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等原则是翻译理论的核心,翻译对等是翻译标准的终结和最高体现。结合对等理论和"三美论",从音、形、意三方面和词汇、句法、语篇三个层面,对一首唐诗的四种不同译文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只有在词汇、句法、语篇层面和原文对等,并且传递了原诗的意美、形美、音美的译文,才是成功的、质量上乘的译文。  相似文献   

2.
诗歌因其"意""音""形"的独特形式成为文学翻译中的难中之难。许渊冲提出了诗歌翻译的本体论——"三美论",指出诗歌翻译需要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这是可以用来评价诗歌翻译优劣的重要美学标准之一,而"三美"的实现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从"三美论"出发,评析张广奎教授翻译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序诗,并与另本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张的译诗在意、音、形方面都比较成功地再现了原诗之美。  相似文献   

3.
诗歌翻译是艺术的再创作,是美化之艺术,其最高标准是力求实现音美、形美及意美的结合。《春晓》两译文用词简洁、自然流畅,贴切地传达了原诗的“意美”,其意境表达毫不逊色于原文。译文二以散体诗译诗,“弃形求意”侧重于“意”;译文一以韵律诗译诗,侧重“音、形、意”的结合,并达到了“三美”的齐备。两译作中原诗意美、音美及形美再现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说明了诗歌翻译美化之艺术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不仅对研究语言系统和语篇分析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角度与方法。本文从"选择就是意义"这一基本原则出发,运用Halliday相关的经验纯理功能理论对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及三篇英译文进行对比分析,尝试以更加客观的角度讨论功能对等的翻译。结果显示,译文对于原诗的过程类型的取舍,使得原诗的交际功能无法在目标语中完全体现,完全对等的诗歌翻译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针对英语格律诗的翻译方法问题,文章在对《墓园挽歌》两篇译文的效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在翻译英语格律诗的过程中,译者只有采用现代汉语格律诗的形式,通过移植原诗的格律,使译文尽可能地达到形式对等,才能充分展现原文的美,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内容对等。  相似文献   

6.
功能语言学者认为形式是意义的体现,翻译学者认为改变形式也就改变了意义,二者的观点如出一辙,都指出了形式在体现意义方面的重要性。本文以"形式对等"为出发点,比较分析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两个译本,从译文能否传递原诗意境、保持原诗音韵及再现原诗辞格等方面对两种英译本做了试探性分析。分析表明,译者在翻译诗歌时应特别讲求译文和原文的形式对等。  相似文献   

7.
用系统功能语法对古诗英译进行分析是最近几年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诗歌翻译评论方法。与传统的从文学批评和文学翻译角度去评论分析古诗英译的方法相比,运用系统功能语法来分析有利于比较客观地解读译文,也有利于比较客观地判断译文是否忠实于原诗,从而减少了分析过程中的主观成分及个人经验成分。在这方面,黄国文已经做了不少有益的尝  相似文献   

8.
诗的语言具有一种特殊的音乐美,因此,在诗歌翻译中要神,形兼顾,但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在译诗中很难完全移植原诗的意境,音韵美,本文将从结构和语法的角度试分析诗歌翻译中押韵的技巧,以在继承原文意境美抽时,发扬原诗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9.
通过梳理"补偿"概念的提出与发展,结合对诗歌翻译中缺失现象的分析,尝试对翻译过程中"补偿"的理论观点进一步做出解释,廓清诗歌翻译中缺失与"补偿"的关系。认为诗歌翻译过程中要追求音韵、结构、意向的重构,但是音、形、意的缺失在所难免,为此译者要灵活运用"补偿"策略尽可能达到原诗与译诗在这三方面的对等。  相似文献   

10.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翻译学家尤金·奈达提出。功能对等理论注重原诗内容和形式的翻译以及译文读者的反应。《诗经》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记录我国古代人民生活百态与自然事物的百科全书。《诗经》中的意象丰富,寄托了作者表达的各类情感。《诗经》翻译中,意象的翻译是译者面临的巨大难题。基于功能对等理论,以施图金俄译版《诗经》为文本,对其树木意象的翻译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许渊冲先生认为译诗应力求传达原诗的"三美",而"三美"之中,"意美"最为重要;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也为诗歌翻译提供一定的启示。许先生的"三美"理论实际上契合了奈达提出并阐明的"功能对等"理论,换言之,诗歌翻译要实现"三美",就是要力求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在意、音、形三方面的审美效应对等,而实现"意"的审美效应对等乃译诗之关键。由此,本文试将许先生的"重意美"观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相结合衍生出"意美对等"这一译诗视角,并以许先生对经典唐诗《春夜喜雨》的英译作品为例,阐释这一视角在古诗英译实践中所体现的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翻译诗歌要尽量做到“三美”,即音美、形美和意美,三者既相关交叠,又有主有次。该文从讨论‘三美”的关系着手,从音美与意美、形美与意美和意美三个方面比较李白《将进酒》的两个英文译本,从中看出翻译的目标就是将原诗之美与译文之美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如此才能对原诗的理解与译诗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佟晓梅 《现代语文》2007,(4):127-128
诗歌是语言高度浓缩,形神兼备的艺术品,如何传达出原诗的音美,形美和意美向来是译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文章从中诗英译和英诗中译的部分佳作和力作中比较赏析了诗歌翻译中音,形,义三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诗是“意美、音美和形美”的统一体。翻译诗歌时,要尽可能地传达出原诗的“三美”。本文通过对《回乡偶书》的三个英译本的分析,证实了诗歌翻译时要保持原作的艺术魅力,得尽可能地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15.
宋引秀 《英语辅导》2010,(3):189-192
公示语的汉英翻译一直是国内研究的热门话题。语法正确、表达清晰的译文不一定能在译入语中产生对等的效应,而译文的得体性才是关键。笔者运用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对英语公示语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公示语汉英翻译应遵循的原则一礼貌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意、形和音完美结合的艺术整体。通过分析诗歌中语言形式和内涵表达的互动作用,强调在古诗英译中诗歌形式传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形式对等"绝不是对原诗语言表层结构的机械移植。  相似文献   

17.
自18世纪以来,无数中国古诗被翻译成英文,其中许多还不只一种版本,在古诗语言中,大量的单音节词往往有多义,其语法功能比较灵活,句法也常常省略,而且还具有严格的体式和韵式,英语译文如何取得对等效果,作者从形美,音美,意美等三方面探讨了诗歌翻译中的突出问题,认为古诗翻译就是追求这三者的完美结合,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翻译理论的学习与实践,加强古代文学修养。  相似文献   

18.
许渊冲先生翻译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全面诠释了其诗词翻译的"三美"论,做到了意美、音美、形美。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许译《月下独酌》之所以能完整传达原诗的信息,再现原诗的情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够成功移情,发挥想象,达到了与诗人李白的视野融合,才催生出能展现原诗美感的译文。  相似文献   

19.
许渊冲是翻译界的泰斗,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在译坛独树一帜,以其意美、形美和音美而著称。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其以上风格窥见一斑。他是如何成其风格的,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通过对形容词的选择模仿原诗的意境;译文具有规则的外形,或模仿原诗的外形,而且用词简练;译文具有音乐的美感,语调与原诗感情基调一致。  相似文献   

20.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篇分析中具有很大的影响。从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中经验功能角度入手,对唐代诗人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一诗和它的三种英语译文进行经验功能的分析。从而探讨译文的得失,加强对原诗的理解和欣赏,进一步表明,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框架的语篇分析理论对翻译的研究有实际意义,同时也证明它在诗歌研究操作中的可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