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今自媒体时代下,文学教学受到前所未有的新媒介冲击,如何进行课程改革,适应时代发展,成为高校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本文以高校外国文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为实例,探寻自媒体时代下文学教学策略的应对,作为高校教师应将微信、微博等新媒介引入文学教学,利用新媒介的优势,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于新媒介编织的虚拟空间网络中,延伸师生交流的时间,拓展师生互动的空间,这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大学生理论思辨性的形成都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演进、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新媒介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思维方式,强化了通过观看与镜头捕获意义世界的取向.针对文学由中心向边缘滑落,文学作品载体、内容及价值的图像转变,文学审美价值由美感到快适的走向等文学场的变化,以及在此过程中显露出的焦虑情绪,应该立足于媒介发展规律,以理性的态度正视文学观念的变化,强化新媒介传播文学精神的责任;尊重人类思想史演进规律,以通变的态度审视文学活动的新变;通过新媒介时代的文学经典培育,重塑文学精神,更新文艺学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3.
文学等级秩序的崩溃是文学边缘化的必然产物,是数字新媒介的发展对文学的传播与阅读提出挑战的结果,也是"后文学"生活的必然要求。这个过程是伴随着文学的文化稀缺性状态的消除而得以发生的。在一个文学资源丰裕的社会,文学不再需要经典化。在社会文化系统中,文学开始丧失经典文学时代所拥有的经典性,成为普通信息文本,经典文学时代形成的经典观逐渐瓦解。现代新媒介的应用、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以及精神产品的商品化等因素共同促成了文学等级秩序的崩溃与文学经典主义的消退,并最终模糊了文学的边界。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介不断涌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以及学习方式,给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文学自产生以来就与媒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媒介,文学也不可能成为经典,二者之间是一种互动共生的关系,新媒介使文学从文本经典变成了荧幕经典,在如今的新媒介环境中,新媒介的出现给现代文学经典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给其发展带来了困境,影响了其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在今天的消费社会中,我们需要更新文学观念,认识泛文学时代的到来,在文学社团活动的开展中与时俱进,在内容上可以尝试牵手文化创意产业开展创意写作活动,在活动方式上可以尝试运用微博、微信等新新媒介,这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活动探索可以让高校文学社团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6.
文学发展与媒介环境密切相关。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媒体的普遍应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文学的发展,使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质。网络媒体扩大了文学创作的主体队伍,普通的文学爱好者、热衷于网络言论的写作者以及媒体从业者构成新媒体时代创作队伍的主力。新媒介多样的呈现方式使得文学作品在内容、文体、表达方式、生成过程等方面有所变化,作家也变成趋于普泛化的称谓。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学趋于精英化的存在方式和把关制度下的传播壁垒使之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中逐渐式微,而与网络的邂逅与联姻,让文学在短短的时间里打开了无数个出口,网络文学在当前的传媒语境下已超越文学本身的影响力而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网络新媒介从文学的主体、文学类型、文学语言、叙事方式等方面对文学传播进行了演进与重构,展示出其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壮美图景。  相似文献   

8.
微时代语境下,主流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和控制能力有所降低,微时代信息传播的平民化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效率,"意见领袖"分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为此,要实现微时代语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传播:一是建立主流媒体与微时代各新媒介互动的信息传播机制;二是营造良好的传播环境,打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上下"通道";三是注重发挥"意见领袖"的正能量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娇 《天津教育》2020,(8):147-148
新媒介是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产物,新媒介环境下,小学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促进了语文写作深层次变革的发生。文章以新媒介环境下的小学思维导图微作文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总结了新媒介环境下的小学微作文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一、缘起1.关注点:新媒介背景下"唾手可得"的信息1930年,陈寅恪先生为《敦煌劫余录》作序,开篇写道:"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新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1]陈寅恪先生有关"新材料"和"新问题"的提点,在当时有着发人警醒的时代意义,时至今日也仍然具有生命力。当今时代,互联网迅速发展和普及,新媒介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2]。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搜寻答案、辅助学习、拓展知识、开阔视野。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媒介技术的变革促进了媒体的发展,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来说,被人们称作"第五媒体"的手机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媒体"。新媒体的出现提供了文学新的元素,包括对文学思维、文学修辞、文学语言、文学版块、写作内容、写作主体、写作角度、阅读主体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文学书写内容和体例也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介改变了文学创作模式。当然,新媒体文学也有自身的弊端,如何发挥新媒体本身的长处,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成为当今新媒体文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和新媒介的辐射下,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商等"无‘微’不至"的网络新秀蹿红,带动了以短小精干为特征的"微时代"的兴起。美学和日常生活的距离逐渐拉近,相当大的群体在用审美化的方式诠释着自己的日常生活。伴随着消费主义浪潮,微时代的文艺褪去严肃的一面,世俗趣味越来越浓,这也为文艺作为消费娱乐的产物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但是抵制其带来的庸俗化和被消费的症候,则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3.
以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信息新媒介为载体的"微时代"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交方式,给高职院校的教育问题与宣传工作带来挑战,应该有针对性采取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元杂剧作为一代之文学值得我们去深刻探析,其作品的雅俗共赏性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一大亮点。元代文人在雅俗文化交错融合的影响下创作了元杂剧,又因元杂剧中人物形象的雅俗叠加性推动了雅俗文学的进一步融合。特定时代的特定文学使得我们从作品和社会文化两方面来看其雅俗复合现象。  相似文献   

15.
微写作是指汲取微型网络文本内容、借鉴微博短小精悍形式的一种具体而微的写作。它能用只言片语反映社会人生,用微现象折射时代风云,用微话题凸显社会风貌,它融审视社会、表达自我、训练写作技能、提升媒介素养等多功能于一身,其鲜明的特点和优势理应成为信息传媒时代写作的新趋向。基于手机等新媒介的微写作策略主要有:利用新兴媒介有效整合写作素材;强化微写作的参与交流意识;适时运用新兴媒介微写作传情达意;以微作品为中介在多样媒体不同声音的比较中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6.
新媒介时代文学的载体与传播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表达形态,儿童文学消费与接受也随之出现新的特征。以英雄形象为例,新中国成立后,儿童文学在此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存在种种缺陷。当下英雄形象至少要具备真实性、时代性、趣味性与多样性,才能让儿童乐于消费与接受。我们可以塑造这样的英雄形象: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历史上真实的英雄、为国争光的运动员、科学家、见义勇为者、平民英雄和影视明星等。英雄形象的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微博的发展和普及,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在5亿多的微博用户中,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用户群。“微时代”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行为都面临着强烈的冲击,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在分析“微时代”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基础之上,探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通过使用微博,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8.
微博,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在网络上公开发表的简短文本,字数限制为‘140字符(也有多于这一字数的,如网易微博限制为163字符)。发微博又叫“织围脖”,“织围脖”是个痛并快乐着的技术活儿。140字之内,织出有品味的“同脖”,是一件快乐的事。微博常被“织”成微小说,而诗化微小说,更是网络司空见惯的网络小说体裁。何谓诗化?一一言以蔽之,诗化即“化诗”,以诗人之眼和诗歌的方式撰写微散文、微小说,分别叫做诗化微散文、诗化微小说。新媒介时代微小说也有诗化的趋向,在此,我们称其为诗化微小说。诗化微小说,倘若能借助网络传播,贴近现实生活,或许对提高读者阅读水平和审美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微课程不仅是一种新的学习工具,更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微课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学习方式上的重要变革。微课程创造了无所不在的微学习微课程的首要贡献在于创造了微学习模式。"微学习"(Microlearning)这个概念是奥地利学习研究专家马丁·林德纳(Martin Lindner)于2004年首先提出的,他将其表述为一种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微信、微博为新媒介的微时代深刻的影响和改变着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以及生活方式,而青年学生作为微时代的主力军,担负着社会整体道德责任形成的重任.如何在微时代背景下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