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叙事"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写作经验,80年代的抒情诗歌则被视为一种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传统.新世纪田湘回归诗坛,他的诗歌有20世纪80年代的浪漫主义和抒情特征,以真挚的情感闻名诗坛.其创作表明,浪漫主义诗歌能够在情感上引起强烈的共鸣,是一种需要重新审视的诗歌传统.  相似文献   

2.
王建华 《现代语文》2010,(5):135-137
萨福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女诗人,其诗作饱含了弥足珍贵的女性情怀。爱的坦诚与吟唱是其女性情怀的呈现;情的细腻与深切是其女性情怀的描摹;其诗作中的女性情怀具有源头意义,是人类觉醒、文明的重要信号,是古希腊生机勃勃的人本思想的体现,昭示着"阴性书写"的诞生,女性主义写作的发轫。  相似文献   

3.
田湘近年来的诗歌创作哲思浓郁。世界的矛盾性和万物的对立统一,似乎让田湘找到了无所不在的灵感。其诗歌意象构筑、语言表达、意境开凿都体现了美丑对照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广西,田湘有"沉香"诗人的美誉。他将笔触伸向身边的点滴小事,连某些稍纵即逝的瞬间、某些孤独时刻的思索都能够诉诸笔端;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生活中醉心于传统价值之美,在快节奏里呼吁慢的生活。田湘的诗歌充满理性与情感的节制、对传统与现代的反思、以及陌生化的语言和思考,他的诗歌在新世纪的广西诗坛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6.
“建安风骨”能够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一个永恒的诗歌范式,曹操的作用不客忽视。他是政治之主,也是文坛之主。他以自己的政治地位和诗歌创作,带领建安文人展示出不朽的生命风貌。本文追溯曹操生命情怀的渊源,从对生命的哀挽和对生命的追求两个方面阐释了曹操诗歌中的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7.
谢灵运生活在晋宋交替时期,虽生长在官僚世家,但社会的混乱、朝廷的腐败、自身政治地位的不稳定,都使得他的心灵深处有着强烈的痛苦和不安,于是,在他的诗歌里面就流露出一种感伤情怀,这种感伤情怀主要表现在他对国家的忧思、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以及作凄凉寂寞处境的抒写。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初,舒婷犹如一只报春的燕子,其满蓄女性意识的诗歌,洋溢着浓郁的理想 主义情怀,昭示了女性诗歌在新时期的崛起。1984年以后,随着女性诗歌的长足发展,舒婷所倡导的理想主 义情怀基本上遭到了无情淘汰。然而,这种理想情怀很快又成为女性诗歌努力实现“由黑夜走向白昼”的指 引,在摒弃了极端的狂躁之后努力回归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台湾女诗人席慕蓉以其独具特色的诗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把影响波及国外。席慕蓉诗歌的特色如何,最简洁的概括是:席慕蓉诗歌具有现代意识和古典情怀。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风花雪月,便是诗人永恒的歌咏对象,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堪称写月第一人,他的咏月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意境优美,感情丰富,蕴含中国文人对月抒怀的各种情愫.  相似文献   

11.
华中鲁艺是华中抗日中一面耀眼的文化旗帜,是抗战艺术阵地永垂不朽的丰碑。它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它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却极其珍贵。在此期间,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为革命而呐喊的仁人志士,他们用鲜血与生命谱写出一曲又一曲动人的革命壮歌。许幸之就是其中一员,他是华中鲁艺的传奇,是抗日战争时期一名伟大的文艺战士,他以饱蘸深情的诗集《诗歌时代》为武器,记录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憧憬、国破山河在的悲痛彷徨、民族复兴崛起的呼唤呐喊,抒写了他满腔的政治热情。  相似文献   

12.
13.
以王孟为代表的唐代山水诗歌是盛唐之音的主旋律之一。孟浩然以布衣终老,在唐代颇有特点。委婉干谒、温和牢骚、真挚待友,同时对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所代表的仕进始终不能忘怀。在他的笔下,山水江海摇曳生姿,田园农家满含诗意,一草一木均有情致,实为人生情怀的折射。  相似文献   

14.
姚欣怡 《文教资料》2021,(3):12-13,35
杨万里一生5次弃官,归隐思想如影随形、伴随始终,反映在他的饮食题材诗歌里。饮食诗生发于诗人山水田园的自然本性,与仕宦心理激烈碰撞,最终促成于诗人对刚直品格的坚守和黑暗官场的畏避。从饮食诗的角度考察杨万里归隐情怀的生成,可以深入地展现他的归隐心态。  相似文献   

15.
海子去世已经15年了,今天他的诗歌却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本文意在将海子与屈原的比较中阐释海子诗歌的深层意蕴与情感内涵,找出海子诗歌之所以愈益受到重视的原因,从而更好地认识海子及其诗歌。  相似文献   

16.
晚唐诗歌中存在明显的家园回归情怀,这种情怀与晚唐诗人浓烈的家园意识密切相关。晚唐诗人运用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这两种最为常见的方式来表达他们浓烈的家园回归情怀。这种家园回归情怀的出现和表达是和晚唐特定的政治、社会背景,以及晚唐诗人的社会生存和心灵感受密切相关的。晚唐诗歌家园回归情怀的表达,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唐代诗歌由外拓向内敛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7.
乡土情怀是张永刚诗歌的基本精神内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滇东高原景物意象的攫取,其二是罗平乡土风情题材的选择。张永刚诗歌乡土情怀的形成,是地域因素、时代风尚与个人追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西周末年至春秋时代,由于特定的社会背景,时人的主体情绪体现为感伤。这种感伤情怀包括两类,一类是对政治动荡的“怨以怒”,一类就是对生活流离的“哀与思”。这感伤情怀其实可以是中国种种感伤模式的滥觞。它包括爱恋的、怀归的、人生的等诸种模式,表现在“诗三百”中则是《蒹葭》式的,《东山》式的,《君子于役》式的,《氓》式的,《黍离》式的……这些都为中国学独特的感伤特征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赋诗言志。”孔子曰:“立象以尽意。”都是说诗人创作的动机和目的在于表达感情,而表达感情又要借助于刻画形象来实现。因此,分析和解读诗歌形象,领会和感悟作情怀,是我们鉴赏诗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晚清是一个新旧交替、中西合流的剧烈动荡而变革时期。在中国由近代走向现代、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黄遵宪扮演了一个不可替代的历史角色。在此,以黄遵宪世界视野的诗歌创作思想与时代思潮之互动为纬,以黄遵宪忧世情怀的现实变革诉求及其不断发展创新为经,深入考察黄遵宪文学思想的发展变化与深刻影响。从纵横交错的宏观层面、从现代的角度阐释黄遵宪诗歌的艺术与思想的深厚蕴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