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舍伍德的《小镇畸人》塑造一群在美国农业、手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时期爱的缺失、压抑、孤独、被人误解和孤立的男男女女。在工业化语境下,新旧观念碰撞、冲突,小镇的人们受到冲击,经历各种各样的心理体验,心灵、人性受到压抑和扭曲,自我趋向分裂。心理、情爱世界被压抑过久,在某种特定环境中就会爆发出来,这群人做出在一般人眼里无法理解的行为举止而被小镇的人们称为"畸人",实际上,这群"畸人"不畸,特别是女性人物,有梦想、有欲望,却无法实现,她们渴望爱和被爱、沟通、理解和自由。然而,面对现实生活,虽然她们挣扎求存,为发出自己的声音而奋斗,寻找自我,但作为他者的她们感到压抑、孤独、困惑、疏于交流,最后绝望、束手无策,无法把握自身命运,屈服于同者,不再抗争。  相似文献   

2.
舍伍德的《小镇畸人》塑造一群在美国农业、手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时期爱的缺失、压抑、孤独、被人误解和孤立的男男女女。在工业化语境下,新旧观念碰撞、冲突,小镇的人们受到冲击,经历各种各样的心理体验,心灵、人性受到压抑和扭曲,自我趋向分裂。心理、情爱世界被压抑过久,在某种特定环境中就会爆发出来,这群人做出在一般人眼里无法理解的行为举止而被小镇的人们称为“畸人”,实际上,这群“畸人”不畸,特别是女性人物,有梦想、有欲望,却无法实现,她们渴望爱和被爱、沟通、理解和自由。然而,面对现实生活,虽然她们挣扎求存,为发出自己的声音而奋斗,寻找自我,但作为他者的她们感到压抑、孤独、困惑、疏于交流,最后绝望、束手无策,无法把握自身命运,屈服于同者,不再抗争。  相似文献   

3.
论庄子笔下畸人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庄子》众多人物中,畸人尤为庄子所偏爱。这些形体残缺不全,精神却居于常人之上的形象承载着庄子逍遥任性和愤世孤寂的矛盾心情,寄寓着庄子的人性理想与对现实的无可奈何。畸人以其特立独行的存在,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一道绚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4.
王亚荣 《考试周刊》2012,(92):28-29
在舍伍德·安德森众多的作品中,《小城畸人》是一部很有特色的作品。这部小说揭示出美国中西部小镇封闭的生活方式、狭隘的价值观念对人性造成的扭曲.深刻挖掘出现代人内心深处隐藏的欲望、痛苦和孤独。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德森的写作艺术特色。通过对“小镇”与“畸人”的描写寻找实现人性自我救赎的途径,使畸人们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样使现代社会也能够适应各种人性的存在.从而阐释了作品中所关注的人类的共同命运。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安德森《俄亥俄州温斯堡镇》作品中“畸人”故事的分析,透视“畸人”的社会根源,并借古讽今,以求人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红娘与飞红分别是《西厢记》与《娇红记》中的人物。她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她们都是家中美丽的侍女;都具有聪慧、善良的品格,却都曾被小姐百般防备;都有一副侠义心肠,尽心尽力地履行着"红娘"的职责。她们之间也存在着差异。红娘是理想中人,飞红则生活在现实之中。飞红的形象更具有人性的魅力,体现着觉醒的人性与抗争的精神。二者的不同与时代的发展及文学作品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庄子》描绘了形形色色的畸人形象,如支离疏、哀骀它、佝偻丈人等,他们有着深厚的精神内涵,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外在体现。《庄子》在塑造畸人形象时,主要采用了陌生化手法.使得畸人形象鲜明而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8.
《雷雨》的繁漪,《金锁记》的曹七巧,《白鹿原》的田小娥分别是这三部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虽然她们存在于不同文学作品中,但是这些女性人物形象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以往文学作品中的传统女神形象,以女巫的面目出现,在受到压抑时,进行疯狂的报复,并以悲剧告终。以繁漪、曹七巧、田小娥为代表的女巫形象,她们分别消解、颠覆传统女神怨而不怒、奉献受难、苍白失血的品格,她们疯狂报复背后的动机,源于人的基本需要未得到满足和具体人性与一般人性冲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原型角度来透视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善良的乡下人》中的畸人形象。作者在塑造畸人形象时使用了移位和魔幻变调的手法,将希腊神话厄勒克特拉为父复仇的故事融入了作品中。现代版本的复仇记以这种浓缩的畸形怪异来刺激被工业文明物化世界弄得感官麻木的人们,以探寻人性究竟如何能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焕发出光辉。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当代小说《莉莲的故事》中充斥着摧残身心的身体暴力、驾驭女性的性暴力和扭曲人性的精神暴力。女权主义批评认为针对妇女儿童的家庭暴力源于大男子主义文化:男权主义思想和厌女情节是导致男主人公实施暴力的主要原因;性暴力是实现男性统治和驾驭女性能力的最后证明。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男性作家,李锐对女性有着其独特的偏爱,因为偏爱,李锐笔下的女性显得美丽而动人,她们在人生的困境中放出了异样的光彩;在饱经岁月磨难、饱尝人生苦难的女性身上,他有意无意地避开写女性的丑陋,而是把人性的光辉撒在了她们身上,使其作品中的女性有了一种救赎精神。  相似文献   

12.
肖婕 《现代语文》2007,(9):3-73
暴力影像有着独特的创作理念和审美效果,它用影像将现实生活中的暴力予以原生态的展示,但暴力影像中亦有外冷内暖的角色和匠心独具的温情场面,故能独具慧眼地呈现社会现实。暴力影像中的温情元素有助于受众发掘暴力的本质,把眼光降落在人性灵魂的归宿上,正确认识“暴力影像反暴力主题隐藏”这一暴力影像的本质目的。  相似文献   

13.
霍小玉与羊脂球悲剧命运的相同之处是:社会地位十分低下;两性关系中的被动处境;故事结局的悲剧性。她们悲剧命运的不同之处是:霍小玉被唐朝严苛的门第制度束缚;遭受李益的始乱终弃;在含恨中香消玉殒。羊脂球受到资产阶级与贵族的冷漠对待;战争对美好人性的践踏;苟且偷生的结局。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原因有:时代与社会背景;她们自身的悲剧性格;作家的写作态度。  相似文献   

14.
《庄子》一书塑造了众多富有魅力的畸人形象,集中表现为"无用"的生存方式、"自然"的生活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修养等。这些畸形象折射出人性的光芒、灵魂的伟大。庄子以对畸人灵魂的礼赞来表达对社会的批判,开出改良社会的药方,以最终解救人类苦难,达到逍遥境界。  相似文献   

15.
畸人·畸念     
夏君 《林区教学》2014,(11):31-32
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驱。其代表作《小城畸人》采用了大量现代主义写作技巧,充分展现了人物的精神世界。文章旨在从意识流、心理分析和象征等三种技巧入手,对《小城畸人》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6.
余华小说充满了死亡、暴力与血腥,这是他解读这个世界的语码。传统的余华解读中偏重定论为余华受西方存在主义影响才有了小说中的这种意象。本文则站在他特定的时代高度、固有的人生经历及性格特点之上,认为余华通过对死亡、暴力与血腥的解读反映了一种形而上的生存困境,表达了对人类精神家园的呼唤与渴望,在冷静面对死亡、暴力与血腥之后,他开始变得乐观,对人性的认识开始有了一定的转变,一种生存的坚韧与人性的成熟跃然纸上,也是余华“绝望之后的反抗”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7.
郭燕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1):177-178
作为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余华90年代前的小说,用极端冷漠的叙述,将暴力、死亡充塞于现实中的每一个角落.本文拟就余华前期小说所显示出的对人性之恶的愤怒与焦虑,来初步探寻其难以言说的风格或精神历程.  相似文献   

18.
余华八十年代的小说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充满鲜血、暴力与死亡的世界。尽管暴力叙事也曾盛行于同期的中国文坛,但如果从余华小说中的"暴力"取材、细节的"暴力"以及"暴力叙事"所蕴含的人性张扬来观照,我们将会真切地感到余华的描写暴力并非是为暴力而暴力,而是想通过暴力让人们清醒地审视自我审视世界,用颠覆和解构亲情的手段来从反面传达出特定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余华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他以冷峻的叙述姿态,展示了人性的丑恶和残酷,作品充满了血腥、恐怖和死亡的气息,具有明显的暴力倾向。这种暴力倾向显然来源于作家的“文革”记忆,在“文革”时期度过童年岁月的余华,对发生在那个疯狂年代的人性灾难有着深刻的童年记忆。他以反叛传统和大胆创新的精神品质,迷恋于文学形式方面的探索,以民间立场的、个人化的叙述,展现充满精神梦魇的“文革”记忆,揭示历史的癫狂和荒诞,呈现出独特的创作风貌。  相似文献   

20.
影像暴力对青少年的道德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像暴力在影像市场大行其道,既有其历史的渊源,人性的弱点等原因,又有人为的发掘和强化。就其形态而言,可划分为话语暴力、行为暴力和观念暴力,各有不同影响。应推行民族化的影像生产和艺术表现策略,高度重视影视文化安全,积极研究和防范影像暴力对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少年大众的多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