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驱动战略成为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核心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江苏突破发展瓶颈制约、化解结构性矛盾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途径。基于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统一部署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提出江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邢台学院学报》2017,(2):57-60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各行各业都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企业市场竞争环境更为激烈。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能否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导向下积极转型升级,完善产品服务,提升营销水平,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小微企业市场营销的影响,结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对小微企业市场营销机遇与挑战的探讨,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小微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和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业与经济现代化发展接轨的产物,科技素质既是其核心素质,也是引领现代化农业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当前,我国科技精准供给驱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仍然存在科技能力与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乡村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体系不健全等现实困境。针对这些困境,"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驱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战略支撑""以农民为主体,健全乡村科技服务体系""创新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体系",从而精准化地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4.
代文峰  祝刚 《人民教育》2022,(24):22-24
<正>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抉择。随着全球范围内科技与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拔尖创新人才的甄别、选拔、培养与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需要审视拔尖创新人才教育的战略性、公平性、包容性等价值追求,系统考察国际拔尖人才培养领域的最新改革趋势,为我国进一步完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1 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我国新时代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2019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枟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  相似文献   

6.
创新驱动战略是进一步激发我国创新的动力,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核心战略: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区域间竞争协同发展,完善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布局的内在要求:是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国家竞争力。切实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途径。迈克尔.波特首次将创新驱动作为一国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予以系统地研究.认为产业发展只有从自然禀赋推动和资本推动阶段跃升到创新驱动阶段,才能使价值链从低层次跃升为高层次,只有创新驱动才是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有效战略途径。该文立足于创新驱动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解析对实施和研究创新驱动战略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但有助于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更有利于进一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理解不透彻、保障不完善、运行体系差、协同意识弱等诸多现实问题。为此,地方本科院校要进一步深入理解创新创业的概念及内涵,凝聚创新创业共识,优化创新创业机制,完善创新创业体系,推进创新创业联动,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思想,创新驱动理念的提出适应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要求,同时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任务。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只有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承担新形势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9.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对高校发挥创新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仍普遍存在思想认识不够、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环节薄弱、信息沟通和对接机制不畅、缺乏有效激励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高校要结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从促进协同创新、加速成果转化、构建创新平台、培养创新人才、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不断优化产学研合作路径。  相似文献   

10.
创新创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于创新创业活动中去。新时代大学生是最有创新创业潜力的主体。科学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壮大师资队伍,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与创新创业能力,是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要求,也是应对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形势的迫切需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核心问题就是必须处理好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政策协同,必须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确把握宏观政策实施方略,确保国民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政府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起推动作用,是因为政府能够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提高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美日德三国政府在促进国家创新中的推动作用,启示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共同构建完善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政府推动机制。纵向维度,中央政府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政策和法律法规,地方政府积极执行;横向维度,地方政府提升中小企业创新水平,加速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的科研人员体量、成果产出质量、可转化科研成果数量以及成果转化成效目前都已达到了一定规模,但科研成果转化效率还有待提高。为此,高校应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协同创新中心的作用,坚决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使科研成果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辽宁当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经济结构单一、发展缓慢、资源衰竭、产能过剩、人才人口流失严重、尤其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足。辽宁经济如何提升内生动力,破解发展难题,完善创新机制,文章围绕增强辽宁综合竞争力和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中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构建创新文化环境成为践行"创新驱动"式发展转型的现实需要与必然选择,而我国现有的文化环境中存在着套利思维盛行、科学崇尚匮乏、基础学科建设薄弱等问题,严重腐蚀着企业家精神,必须着力建设能够持久保障自由、所有权、法制的制度环境,在教育改革中关注培养科学认知、抽象思维与科学信仰,增加科研投入,构筑产、学、研高度融合的创新氛围,从法制、教育、产业配置等多角度构建创新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6.
秦华  赵晶 《成才之路》2013,(12):I0003-I0003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人才是核心要素。发挥人才在创新驱动中的核心作用,需要大力培育创新文化。我国总体创新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创新文化的欠缺。这一问题体现在基层更为突出。我们应继承和借鉴一切有利于创新的文化基因,充分理解创新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标准,培育一  相似文献   

17.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是深化现有的科技体制改革。通过了解我国科技体制的现状,分析现有科技体制对于科技创新的影响,提出了深化改革科技体制的措施和建议,以求创建良好的科技体制,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阐述北部湾港口物流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与广阔前景,并从基础设施、运输规模、核心影响力及信息化程度等方面分析北部湾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北部湾港口物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探析,为北部湾港口物流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12年,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实施以来,我国高校积极与企业、科研院所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开展科技攻关,为我国科技发展、产业升级换代乃至创新型人才培养都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不断落实,工业"2.0"发展规划的不断发展,对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协同创新中的风险隐患正在逐步显现,如协同创新利益分配不合理、协同创新技术共享机制不健全、协同创新政策法规不完善等,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20.
<正>科技成果转化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是世界各国都在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随着近年来党和国家一系列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法规的出台,这个老话题又带给我们新的机遇与挑战,甚至演变成为科技界和高等教育界广泛热议、持续研讨的新课题。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引擎,是破解创新驱动诸多难题的重要突破口,是形成新的生产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求。因此,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背景下,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考量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