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论语》中直接涉及语言和文学的语词、语句以及引述、论说诗乐舞、《尚书》、《周易》等材料反映了《论语》的语言观和文学观。《论语》对语言与人的关系高度关注,提出了语言使用的原则及功能。《论语》的文学观则是书面表达意义上的文学观、文化意义上的文学观和美善合一的文学观。《论语》中所蕴含的孔子或孔门语言观和文学观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由《论语》的语录体散文发展到《孟子》的论辩性散文,这一文学上的重大突破,带来了语言运用的重大突破。其一是《论语》的“微言大义”笔法进步到《孟子》的大量变异语言的运用;其二是从《论语》敦厚概括的语言风格进步到《孟子》激越、犀利的雄辩语言,这种语言与文学的共振,一方面源于汉语的人文性,一方面原于汉语的整体性、弹性。  相似文献   

3.
《论语》的语言既继承了前代语言发展的成果,又吸收了当时的口语,是春秋末期语言的典范.考察《论语》中的同义词,可以从一个侧面透视春秋末期语言发展的概况,并探索其发展的轨迹.《论语》的篇章虽然都很短,但也运用了较为丰富的同义词.从《论语》对同义词的运用中,我们发现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同义词和近义词界线比较清楚;另一是词义存在同  相似文献   

4.
《论语》语言风格浅识郭广敬《论语》一书,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与《孟子》、《中庸》、《大学》合称“四书”,成为宋以后科举取士的主要依据。《论语》影响深入人心,历久不衰,其语言风格应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其雅俗共赏、言简意赅的风格略作探讨。《论...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论语》实在堪称后人学习的典范。在中国,举凡要写政治、文化、思想、哲学史,不能没有《论语》,若是写文学史,《论语》也是会有一席之地的。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在众多研究《论语》的学者中,能够像于丹这样以其论述《论语》一举成名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而像《于丹<论语>心得》这样瞬间畅销、倍受读者喜爱的有关《论语》的作品更是寥寥无几。于丹将《论语》这样的古代经典之作以现代的语言生动地予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后,《论语》一书大量篇目被定为高中学生的选修内容。但是,《论语》的语言距今年代久远,读起来难度极大,首先就会遇到语言文字上的困难,要想准确地理解《论语》的思想内容,就要了解文言词汇的意义和语法结构,尤其要弄清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论语》中,虚词“之”的运用频率极高,薄薄一本《论语》,  相似文献   

8.
《论语》是先秦语录体散文的代表作品。主要是记录孔子教学的话以及师生之间的问答,由弟子和再传弟子根据记忆和笔记记录写成。《论语》上承《尚书》、下启《孟子》、《苟予》等,它的语言精确,篇幅简短,风格朴素,在先秦散文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就以下三个方面,略谈《论语》中人物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论语》是以说理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由于孔子及其弟子强烈的情感灌注,使《论语》蕴含着浓郁的诗情美。而多种诗歌手法的运用,又使《论语》的语言具有如诗般的整饬美、音乐美、雕塑美。这些诗性美的产生无疑与孔子的艺术修养、诗人气质有关。研究《论语》的诗性美,有助于我们重新评估《论语》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论语》的语言风貌,得出《论语》不仅是思想史上的巨作,同时其在文学艺术领域也具有非同凡响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通过读让学生体悟《论语》的感情美,再现《论语》的形象美,理解作者的思想美,感受《论语》的语言美,体会《论语》的口语化特点。  相似文献   

12.
《论语》是公认的儒家经典,学者们就《论语》的文学价值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和论述,认为它是先秦文学语录体散文的典范。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论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场景描写等几方面进行粗略分析,以期更好地从文学的视角欣赏和感悟《论语》。  相似文献   

13.
成语是语言的精华,《论语》居国学经典"四书"之首且很早就代表中国文化传到海外。《论语》是"成语之书",尝试将《论语》中的成语单列出来,通过相应的分类分级及文化归类等处理,据以编制教学素材,进行成语分级教学实验,借以探索语言文化一体化教学的新路子,从理论上推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论语》一书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影响颇巨。《论语》的题材选择、体裁形式、文本结构、语言风格,对《语林》一书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语》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也是我国古代语言宝库的精品。《论语》中的语言既明白易懂,又蕴含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说理性。其中有许多内容被后人频繁使用,逐渐发展为成语。本文从修身养性、学习、教育教学、人生哲理等方面对《论语》中成语及其内涵进行粗浅的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16.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和他的一些学生的言行的书。《论语》的“论”念lún,是编集起来的意思,“语”就是语言的意思。把这两个字串起来说就是:将有关言论编纂成书。关于《论语》书名的这种解释,很早就有人说了。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说:“《论语》  相似文献   

17.
作者认为,当今科教发展及育人,应该向古典《论语》取经;要密切联系社会现实阐述“论语》。本文对《论语》述而第七篇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讨,用现代语言对每一章进行了解读和发挥,其阐述有独特和独到之处。论文对科教人士有很好的启示。论文中的论语修学简图为国内首创,非常简明直观地阐述了《论语》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先秦时代,语言问题就已经开始和哲学问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论语》是一部反映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中也涉及一些有关语言的哲学问题。语言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本文借助西方语言哲学的一些基本原理阐述《论语》中的"正名"说,语言对文化的承载作用以及语言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9.
反义词是词汇系统中相当活跃,表现力比较强的部分。《论语》的语言深刻隽永,对后代语言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反义词在《论语》中有比较多的运用,对语义的表达起到了很好的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语》英译研究历史悠久,不同学者在不同理论框架内从不同角度做了很深入的探讨。近几年,我们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就《论语》英译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探索。笔者的研究表明,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个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语篇分析理论,能为我们研究《论语》英译问题提供帮助。因此,本研究将继续以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理论为框架,探索《论语》英译误读误译现象。我们认为,对于《论语》英译的研究不但应该关注语言层面上的问题,同时还应该侧重语言层面背后诸要素,如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对其翻译的影响。我们的研究旨在探索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理论对研究《论语》英译误读误译问题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