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屡屡出现严重的虐待儿童事件,严重伤害儿童的身心健康,甚至威胁到儿童的生命。然而,对于虐童的实施主体在刑法上却找不到准确的依据对其处罚。浙江温岭幼儿教师虐童事件曝光之后,司法机关以寻衅滋事罪对其采取强制措施,就暴露出立法空白导致的司法尴尬处境。因此,刑法应尽快增设虐童罪,以期预防和打击此类伤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一起起"虐童事件"的曝光,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否应当将虐童行为入刑,是否应当单设"虐待儿童罪"罪名的讨论成为焦点,而学术界对此存有不同的观点。文章认为对虐童行为必须进入到刑法调整的范围,尤其是要将既不符合虐待罪犯罪构成又不符合故意伤害罪犯罪构成、未造成轻伤以上后果但对儿童权益造成巨大伤害的、家庭成员以外的虐待行为予以刑罚处罚。将虐童行为归入到刑法调整的范围,可以通过修改现有的法律规定,主要是修改虐待罪的适用范围、处罚程度以及变自诉案件为公诉案件等方式来实施。  相似文献   

3.
虐童罪入刑旨在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权,但虐童罪入刑不是遏制虐童行为的必然要求,法律保护儿童身心健康权在于已有法律法规的实施。虐童产生的儿童身心健康权的侵权责任,在我国保护儿童身心健康权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已有明确、清楚、详尽、量刑适当的规范。当前,遏制虐童行为,保护儿童身心健康权的重点不在于创制法律,而在于有效地实施已有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并没有针对虐童罪的专门条款,相关配套保护措施的缺乏导致儿童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本文以我国刑法对虐童行为的规制为主线展开论述,以期在指出刑法保护的漏洞以及提出相关有针对性的对策的情况下,为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刑法不能评价虐童行为的现状,学者们呼吁"虐童"入刑,用刑法来保护低幼儿童的合法权益。但什么样的行为属于"虐童"行为,"虐童"行为的对象是什么呢?"虐童"行为的主体持怎样的心态呢?本文探讨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社会上屡屡发生虐童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就虐童事件的发生与解决进行法律分析,着眼于对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的思考,通过对现有制度进行剖析,提出解决法律对于虐童问题存在的困境之方法,以期对切实保护我国儿童合法权益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当今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之争日趋激烈,不同刑法解释立场对严重的教师虐童行为应否入刑以及入刑应如何定罪的问题形成不同的观点:形式解释论认为在罪刑法定原则的基石下,现行刑法中无对其规制的合适罪名,只能以无罪处理;实质解释论则认为可以以故意伤害罪对其定罪量刑。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在罪刑法定视域下其实是高度统一的,只是面对不同案件应选择不同的解释限度。当前我国已进入法治轨道的初始期,入罪时应坚持形式解释优先的原则,不宜轻易突破法条原义;出罪时应坚持实质解释的优先性,对虽有明文规定但不具有严重法益侵害性的行为只能以无罪处理。这方为严密刑事法网、贯彻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也是人权保障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幼儿教师"虐童"舆情统计结果显示:从宏观表征而言,"虐童"事件偶有发生;从中观组织来说,近九成"虐童"发生在民办幼儿园,且视频记录占比不足;从微观行为来看,"虐童"始于幼儿表现"不达标",手段多样、粗暴,"虐童"事件发生后,校方的措施不外乎"一辞,一整顿"。讨论与分析发现,就事实而言,幼儿教师"虐童"几率极低,但舆界渲染过度,教师遭遇舆论漩涡;就"虐童"影响因素来看,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较差为其内在动因,外部监管不力则是助推性因素。若要从根本上避免幼儿教师"虐童"行为的发生,建议优化舆论环境,加强"内扶外管"的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9.
"温岭虐童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更引发了教育界对学前教育中不断出现的虐童案件的关注和反思。虐待幼童事件的一再发生,给我国的学前教育敲响了一记警钟,也引发了关于对学前教育中教师素质、校园管理、政府监管以及相关政策等方面的深思。  相似文献   

10.
孩子的成长需要健康的环境,但是虐童事件的发生令人忧心忡忡。对幼儿园虐童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策略,对于更好地规范幼儿教师行为,避免虐童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虐童"事件的频繁发生,看到目前我国幼儿教育违法现象面临的现状,研究探索引起"虐童"事件频繁发生的原因,提出可行性对策:健全儿童保护法律制度,遏制"虐童"思想的萌生;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利用幼儿教师职业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的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2.
最近,幼儿教师体罚、虐待幼儿成为社会焦点话题。“虐童”事件频繁发生之后,社会舆论共同指向幼师资质,认为幼儿教师“无证(教师资格证)上岗”是引发此类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然而,“虐童”事件背后所隐含的是成人对儿童基本权利的剥夺和人格尊严的践踏,是“成人本位”儿童观的极端体现。屡屡发生的“虐童”事件所带来的反思是深刻的,它需要全社会对“成人本位”的儿童观做进一步的反思和再启蒙,需要积极向上的幼儿园教师文化对其职业实践进行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幼儿教师虐待儿童行为的事件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并逐渐引起人们对此现象的思考与反思。只有充分了解当今虐童现状,深刻分析幼儿教师虐待儿童的成因,从根本上认识幼师虐童行为对儿童身心健康的严重危害,建立健全儿童保护法和教育管理制度、提高幼儿教师素质水平、通过社会各个方面力量建立全方位的幼儿权益保障体系等,才能有效预防虐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近期媒体频频曝光的幼儿教师虐童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本研究从经济学视角对幼儿教师虐童行为进行分析,发现该行为频发的主要原因在于违法成本较低、违法收益较大,没有形成违法成本与违法收益的合理张力。为打破当前格局,可通过完善处罚标准、提高制裁效力、提高查处几率等手段来加大幼儿教师虐童行为的违法成本;同时,可通过降低幼儿教师的精神收益和可期待收益等手段来减少虐童行为的违法收益,从而规避幼儿教师虐童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在学前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国家对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频发的虐童行为严重危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幼儿教师的形象,关注幼儿教师减少虐童行为是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深入分析虐童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提出规避虐童行为的有效路径,以期构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引领幼儿教师的职业发展,重塑幼儿教师形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幼儿园虐童事件屡见不鲜。怎样预防和制止这种事件的再次发生,已成为人们关心的大事情。本文统计了近五年来社会反映较大的"虐童"事件,以及近一年来人们所提出的建议,从裴斯泰洛齐"爱"的教育对"虐童"事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数次发生,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愤慨和共同忧虑的焦点问题。幼儿园教师虐童具有隐蔽性强,儿童难以抗拒,施虐方式多样,越小儿童越易受到虐待等表现特征。虐童行为不仅伤及儿童身体,更给儿童心理和精神造成严重危害。为有效防止幼儿园教师虐童行为,需要从政府、幼儿园和家长层面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2017年发生的两起虐童事件的社会背景与法律规定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虐童事件的发生既有必然性也有复杂性。要在政府统筹与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力量的作用,切实提高幼教行业的物质待遇,增强幼教职业的吸引力,持续增加高素质幼儿教师的供给,这才是缓解幼教事业发展基本矛盾的治本之策。应从切实保护幼儿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前期预防比事后威慑更重要。单位劝诫、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等非刑事规制方式的功能需要充分挖掘,"刑事公诉泛化"的规制方式则需要警惕。  相似文献   

19.
日本家暴虐童问题由来已久,具体可追溯到一战时期。社会普遍认为家暴虐童使儿童的人格尊严受到危害的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迫于外界压力政府于1929年颁布《救济法》,1933年出台《少年救济法》,同年又通过专门性法律《儿童虐待防止法》来保护受虐儿童的身心健康。通过不断完善与发展,这些法律体系现在已经在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家暴虐童事件的频发,日本家暴受虐儿童的法律保障与实践为我国保护儿童免受家暴伤害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浙江温岭虐童案件的儿童权益侵害事件,引发儿童权益法律保护的思考。审思目前我国儿童法律保护的现状,探讨法律保护儿童的措施,以实现“儿童是目的”的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