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对湖南省长沙市225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试图探讨影响中学生学习压力的因素和学习压力下学生的身心反应状况,以及学生应对学习压力的策略。调查发现,学习压力现象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约50%的中学生依然承受较大学习压力,只有8%~10%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学习压力,约70%的中学生有了压力以后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和方式解决。学生学习压力主要源自考试、升学、家长与社会的期望等几个方面。数据分析表明,中学生学习压力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与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2.
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压力及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了解特殊教育教师工作压力及应对策略现况,本研究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182位特殊教育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特殊教育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工作压力,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学生管教方面;压力应对策略使用频率最高的为问题解决,其次为寻求支持;不同教龄、不同专业背景的特教教师在工作压力和应对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教师在压力应对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对初中教师在不同职业压力情境下其应对策略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教师在面对压力时寻求相应的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结果表明,教师的应对策略具有跨情境性;教师的应对策略和情境间有交互作用;一般教育效能感对十种应对策略均无显著预测作用,个人教学效能感对积极评价、情绪宣泄、计划解决、回避、自我调控、接受责任和忽视七种策略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应对策略是教师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学教师面对职业压力采取的应对策略依次为:积极解决、自我调控、忍耐、合理宣泄、幻想、回避、自我改变、积极应对、自我放松、三思后行、寻求支持等.并且,在不同学科、不同教龄和不同任教年级等方面,许多因子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对武汉4所高校724名本科生经历的压力事件、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经历压力事件的频率与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且多数是持久性压力事件;大学生在压力情境下以消极情绪体验为主,但也有动力性的积极情绪;大学生在压力情境下主要以情绪应对方式为主。为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消耗性事件,重视积极情绪在压力应对中的作用,发挥情绪应对策略的积极功能,并引导大学生尽量避免使用非健康的压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龚雨玲 《教师》2010,(2):10-11
本研究以湖南体育职业学院2008级612名大学新生为测试对象,采用大学生压力应对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高职院校新生压力应对策略主要以积极应对为主,哨极应对策略使用相对较少;高职院校新生在应对策略运用中无显著性别差异,男女大学生主要以直接应对、计划应对等积极的应对策略为主,相对较少采用间接应对、逃避等消极的、不成熟的应对策略;高职院校新生压力应对策略在班级、不同专业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湖南体育职业学院2008级612名大学新生为测试对象,采用大学生压力应对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高职院校新生压力应对策略主要以积极应对为主,消极应对策略使用相对较少;高职院校新生在应对策略运用中无显著性别差异,男女大学生主要以直接应对、计划应对等积极的应对策略为主,相对较少采用间接应对、逃避等消极的、不成熟的应对策略;高职院校新生压力应对策略在班级、不同专业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2×2×3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讨不同情绪应对策略(寻求积极体验和分散注意)在不同情境(可控和不可控)下,对压力心理反应(情绪反应和压力感受)的影响。被试为大学本科生48人,每个被试在不同情境的三个实验阶段(基线期、应激期和干预期)分别测量一次。结果发现:(1)实验所用的瑞文推理测验任务成功地诱发了被试的压力感,设计的不同情境的确使被试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可控性。(2)与分散注意策略相比,寻求积极体验策略在应对压力的心理反应上更具优势,能够使正性情绪的增加、以及负性情绪和压力感受的减少显著超过基线水平。(3)情境可控性对情绪应对策略的效果起着调节作用,寻求积极体验策略在不可控的压力情境下更有利于个体缓解压力。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人格和适应力为指标,通过因素分析发现中学生在学业压力下采用12种应对方式,调查发现,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多采用折衷和渲泄;高中生比初中生采用更多积极应对方式,初三是形成积极应对方式的转折期,重点中学学生比普通中学学生采用更多积极应对方式,更少采用防卸机制.中学生常用应对方式为:升华、自我控制和渲泄.防御机制的使用程度偏高,建设性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偏低.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中学生属于承受高压力的社会人群,经常面临和感受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诸多方面的压力。由于中学生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生活阅历较少,缺乏各种社会能力与技能,这就使得他们缺乏对压力的有效应对,因而心理波动大、负担重,极易在情绪、态度、行为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产生不同程度的障碍。因此学校应当重视和加强对中学生的压力应对教育,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有意识地教育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压力观,客观地了解自身曲压力状况,提高压力认知评价水平,学习掌握应对压力的有效策略与方法,从而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研究发现,教师应对压力时既使用问题解决应对,也使用情绪定向应对,但以问题解决定向应对为主;不同情境中应对方式使用频率存在一定差异;性别、教龄和所在地区对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影响;部分教师职业压力应对存在知行不一致的现象;当前教师职业压力应对可分为"强问题应对""问题应对与情绪应对并重"和"弱反应"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文章采用肖计划等人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对选取的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测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在处理困难情境时都能采用较为成熟的应对方式,但在性别、专业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和生源地这些方面,不同类型的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为探索大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中学生人际压力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间的关系,以某中学913名中学生为被试,对其进行了父母教养方式(EMBU)和人际压力应对方式(ISCQ)的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人际压力应对方式上的性别差异不显著;父母教养方式和人际压力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相关,其中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积极的人际压力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相关,说明父母教养方式在中学生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压力及心理健康与应对策略的相关性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存在的压力及心理健康问题已倍受社会关注,从对上海6所大学在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运用恰当的应对方式能有效地缓解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发现,因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及是否独生子女等差别,大学生所受压力的水平和采用的应对策略及对健康状况的作用有着较大差异。对此,就高校学生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文章采用肖计划等人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对选取的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测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在处理困难情境时都能采用较为成熟的应对方式,但在性别、专业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和生源地这些方面,不同类型的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为探索大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对中学生学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的关注显著提高,使得中学生学业压力的研究成为新兴研究方向。本文着重研究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帮助中学生平缓度过心理关键期。  相似文献   

17.
此研究为针对上海在读大学生群体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经验性研究。通过对六所高校抽样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运用恰当的应对方式能有效缓解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发现,因不同年级不同性别、高校层次的不同及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差别,大学生所受压力的水平和采用的应对策略及对健康状况的作用有着较大差异。并讨论了国内外类似研究结果的异同,进而就高校学生教育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程利娜  马春龙 《教育教学论坛》2012,(S5):178-180,175
采用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调查问卷,对初一至高三30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探讨汉中市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的来源以及影响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主要来源于生活环境、学习、恋爱关系等;性别、学生来源地对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的影响不大,而各年级在生活压力事件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江雪华 《教育导刊》2014,(11):23-25
检验应对方式作为第三方变量在学习压力与学习倦怠之间是否存在调节效应。采用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中学生学业压力源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320名中学生进行测评,运用分层回归分析研究学习压力、应对方式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任务要求压力进入回归方程,可以解释学习倦怠14.1%的变异量(p〈0.001),指向情绪应对进入回归方程,新增解释量为3.4%(p〈0.01),自我发展压力×指向情绪应对、竞争压力×指向问题应对的回归系数在以学习倦怠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达到显著水平(p〈0.001,p〈0.05),引入交互作用项后新增解释量为5.9%(p〈0.001),表明指向情绪应对方式在自我发展压力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指向问题应对方式在竞争压力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此研究为针对上海在读大学生群体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经验性研究.通过对六所高校抽样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运用恰当的应对方式能有效缓解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发现,因不同年级不同性别、高校层次的不同及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差别,大学生所受压力的水平和采用的应对策略及对健康状况的作用有着较大差异.并讨论了国内外类似研究结果的异同,进而就高校学生教育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