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陈茜 《考试周刊》2010,(54):45-46
反讽可以达到戏谑、嘲弄及讽刺的效果,使作品生动幽默,富有艺术感染力,反讽在《傲慢与偏见》中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使作品妙趣横生,令读者百读不厌,它是《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精髓之所在。本文以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两个中文译本中的反讽翻译为例,指出不同译本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假象等值"现象,本文认为,将文学文体学方法运用于小说中的反讽翻译中,可以提高译者对小说中反讽语言形式的美学功能的感知,促使译者使用风格对等的语言形式,从而提高小说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的关联理论以及E.A.Gutt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并以张玲和张杨合译的《傲慢与偏见》一书中的反讽话语翻译为个案来分析,试图从关联理论和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来探讨反讽话语的翻译,旨在实现反讽话语的对等翻译。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翻译策略层面,对《傲慢与偏见》的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来探讨反讽语言的翻译问题。通过对不同译本的译例分析,试图找出在反讽语言的翻译过程中,如何传译出原文的反讽、幽默味道。  相似文献   

4.
翻译的过程非常复杂,罗杰·贝尔尝试用图形模式来描述翻译过程,而他的某些观点与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式理论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研究者尝试结合贝尔的翻译过程模式与图式理论进行理论建构,并运用其分析反讽翻译的过程,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一书中几个反讽例子的翻译过程讲解,展示译者如何利用自己的已有图式对原语进行解码,生成在目标语文化中与原功能相似的译文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5.
翻译不仅仅体现译者对语义的把握,同时体现了译者对语音和形式的选择,即译者的主体性.《傲慢与偏见》作为一本外文名著,深受广大中国读者的喜爱,这与译者的精心翻译与推荐是分不开的.文章以孙致礼、张经浩两位老师翻译的《傲慢与偏见》中译本为研究对象,对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发挥情况及限定因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言语反讽常见于言语交际,也是语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在语用学理论框架下研究这一语言现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关联理论中反讽回声作为理论框架,对简·奥斯汀的经典著作《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进行回声分析,其目的:一则力图验证关联理论以及回声分析对于文学文本中反讽话语分析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二则为文学著作中的反讽解读开辟一个新的角度。本研究发现,《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可以对他属的思想观点、社会规范以及标准普遍期许进行回声。  相似文献   

7.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一大核心理论,反讽也是各大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本文以小说《傲慢与偏见》为主体,首先概述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与反讽的相关性,其次,对小说中的反讽言语行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度分析,而其中微观上的反讽言语行为可分为5类:阐述性反讽、指令性反讽、承诺性反讽、表达性反讽、宣告性反讽。小说《傲慢与偏见》为人们对"反讽"表现形式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反讽是简·奥斯丁小说最显著的特色之一。文章试从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塑造入手,对反讽这种特殊的艺术手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傲慢与偏见》的经典片段为依据,探讨了孙致礼先生译本和张经浩先生译本的长处和不足,以及出现不同译本的原因。通过从翻译策略的角度,对两个汉译本经典片段进行了对比赏析后,本文发现做类似于《傲慢与偏见》这样的文学翻译时,应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补充,异化归化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创造出最佳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0.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 ,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傲慢与偏见》在布局结构、人物对话及反讽艺术几个方面体现了它的戏剧性特色  相似文献   

11.
随处可见、犀利辛辣的反讽是奥斯汀小说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在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更是将这一艺术手法发挥到了极致。笔者是从《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塑造入手,就奥斯汀这一特殊的艺术方法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有助于大家对奥斯汀作品语言和艺术特色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2.
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语言诙谐幽默,极富喜剧色彩的写作风格主要是来自于书中大量反讽的运用,尤其是贝内特先生对话中反讽的运用。通过比较贝内特先生对家庭成员不同程度反讽的使用,本文从其反讽语言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提高对小说的文学鉴赏力。  相似文献   

13.
陈海燕 《文教资料》2010,(10):49-50
电影已经成为当今各地区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电影翻译作为一门新兴的翻译随之产生,而字幕翻译则是电影翻译中很重要的一种。适用于指导或评估以往传统性翻译的理论已经不能完全地适用于电影翻译了.在这些理论的分析应用下。有些电影翻译的作品被认为是不准确或完全不正确的。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中的部分字幕翻译作为个案.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的原文与两中译本进行科学合理的对比分析,从而更深层次地了解到英汉词语中的差异性,使人们更加了解到英汉对比方面研究的重要意义与其自身的价值。《傲慢与偏见》的原作者简·奥斯丁用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出了自己对婚姻的看法,并且从一定程度上揭露了金钱和人际关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及金钱在婚姻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要表达的含义用另外一种语言转述出来的过程,是不同国家的人们顺利交流与沟通的纽带,对原著进行翻译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让更多的读者明白原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张臻 《考试周刊》2011,(3):39-41
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的两个中译本诸多实例的对比和分析.说明了非语言因素语境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强调了语用含义对“忠实”翻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反讽作为一种文学技巧,主要分为言语反讽、情景反讽、结构反讽和模式反讽四种类型。在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不同类型的反讽灵活地运用于四桩婚姻大事之中,以评判当时以追求金钱为目的的婚姻观念。  相似文献   

17.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国内相继出现了许多翻译版本。这些中译本各具特色。本文拟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傲慢与偏见》常见的三个中译本进行比较,以便拓宽翻译研究的途径,探讨翻译的标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反讽是简·奥斯丁小说《傲慢与偏见》最显著的特征。言语反讽即反语主要体现在诙谐的人物对话中,它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回应理论从认知角度研究言语反讽,突出了反语在塑造圆形人物中的作用,同时进一步证明了语言学理论应用于文学文本分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翻译辩证观是孙致礼先生自成特色的翻译理论.孙先生将其理论运用于实践,再现了<傲慢与偏见>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本文旨在从<傲慢与偏见>孙译本探讨其翻译辩证现.  相似文献   

20.
反讽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简·奥斯汀的成名作《傲慢与偏见》中贯穿始终。将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作为其研究的理论框架,主要是因为二者存在着必然联系,即宏观反讽言语行为与微观反讽言语行为。本文着重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对其中的反讽进行具体探究,希望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讨奥斯汀这部小说中反讽的应用,丰富对简·奥斯汀小说的语言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反讽类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