描写,籍田典礼,人际关系的描写,关于祭祀对象和祭祀态度与功利目的五个方面来分析《诗经》中的农事祭祀诗。  相似文献   

15.
关于金枝芒在华文文学史上的定位:首先,他是马华文坛从"侨民文艺"转型为"马华文艺"的标杆性人物。其次,他的代表作《饥饿》是马华文学战争叙事的经典,同时是世界华文文学描写饥饿的经典。这部纪念碑式的作品,把汉语文学饥饿描写推向了新的高峰,并足以和许多知名小说相媲美。金枝芒之所以会在中国出版的华文文学史及词典、教材、作品选中失踪,除资料的缺失外,还与"重写文学史"的口号提出后对左翼作家的评价普遍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有不少描写身体姿势的诗。其中尤以闲适诗居多。然而,这些诗不仅仅是单纯描写身体的各种姿势,在其背后往往蕴涵着更深层次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7.
《绿化树》是当代作家张贤亮描写知识分子曲折历史命运的力作。小说成功塑造了“右派分子”章永瞵这个典型形象,展示了主人公如何在“饥饿与艰辛”中不甘心“精神堕落”,去追寻“人的美好感情”,如何在思想的沮丧与迷惘中,探寻到正确信仰的人生历程。小说节选部分成功的描写了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主人公在50年代的政治浪潮中,被打成“右派”,身心经受了政治迫害与饥饿压迫的深重灾难。生活终于在他面前闪现一道微弱的亮色,——他从劳改农场释放了,精神相对自由了,他无比珍视这一切:“……我意识到了我今天可以离开那条土路,今天可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通过对《诗经》中农事祭祀诗界定,农事祭祀诗内容的表现,农事祭祀诗意义三个方面来研究。特别是农事祭祀诗内容的表现从劳动过程及场面的描写,籍田典礼,人际关系的描写,关于祭祀对象和祭祀态度与功利目的五个方面来分析《诗经》中的农事祭祀诗。  相似文献   

19.
闺怨诗和宫怨诗都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主要写女性渴望正常生活而求之不得的情感缺失和生存悲剧。闺怨诗主要描写独守空房的女性的忧伤怨恨,宫怨诗主要描写幽居深宫的女性的孤独寂寞。两类诗都充溢着一个“怨”字,笼罩着一种浓浓的感伤情怀,反映了封建社会女性对爱情、婚姻问题的种种复杂心理。这类诗歌在《诗经》中就大量存在,两汉南北朝时又获  相似文献   

20.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有不少描写身体姿势的诗。其中尤以闲适诗居多。然而,这些诗不仅仅是单纯描写身体的各种姿势,在其背后往往蕴涵着更深层次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