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援引大量古文献 ,结合近人研究成果 ,认为史前时代的泰山实为华夏族的最早发祥地。史前泰山浓缩了华夏文明最精粹的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讲 ,泰山实为中华民族的祖根之山、母亲之山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2016,(4):3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 ——贾鲁《登泰山》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称.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在汉族传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  相似文献   

3.
泰山府君与阎罗王更替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秦乃至两汉,中国文化的重心在齐鲁之地。齐鲁德生、方士以他们深厚的文化传统使泰山这一地方信仰转为全国信仰,遂有帝王受命的“封禅”出现。随着这一仪式的巩固,特别是禅地的意义,使东汉末年泰山主死之说开始流行世间。两晋南北朝占据统治地位的冥神──泰山府君在唐宋之际逐渐被佛教的地狱之主阎罗王取代,以至近世湮没无闻,其原因正在于佛教以地狱受苦说和冥间写经修福说,塑造了阎罗王既威严又富有人情味的形象,相对于泰山府君的空洞无物,更易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4.
泰山神民间信仰有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它是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深刻社会背景的社会现象,广泛地渗透到底层社会的每个角落和广大民众的心灵里。作为一种准宗教信仰,泰山神民间信仰里面有宝贵的和谐思想的文化资源,对泰山神民间信仰加以合理定位和引导,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泰山封禅作为一种文化仪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对传统泰山封禅仪式的起源和象征意义进行分析,从性质、目的、形式、影响等方面,结合符号意义、身份认同诉求、共同信仰、祭祀仪式等因素,对泰山传统封禅仪式和现代《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演出进行比较研究,阐释新媒介环境下利用实景演出呈现传统仪式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东岳泰山     
五岳之首泰山,又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雄伟高大,山势陡峻,山峦叠起,气势非凡……具有奇、险、秀、幽、奥、旷等自然景观特点。泰山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以及众多人文景观的烘托,是我国第一个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则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7.
泰山石刻是传承中华文化、泰山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文化精神以直观的物化形式世代传承,对我国的政治、文化、宗教、信仰、民俗以及国民道德意识和集体人格的养成,产生深刻而持久的作用。本文以泰山石刻为例,将道德教育研究与文化旅游资源考察相结合,通过对泰山石刻的成因探源,透视它在直观信息传达过程中对国家意识形态、百姓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心理的重大影响,揭示生态视野下泰山石刻的文化价值及其道德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泰山娘娘与海神娘娘是山东地内最广泛的神灵信仰,是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代表。本文通过对二者神灵信仰的源流、历史及信仰内容的比较,进而揭示了两种文化的内涵,显现两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高山仰止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名言出自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之口 ,颇具权威性 ,几乎成为中国名山的绝妙注脚。但我却感到有些迷惑。所谓“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赋予了诸多名山多彩的文化意象 ,像雁荡山、峨嵋山、五台山、天柱山、庐山……山山有绝妙 ,岂能“不看”。尤其是泰山 ,根植齐鲁 ,冠盖五岳 ,且不说历代封禅的规格与神圣 ,就连普通老百姓也能信手拈出与之相关的词句 :“五岳独尊”、“稳如泰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影响之深远 ,决不能等闲视之。马可…  相似文献   

10.
被称为“中国第一圣山”(日本学者中村裕一语)的东岳泰山,在远古时期,便因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引发先民的无比崇拜;自东汉以降,泰山之神日渐人格化,司掌众生生死、主宰人间祸福的“泰山府君”形象开始走入世人的心目中,这一信仰在后来又融合了佛教中的地狱之说,得到广泛传播与崇信.这位“泰山府君”,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其“山岳至尊,万神领袖”的显赫偶象,而且还曾“东渡”日本,成为在大和民族中影响最大的中国神祗.泰山神信仰东传日本的故实,应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值得探寻的一叶.  相似文献   

11.
论文·总论泰山/郭沫若//读随园诗话札记—作家出版社,19629泰山新议/陈从周//书带集—花城出版社,19844鲁苏[泰山]记游/陈从周//同上泰山天下雄/谢凝高//山水审美:人与自然的交响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1泰山文化的历史分期及特点/韩光辉,石宁//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2总17泰山之旅/邵永海等//中国山水文化大观/段宝林,江溶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泰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特征及其价值/李继生//人文与自然,19962山东人与山东:山东[泰山]是远古期中国的政治舞台/吴金鼎//山东人—山…  相似文献   

12.
早期中国的"天"之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信仰是继殷商帝信仰之后出现的一种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从天之源及天帝信仰、诸子经典中关于天之论述、天帝信仰衰落及其对后世之影响三个方面,对早期中国的"天"信仰进行了论述,试图从信仰的角度找到一把打开中国文化的钥匙.  相似文献   

13.
一、著述要目出版社,1989~1993泰山游览手册/泰山管理处编.一山东人民出版社。1958.3泰山古今/米运昌著·一东方出版社,1991.4泰山名胜古迹/省文物处等编,一山东人民出版社,]958.9泰山神文化/袁爱国著.一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6长清灵岩来塑/廖华结.一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泰山历代著述提要/吕云芳绢著.一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泰山傣山管理处编.一山东人民出版杜d1952.101991-IO泰山植物名录/山东农学院植物学教研组ie.一山东农学院泰山文史丛考/周鄂著.一泰安市泰山区档案馆,1992.4科学研究部印,1964.6泰山研究论丛五/戴有奎等主编.一青岛海…  相似文献   

14.
武则天金简     
自秦始皇、汉武帝以至唐宋各代,都有皇帝亲率臣僚到泰山举行封禅的故事.他们带着写的或刻的玉制简策(册),在泰山顶峰筑坛加土.在恭读"报天之德"的册文后,把简策捆起来,加盖"封泥"印,埋藏在祭坛的封土中.然后又到泰山下的小山梁父(甫)山设立坛场,举行"报地之功"的典礼.这种报天、报地的典礼,前者叫"封泰山",后者叫"禅梁父".简称封禅.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始皇以前也有这种祭祀活动:"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并举出了无怀氏、虙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都举行过封禅,这无疑是当时的一种传说.至于《封禅书》记载的古代天子常到外地巡狩,祭祀五岳,则是真实可信的.祭祀的礼制大致相同.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说,封禅的目的是"王者受节易姓,改制应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可见封禅  相似文献   

15.
旅行的意义,通常是用脚丈量每一寸土地的快感,是用眼睛抚摸每一寸山河的愉悦,是用心感受一点一滴来自视觉上的冲击。当然,这其中,视觉上的冲击最为重要,唐代诗人杜甫在《望岳》中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才会知道众山都极为渺小。这里的"览"字当然是"看"的意思,不看怎么知道众山之小?  相似文献   

16.
社会何以记忆?仪式与习惯是社会记忆的重要方式,社会记忆的空间就是仪式或者习惯所发生效力的范围。信仰是社会记忆的重要渠道,泰山信仰是民间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信仰的神圣空间我们可以看作是社会记忆空间的延伸。碧霞元君信仰是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碧霞元君信仰产生于女神兴起的宋代,大约明初开始经历一个民间化、世俗化的过程,明中期以后碧霞元君信仰在山东地区逐渐普及。泰山可以说是整个华北碧霞元君信仰的神圣中心,在碧霞元君的神圣空间内,形成一种强势信仰文化,社会对历史与文化的记忆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7.
本振引大量古献,结合近人研究成果,认为史前时代的泰山实为华夏族的最早发祥地,史前泰山浓缩了华夏明最精粹的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泰山实为中华民族的祖根之山、母亲之山。  相似文献   

18.
崔峰 《甘肃高师学报》2011,16(6):132-136
泰山治鬼观念在两汉时期民间已普遍流行。佛教初传中国,为了传播的需要迎合民众的传统思想将地狱说成泰山。魏晋时期,在佛道两教的共同利用下泰山府君成为民间流行的掌管冥间之神。随着佛教的深入发展,人们普遍接受因果报应和轮回转世说,梁齐以后,阎罗王信仰开始占据优势。唐代,地藏菩萨特殊的地狱救度功能使它在民间迅速流行逐步成为地狱之主,阎罗王和泰山王变为冥神之一。至五代宋初,形成了以地藏菩萨为主神与阎罗王和泰山王等十殿阎王结合的地狱诸神体系,实现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也标志着佛教冥报思想中国化的最终成熟。  相似文献   

19.
一位美国朋友慕名来到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泰山。川流不息的索道缆车,店铺林立的岱顶闹市,使他根本不觉东岳之雄伟壮观。他遗憾地说:"泰山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帝王朝拜泰山退居次要地位,而来自四面八方的香客成为最重要的泰山信仰载体.那些来朝拜泰山的民众都是有所“求”而来,他们希望“避祸趋福”、“扬善抑恶”,香客的祸福善恶观念反映了他们对于生活的希望与对幸福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社会公正的善良愿望,这与儒家知识分子对于地方社会秩序的关注是一致的.民众祸福善恶观念深受儒家正统观念的影响,儒家思想与文化规范着民众的心理结构与大众信仰心态,并且成为民众祸福善恶的具体内核.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从民众信仰心态来考虑,很难分析出民间文化作为一种独立文化的存在,民间文化与儒家等三教文化只不过是一元文化下的不同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